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班长日志记事怎么写 > 第十五章 军营稻花香(第2页)

第十五章 军营稻花香(第2页)

由于连队成员来自四面八方,种地的方式也各有千秋,育秧的时候就有水育和旱育之分。水育就是将稻种播撒到精耕细作的秧田里,待秧苗长到几寸高的时候再移插到大田里去。而育旱秧则是在平整的地面上铺上一层细土,而后将稻种撒在泥土上,再用干草覆盖好,还要时时浇水,以保湿润。旱秧不能高,也就长到寸许时就要用。用的时候,掀去上面的草,大块大块地切开,席地一卷,像卷地毯一样,连根连泥带秧苗,扛起就走。

育秧的方法多,那插秧的名堂也多。插旱秧的时候田里的水不能多,旱秧苗短,水深淹没了秧苗不成。还有抛秧的,有些兵在家乡的时候就是抛秧。他们将旱秧分成小块块,成把成把地抛向田间。那抛秧也是细心活,不能乱扔,要抛洒均匀才行。

而插大秧就有些费劲了。秧苗半尺来高,田水没腿肚子,人站在水里,要用手一下下地将秧苗分开,再认认真真地将苗插进泥里,还要注意不要秧苗倒了不要漂起来。那活儿累,天上太阳辣,田里水冰凉,站不能站,坐不能坐,弓腰驼背,一干就是大半天,才能休息一会儿。直让你头昏脑涨,腰酸背痛,手脚发麻,有几个兵还累得昏倒在水田里边。

为了抢农时,人们就这样不停地忙,没什么星期天和休息日,每天天不亮就出工,晚上顶着星星回营房,饭都是在水田边吃。

望着这些忙活的大兵,当地的一些女老乡却笑话他们,“你们那些骚鸡公栽的秧咋会结谷子哟!”

当地有习俗,男人不兴插秧,说他们插的秧苗不结谷子。

大兵们也笑,可是他们不信这些。袁义远的话也俏:“哈,娃儿都搞得出来,还整不出谷子来?哪个信哟!”

山绿了,田野绿了,坝子间的田地里,人们忙活多日,也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放眼望去,稻田千顷,禾苗清绿,暖风徐徐,融融春意,一片祥和景象。

连队开庆功会。

忙活多日,插完了秧,又在田埂上点上了黄豆,在坡地上种上了苞谷,这春天的活计基本上就结束了。连队开了个简单的庆功会,表彰了一些同志在春播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号召大家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搞好农田夏天的管理工作,之后,宣布放假三天。忙活几十天,人都脏透了,冉福让大家洗洗衣物,打扫个人卫生,再写写家信,还可以上永城街上走走看看。为了犒劳大家辛苦,冉福还吩咐炊事班上街买了肉来,给大家打牙祭。他还特地吩咐,每个班发了一斤烧酒。

这就热闹。

会餐那天,刘德新在连队坡头上发了声喊:“各班到炊事班打菜去啦——”

顿时,连队里热闹起来,各班排的人抬着大盆小盆口缸冲向炊事班。连队里平日就餐都是各人自备碗筷,过年过节就用脸盆。计较不了那么多了,洗净就行。几大盆菜抬回来,班里几个弟兄围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那香!

连队上下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几十天的劳累辛苦一扫而光。

第二天早上,许多人还沉浸在酒梦肉乡之中呼鼾懒睡的时候,连队里却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号声!人们乱糟糟地爬了起来,大惑不解,搞了几十天生产,不出操也不军训了,这紧急集合又是为了哪桩事情?牢骚满腹,嘟嘟囔囔,军号就是命令,不去不行。于是,各班排的人们忙乱地来到连部前面的空地上,用奇怪的目光看着冉福和刘德新。

冉福神情异常严肃,不说话,一挥手,把队伍带到了食堂的后面。

队伍站好后,冉福哼道:“炊事班长,把东西抬出来给他们看看!”

不大工夫,炊事班的人将几个泔水桶抬到了众人面前。泔水桶里,漂满了米饭、馒头、各样剩菜,还有肉丸子和肉片。

“看看吧,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众人无言。

冉福大怒:“狗日些,猖狂到这种地步,粮食还没打回来,就他娘的先扔上了,罪恶,缺德!我还不信了,你们当中有哪个敢说自己家里边的饭菜就比军队的好,天天米饭馒头大鱼大肉吃不了就随意丢掉,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拿去喂猪喂狗?我看没得一家!就我掌握的情况看,连队里大多数人家都是贫苦农家,吃了上顿算计下顿,就是那几个干部子弟也不敢说自己家里天天大鱼大肉随意扔东西的!哼,败家子些,狗都不如!狗捡到块骨头还要啃上半天还舍不得丢掉呢,你们却扔到这种样子!咳,好日子过多了,没过过苦日子啊。许多人在家里边吃饭碗舔不干净你爹你妈还要说你两句,在连队里我一样会骂你们!不知天高地厚,三年自然灾害才过去几年你们就忘了饿肚皮的苦日子了,现在天底下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你们知道吗?那些年哪个吃过这么好的食物啊!我还记得,有的人当兵来的时候连衣服都没得,穿着短裤来的,怕人家不要还在小鸡上用炭灰抹黑了,瘦得跟干巴猴子似的,现在当了几年兵养白了养胖了就疯成这样子!你们这样随便糟蹋粮食是在犯罪,是败家子,是忘了本哪!猪狗不如,让人心疼,对不起你们的爹妈和供给你们吃喝穿衣的全国人民!”

队伍里鸦雀无声。冉福仍是怒气冲天,“现在,泔水桶里边的这些饭菜是谁倒的就不追究了。为了牢记教训,引以为戒,支部决定:剩菜就不要了,拿去喂猪,米饭和馒头给老子捞出来,用清水洗干净,上锅蒸一遍,然后每个人分上一点。干部党员带头,给我吃喽,让你们也尝尝什么是苦日子!”

晚饭的时候,大家咬着牙,咽下了自己的那份泔水饭。

没人说话。

连队里再也没人倒饭,冉福那些话让你永远不会忘记。泔水饭,惭愧,苦!

夏天的时候

夏天来的时候,永城也美,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大地湿润,禾苗茁壮,田野一片碧绿。

夏天的农活不多,连队插完秧后,休整了一段时间,就开始了田间的管理工作。看看田里的水呀,给秧苗薅薅草。有些兵拔草不用手,就光着脚在田里走,看到稗草了,就用脚将稗草踩倒在水里,草就活不了,够省事的。

下了几场雨,山坡上的苞谷也长高了不少,没膝深了,有时候就扛着锄头上山给苞谷锄草去。忙忙活活的,都是杂事。

二排在小罗五还养了一群鸡鸭,每天咯咯嘎嘎的,热闹,就像山野农家。

夏天来了,夏天的趣事也来了。连队里的战士多是农家小子山里娃儿,上树捉鸟下河摸鱼那都是拿手好戏,上山下田手脚都不会闲着,这次还动上了真家伙!

月光如银,田野静谧,凹兴华在宿舍门前站岗。他漫不经心地在门前来回踱着步子,无精打采,哈欠连连,该换岗了。

凹兴华是傈僳族的娃子,来部队两三年了,有个士兵的样子了。他是二排五班的兵,在小罗五驻寨已两月有余。忙完大春,栽完水稻,种上苞谷,也就有些闲了。入夏以来,大家白天给水稻薅薅草,给苞谷松松土,喂喂鸡鸭,也就没啥别的事。有时候就在宿舍里看看书,打打扑克,吹吹大牛,也是热闹。可再怎么闲暇,这站岗放哨的事情却不能停,守营房,防坏人,看秧田,望庄稼,山上有时候还会有野猪下来拱苞谷。

夏天的夜晚,月光明亮,山野清晰,能看得到好远好远,田野里一片静谧。可时不时地,夜色中也会响起一些小动静:忽而,什么鸟儿在夜空飞过,扑拉拉扔下几声鸟鸣;忽而,稻田里响起几下青蛙的咕呱声,懒洋洋地像是在说着梦话;忽而,还会响起蛐蛐声……忽而,一切又恢复了夏夜的宁静。凹兴华对这些田野里的小动静早已不感兴趣,他双眼发沉,只想着早点换岗回去睡觉。

突然间,不远处坡脚下的草丛里传来了轻微的响动!接着,又是几下声响,像是什么东西在悄悄走动。凹兴华立刻支起了耳朵。大山里长大的娃儿,立刻就听出了那是什么家伙。他睡意顿消,口水即刻上涌,那便是大山里有名的美味儿,麂子!排里每天米饭青菜,让人嘴淡舌清口寡,这老天送上门来的美味儿可不能叫它跑了……凹兴华心中一动,立刻返回屋中,轻轻地唤醒了自己的老乡副班长王相文。见有动静,一边的余安宁也醒了。两个人听说此事,忙得衣服都没穿,光着膀子,套着大裤头,拎上步枪就跟着凹兴华出来了。那王相文竟激动得连鞋子都没穿!

几个人出得门来,凹兴华指指麂子所在的坡脚。王相文侧耳听听,摆了摆手,几个人便快步向那方坡脚下奔去。大山里出来的娃子,追个小兽逮个鸟虫本就不在话下,这下手里又提着现代化的步枪,胆子就更壮。

那麂子夜半出来找食,本也自在,忽听有大物奔来,转身撒腿就跑。麂子那物像鹿,身却小,狗样大,精灵小巧,跑起来极快。可王相文这几个家伙也不是等闲之辈,有经验呢!几个人跑跑停停,听听声响,这就和小麂子赛上了。

跑过了几个小山坡,借着月光,终于让王相文看清楚了那麂子的身影。说时迟那时快,这几年的兵是没白当,百八十米的距离,他抬手一枪就将那小家伙撂翻了……后面的事情就更是热闹。全排人连夜行动,又是烧火又是煮肉,待到天亮时分,这帮家伙就美美地品上麂子的鲜味儿了。

虽说是严密封锁,但消息还是传到了连队,那夜半的枪声是怎么回事呀?冉福大怒,立刻带上英志和通讯员李雄仁直奔小罗五而去。接着,又是开会又是调查又是批评,态度严肃,言词激烈,无组织无纪律,乱弹琴,搞生产再自由也不能拿枪去打野兽玩儿啊?伤着人怎么办哪?要检查,要处分,要严明军纪!

可等到会开完了几个小子也检讨完了,也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就吃饭吧。叶帮元亲自将饭菜端了上来,有炒菜有肉汤,尝一口,鲜呢!冉福挺满意,“这是啥子东西?味道好哇,就是有点土腥味儿。”叶帮元儿笑了,“就知道你会来,所以特地给你留了一碗。麂子汤呢,就是昨晚打的那个东西。这叫官兵平等,亲如一家嘛!”冉福大笑,“行,学会堵我的嘴了,那我就不客气啦!来,来,”他招呼着英志几个人,“一起吃,尝尝鲜。不过,下不为例。以后你给我好好管管那几个捣蛋鬼,不要再弄出些什么花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