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愚迎了过去,男人讪讪地挠了挠后脑勺:“只在电视上见过您,这回见到真人了,可真高兴啊,刘教授。”
“感谢您的光临。怎么称呼?”
“金黎明。我妈把我生在黎明时分,所以就叫这个名字了。”
金黎明笑着,目光在记忆书店里扫了一圈。他呼吸的声音带点喘,可能呼吸道有点什么毛病。
“您这家书店看起来可真棒!”
“毕竟是我最后的事业所在嘛。”
“说实话,没想到您真的会开书店。”
“我可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刘明愚略有不快,声音也提高了几分。但这人似乎不会察言观色,依旧笑着在书店里东瞧西逛。
刘明愚看不下去了,只得单刀直入地问他:“您要找什么书?”
“没什么特别要找的,随便看看,咱也没啥钱。”
金黎明撑起一个更大的笑容,这让刘明愚有些摸不准了。这里只有旧书,要预约才能进店,来到店里的客人,不管有钱没钱,总要有几分对书的热爱和关于书的知识,至少也得能说出喜欢哪一类的书吧。结果这位老兄却只是来“看看”,不管怎么说都很可疑—如果是猎手乔装改扮来到店里,那么他应该也不会说他喜欢书。
也许是在某种程度上感应到了刘明愚的心理活动,金黎明的表情一僵,说道:“那……那要是有合适的书,麻烦您给我推荐一本吧。”说完赶紧又补了一句,“便宜的哈。”
听了他的要求,刘明愚稍加思索,摇着轮椅来到了柜台附近的书架旁。他从架上的旧书里挑出一本,递给了金黎明。封面上是个搔首弄姿的短发女郎在眺望远方,金黎明可能是想先看一下价签,把书翻过来掉过去研究了一番。他看着书名,喃喃道:“小说《阿里郎》,罗云奎[19]的电影还出过小说?”
“您知道那部电影?”
“我对这些挺感兴趣的。”
金黎明说完,又笑了笑。他翻着手里的书,看上去就没什么诚意。刘明愚见状清了清嗓子,开始给他讲解。
“20世纪50年代有一本很受欢迎的杂志叫《阿里郎》,这本书就是《阿里郎》的一期临时增刊,是由三中堂印刷的。”
“卖得好吗?”
“《阿里郎》杂志于1955年8月发行创刊号,据说当时卖出了三万册。之后销量逐渐增长,一度达到过八万册之多。”
“那可卖得真够多的。”
金黎明眼睛瞪得溜圆,翻开手里的书,磕磕巴巴地读起了目录。他粗重的喘息声比刚才更明显了。
“《人间的条件》?”
[19]罗云奎(1901—1937),著名导演、演员,被韩国、朝鲜两国公认为民族电影之父。
“日本作家五味川纯平[20]写的反战小说。1955年于日本发表,1958年被改编成电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原来那个时候日本小说也能被引入韩国啊?”金黎明合上书,问道。
刘明愚一边示意他把书还回来,一边回答:“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还是能被介绍到韩国来的。这期《阿里郎》是临时增刊,副标题就是‘现代日本代表作家二十人选集’。”
“真是不可思议。”
金黎明嘴上这么说,但从他的眼神和肢体语言里看不出半点兴趣,他甚至连这本书的价格都没问。这让刘明愚在感到有意思的同时也心烦意乱起来。
“除了书,您来店里还有什么别的目的吗?”
“我就是有点好奇嘛,实际上我对书没什么兴趣。”
“那您还非得预约到我们店里来。”
尽管他没问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看向金黎明的眼神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他想要一个回答。
金黎明忽然狂挠起了自己的右手掌心,挠完还在裤子上蹭了蹭,边蹭边答:“我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当然,您可能不喜欢我这种人。不过呢,这世界上除了书[20]五味川纯平(1916—1995),日本小说家,作品主题以战争反思为主,代表作有《人间的条件》《战争和人》等。
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
“可我还是很想知道您为什么会来我这儿。”
“我想见见刘教授您,亲眼见见。”
这个回答让刘明愚有些紧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