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班长日志记事怎么写 > 第十五章 军营稻花香(第1页)

第十五章 军营稻花香(第1页)

第十五章军营稻花香

山地步兵团命令:二营四连转向为农业生产连队,时间一年。

“怪事了,连队里有些人毛病就是多,干啥子都有怪话讲!”全连生产动员大会上,冉福情绪激动,“这么好的事情,别的连队抢都抢不到,你们还不愿意干,真是憨到底了!种地咋个啦?啊,你以为当兵的就跟大爷似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都向国家要,告诉你们,没得那样的好事,这样的军队哪个国家也养不起的!军队不能养,要练,要搞自力更生。我们要发扬南泥湾军队大生产的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双手去种地打粮食,努力去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在座的同志们要下定决心,团结一致,坚决完成团党委交给我们的生产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毛泽东教导: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会种地的军队。

战斗连队转为生产连队去种地去打粮食,听着就别扭,英志心里老大不高兴。他刚当文书没一年,满以为能躲开军训舒服几天了,可谁知又要去搞什么生产了!活了二十来岁,光种地就种了四五年,离开工厂当了兵,以为每天就是打打枪练练军事技术等着打仗呗,谁知军队也有这种事儿!

英志心烦,那赵旭才、高玉平几个班长也心烦,平时带兵搞训练攻山头那是没说的,可一说搞小生产就抓瞎,几个班种的菜地在全连都是倒数!现在好了,全连要搞大生产,而且一搞就是一年,这以后班里的工作可怎么抓呀!?

战斗连队转行搞生产,一方面可以使官兵们在长期训练中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的疏缓和休整,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自然界的劳动中使官兵们的体能得到一定的增强。当然,在完成上交团队粮食指标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连队的经济得到一定的补充。所以,在团里生产基地搞生产,各连队都是争着去,好事情呢!

连队里的人们议论纷纷,几个连干部却是高兴得很。

刘德新笑得合不拢嘴,“又可以打牙祭啦!”

“安逸嘞,经常有肉吃嘞!”袁义远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冉福的脸上也挂上了笑容,“嗯,累是累一点,可还是好耍呀。用不着天天出操啦,也可以睡睡懒觉啦,有你们高兴的时候嘞!”

得,既然干部们都那样喜庆,当兵的还能说啥?他们是老兵,搞过生产,看来,跟着他们干没错!

野战军,攻山头的大兵,这就种地去啦!

军队行事雷厉风行,种地也不例外。全连生产动员大会开过,人员调配工作也立马完成,刀枪入库,农具就位,春耕生产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时令不等人哪!全连从上到下,多是农民子弟,干农活本就是行家里手,不用人教,只等命令一下,立马开赴田间地头。

由于团里的生产基地比较分散,全连人员也就分成几处:二排去永城坝子北边一个叫“小罗五”的地方,一排和三排在永城坝子东边山下种大田。桥头的山坡上还有几块旱地,由炮排的人去管理。炊事班的人也散了,各排分几个……连队人员调配完毕,各排立即奔赴各自岗位。

出发的那天,全连在操场上集合。冉福代表党支部慷慨陈词:坚决完成团党委交给的任务,产粮两万斤,支援团队建设,减轻国家的负担,增强士兵身体素质,为保卫祖国作贡献……言毕,全体干战齐呼口号,誓表决心,声音洪亮。众人肩上锄头林立,闪亮亮耀人眼目,场面也是壮观,有奔赴杀场之气概!

二排走了,去小罗五,那里是个小坝子,有几十亩水田。一排和三排在东山脚下种地,早出晚归。炮排也散了,一部分人去桥头山坡上种地,另一部分人留在连里管理菜地。英志带着工作班的几个人就跟着冉福和刘德新到处转,哪里忙上哪里去。田光到春城军区步校学习去了,连里就冉福和刘德新当家。那老冉别看是农家出身,很会当家理财,平日里就精打细算,养猪种菜,连队里几年大米白面就没吃过粗粮苞谷饭。而团里有的连队就因管理不当,米不够吃,肉也保证不了。此次连队转向搞生产,冉福干劲十足,他要率领全连大干一场,除了支援团队经济,再把自己连队的家底搞得厚实一些,让战士们在今后的军事训练中吃得更好,劲头更足。

几天一过,各路人员到位,于是紧追时令,这春耕生产就正式开始了。

英志在北方种过地。

那北大荒种地是什么场景,全是机械化操作!那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一跑,从开荒种地、播种锄草到收割就全解决了。可在这南方种地就有所不同,山坡上坝子里,坡地水田,从播谷插秧到薅草收割,全靠人干!

这南方种地的工具也够简单,就那么一把宽宽的板锄外加一把镰刀,就足以从春天对付到秋后了。

南方种地也够古怪,说是感受一场刀耕火种也不为过,像是回到远古的时光。

永城这地方四季如春,一年产两季庄稼,大田和小春。每年小春收完后,就已经是月天了。连队从前任生产连队接过来已经是收完小春的土地,于是开始忙活起来。

英志和曾桂康走在山路上。

山里阳光明媚,暖风徐徐。野花在山坡上盛开,鸟儿在树林中啼鸣,草木翠绿鲜亮,一片春天景象。

英志和曾桂康在山路上拾粪。

山里公路弯弯曲曲,路上时有汽车马车驶过。附近村寨里老乡们放牧的牛羊也常在路上行走,留有不少粪坨。

走在春天的阳光下,方知许多人愿意搞生产的缘由:可以睡懒觉不出操啦,可以不训练攻山头天天拉枪栓啦,可以自由在外游逛四处走走看看山野风光,可以随意和朋友老乡吹吹家乡侃侃身边趣事……一路晃晃悠悠,捡几坨牛粪扔在筐里,再唱两句山歌,是够轻松快活。

牛粪马粪捡多了筐也装满了,两个人抬着,却嫌有味儿,于是心生童趣,采上几把山茶花放在筐上,艳丽摇摆,引来过往车上人们观看,也显浪漫。

农活终究还是苦累,晴天朗日山野山花也不是常有,春天风多风大,天干物燥人也燥,人有时候就在尘土纷飞中滚。

团队的营房坐落在山坡上,各连厕所里的粪水可就成了宝贝,都留着给自己的菜地用,时时还派人守着,怕别的连队挑了去。这就有了问题,生产基地种大田的肥料就没了来源。还是冉福有办法,他把连里的所有人员都撒出去,到田间地头,山边坡脚,杂木林中,去铲草皮,堆起来烧,然后将烧好的草皮灰运到地里做肥料。士兵们就在这春天的灰土里滚,每天回来洗脸的水都是黑灰色的。

还要去砍树枝,那东西也能做肥料。

在山边坡脚铲草皮的活儿脏,那打树枝的活儿也是苦累。大树不许动,枝条也不好砍,有时候就要爬上树去弄。英志和高玉平在山坡上忙活了一天,手折脚踹刀子砍,好容易弄了一捆枝柴。两个人费力地抬着,从山上往下走,一路上也不知歇了多少回,好容易才把枝柴折腾回到大田里。一过秤,才五十来斤重!刘德新看着两个人的狼狈样子,禁不住笑,“个头倒是长得大了,干活不怎么样啊!”英志和高玉平直是脸红,可不是么,望望身边那些农村兵弟兄,哪个不是背着百十来斤重的枝柴?真让人无地自容,此活计是比不上啦!

铲草皮砍树枝做肥料的方法古老,那烧田种地的方式就更是原始。草皮灰和树枝柴运到地里后,人们又用了好几天的时间,将田里的土刨成大坨大坨的土块,然后将土块堆成长长的垄,再将草木灰和树枝柴均匀地撒放在垄沟里,之后,这就点火开烧。

又是几天过去,待树枝柴烧成了灰,地里的温度也降了下来,人们便将那些土块敲碎,和草木灰混在一起,再往田里边灌水。

秧田进水后,把泥巴泡软,人们又忙着平整水田。那平整水田的方法也怪,水牛拉着一大块长木板,赶牛的人则站在长木板上面,拿着鞭子,不住地吆喝着水牛走来走去。几圈下来,这水田就基本上是赶平了。而另外一些人则拿着锄头平整水田的边脚,修整田埂,堵漏水洞,铲除杂草。

忙忙活活,又是几天过去,这大地就有了变化:一块块水田平平展展,一条条田埂弯弯曲曲。那水田错落有致,梯次分明,又和坝子里乡间的水田相连,层层片片,延伸到远方。永城大地上,田水清亮,如片片明镜,倒映着蓝天,直让你分不清哪儿是天空,哪儿是大地,哪儿是人间,哪儿是天堂。

人们用双手造出了梯田,接着,人们又忙着给这些梯田披上绿装,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人们开始插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