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 > 第三节 郭沫若(第1页)

第三节 郭沫若(第1页)

第三节郭沫若

内容提要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新诗创作成就不仅支撑了整个创造社诗人群,而且照亮了整个五四新诗坛。在五四时期,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中国新诗坛,参与诗歌创作的。他的《女神》一问世,就急遽地结束了五四诗坛上的“胡适的时代”,开一代诗风,引领着新诗走上新的里程。《女神》的思想主题呈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讴歌个性解放和自由精神,如《湘累》和第三辑中的爱情诗。第二,否定旧物、讴歌创造和新生,如《女神之再生》和第二辑中大量的“男性的粗暴的诗”。第三,讴歌祖国、渴望祖国复兴,这是诗集的主旋律,如《凤凰涅槃》《晨安》《炉中煤》等。正如闻一多的评价:新的艺术也是《女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第一,塑造了一个极度扩张、个性扬厉的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的精神内核便是新的时代精神。第二,以雄奇、宏大的独特意象为主的意象的综合运用。第三,创造了完全自由的新诗形。

诗集还包括《星空》(1923)《瓶》(1927)《前茅》《恢复》(1928)《战声集》(1938)《蜩塘集》(1948)《新华颂》(1953)《百花齐放》(1958)等,但难以恢复到《女神》的艺术水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诗歌,所歌颂的是时代的最高主题,所表现的又往往是集体的政治声音,情感走向单一和褊狭,个性化色彩严重缺失,抒情主人公成为政治的传声筒,倾向于颂歌的美学风范。

教学建议

1。拓展练习第1题和第2题应结合作品认真讨论后完成。

2。分析《凤凰涅槃》的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3。分析《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色彩。

4。在郭沫若早期哲学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泛神论。探讨郭沫若如何接受泛神论;泛神论对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影响痕迹;郭沫若式泛神论的特征。参阅评论摘要4、5及相关索引文章。

精读作品

郭沫若:《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天狗》《女神之再生》

评论摘要

1。郭沫若力倡“主情主义”,强调内心情感、情绪的表现,从而把中国新诗从“模仿自然”阶段推向“表现自我”阶段。从此,一种新的诗歌美学观开始建立起来。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14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在郭沫若所面对的大海里,一切都不是作为特定的符号存在的……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没有思想含义的形式,是一种没有本质的现象,它需要的不是领悟、咀嚼和品咂,它需要的是感受,直接的感受;它不需要你联想什么,不需要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只需要你的心弦随着它的波涛起伏,应着它咆哮跳动……它给你的仅仅是那一刹那的沉醉,但正是这一刹那的沉醉使你感到你自己是完全自由的,是充满巨大、澎湃的生命力的,感到你不是卑微的、软弱的、草芥般微不足道的,而是一个高扬的人,是世界的主宰,宇宙的主人。

王富仁:《他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载《郭沫若研究》,1988(7)。

3。从诗歌本体来说,《女神》对中国新诗的最大贡献就是它以“内在律”的发现和创造,开了一代诗风……

就诗歌而言,中国旧体诗的“外在律”(即讲究平仄、对偶、韵式、句法等规则的以声调为核心的格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中国人现代情绪的自由抒发。早期白话诗人虽然实现了白话入诗并致力于“诗体大解放”的初步尝试,但他们并没有找到从根本上取代旧诗“外在律”体系的新诗的诗美理想和艺术规则。

郭沫若发现并创造了适应现代人思想情感表现的新诗的艺术法则——“内在律”。他说:“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或曰无形律)并不是什么平上去入,高下抑扬,强弱长短,宫商徵羽;也并不是什么双声叠韵,什么押在句中的韵文!这些都是外在的韵律或有形律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

依照“内在律”创作的《女神》,在意象、想象、节奏等诗体方面,为后世中国新诗树立了成功的艺术典范。

吕家乡:《内在律:郭沫若对新诗的重要贡献》,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6)。

4。《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郭沫若是从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世纪、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那里吸取泛神论思想的;他曾经将其内容概括为:“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从这样的哲学思想出发,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构成了囊括宇宙万物的极其壮阔的形象体系。……泛神论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的奇特想象。……作为人的自我被赋予了创造与驱使自然万物的神力。……从泛神论思想出发,诗人把宇宙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进化、更新的过程,从宇宙万物看到了“动的精神”和创造的“力”,赋予他的形象以飞动的色彩。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0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虽然郭沫若曾多次谈到了受到过泛神论的影响,有的研究者甚至把泛神论当作郭沫若早期思想的核心,但我的看法则有所不同。在这点上,我很同意周扬所说郭沫若早期泛神主义是“自我表现主义的极致,个性主义之诗的夸张”,以及“他在一种泛神主义的外衣之下歌颂了自己所要歌颂的一切”的说法。也很同意张光年提出的“泛神论在郭沫若的思想中间,并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以及“泛神论不过是这位诗人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的一种诗意体现”的观点。

卜庆华:《论郭沫若早期的哲学思想》,见《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660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