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美国篇03
第100营训练刻苦、表现良好,且积极求战,促使美国政府在1943年初做出允许从日裔移民中征兵的决定。在对日裔移民进行的关于忠诚度的问卷调查中,有75%的受访者表示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并愿意为之战斗。于是,美国军方计划招募4500名日裔志愿者入伍,在夏威夷得到出乎意料的热烈响应,报名者超过10000人,而本土日裔则反应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美籍日裔居民实施管制,图为日裔平民在美军士兵的监押下准备乘火车前往拘留营淡,仅1200余人报名。最后,来自夏威夷的3000人和来自本土的800人与原有的第100营共同组成了二战时期美军唯一的日裔部队——陆军第442步兵团。罗斯福总统在批准这一决定时说:“美国精神不会,也从来不以种族或血统为界限。”这一表态承认了日裔移民从军参战的权利,他们要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证明自己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忠诚。第442步兵团的训练基地设在密西西比州的谢尔比兵营(CampShelby),以“全力以赴”为座右铭。出于忠诚和民族感情的考虑,日裔部队被禁止派往太平洋战场作战,他们的战场在地球另一端的欧洲。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起初拒绝接纳这支日裔部队,但在地中海战区指挥第5集团军的马克·韦恩·克拉克(MarkWayneClark)中将表示同意接受日裔战士。第100营率先于1943年9月开赴意大利战场,在萨勒诺登陆战中首次亮相就创造了一天内推进24千米的纪录,并3次穿越被德军炮火严密封锁的沃尔图诺(Volturno)河谷,其勇敢精神赢得了敌我双方的尊重。1944年1月,第100营参加了著名的卡西诺战役,德军依据险峻的山峰、深邃的沟谷、湍急的河流,布置了铁丝网、雷区和密集的掩护火力,构筑了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令盟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第100营也经历了最残酷的战斗,部分连排甚至打到仅剩几个人,但依旧顽强地发起进攻和坚守阵地。战役期间,第100营两度被撤下重整,伤亡过半,最初的近1400人仅剩500人。日裔官兵的英勇奋战得到一致赞誉,被战地记者称为“铁打的小个子”,伤亡者众多的该营得到大量紫心勋章,因此获得“紫心营”的绰号。1944年6月,第442团主力从本土赶来参战,与第100营兵合一处后投入罗马以北的激战,在一系列攻防战中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第100营还由于1943年在谢尔比兵
战绩卓越被授予美军最高团体荣誉总统集体嘉奖。在7月间的亚诺河战役中,第442团在3周时间内推进64千米,击毙1100名德军、俘虏331名,自身伤亡1272人,以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获得了善战之名,成为意大利战场上最有战斗力的美军部队之一。日裔官兵的勇气不仅源于对军人职责的恪守,更是为了给身陷囹圄的亲友同胞们正名。
当第442团的日裔战士带着伤痕和疲惫走下战场,他们最渴望的不是勋章和奖状,而是一顿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虽然该团官兵基本上是二代移民,在美国出生长大,但受到父辈影响,在饮食习惯上仍带有东方民族的特征,喜欢食用米饭和日式料理,而且该团的炊事兵里擅长日式料理的人不在少数。不过,美国陆军的后勤供给不会因为族裔区别而特别关照他们,那些连白人士兵都觉得难吃的配给食品肯定更不符合日裔官兵的胃口,所以该团的战地厨师只能尽可能地收集食材,自行为官兵们制作合口的饭菜。他们会用配给的罐头、饼干向友邻部队换取大米作为主食,还四处寻找新鲜食材,比如驻扎在安齐奥(Anzio)时日裔士兵会跳进河里寻找水芹或捕捉鳗鱼。只要条件允许,炊事兵总会为战友制作带有乡土气息的特别料理,其中最受日裔官兵喜爱的一道菜就是Hekka。
Hekka从字面理解就是鸡肉火锅,但与我们常见的火锅有所区别,是日裔移民定居夏威夷后受到当地饮食的影响,结合本民族烹饪特点逐渐形成的一道独特菜肴。
几名第442步兵团100营的日裔士兵因为负伤而被授予紫心勋章,该营因为伤亡巨大被称为“紫心营”
Hekka一词的原意是指锄头或犁头,这个词在岛根、广岛等日本西部地区仍有使用,而最初的日裔移民也多来自这一地区,从Hekka这个词也可以判断这道菜肴与日本传统炖菜寿喜烧存在亲缘关系。寿喜烧又称锄烧,据说源于古代日本农民在农忙时节用锄头或犁头烧热以炙烤食物的方式,是一种在浅锅内用少量酱汁烹煮肉类和蔬菜的菜肴,因为常用牛肉所以也被称为日式牛肉火锅。
古代日本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官府曾禁止民众食用肉类,比如天武天皇在公元675年颁布法令,限制狩猎,禁止食用牛、马、狗、鸡等动物;在江户幕府时代,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在1687年颁布《生类怜悯令》,禁止吃狗,后来又扩大到其他动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狗将军”。同时,牛是重要的农耕工具,通常也不会被宰杀食用。受到吃肉的限制,最初寿喜烧以鸡肉为主,也被称为鸡素烧。在明治维新之前,寿喜烧并不是经常可以食用的菜肴,只有在生病进补或有喜庆之事时才能吃到,寿喜烧的名字大概也源于此。明治维新之后,受到西方饮食习惯的影响,日本人逐渐接受食用牛肉,并将其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寿喜烧才开始普遍采用牛肉为主要食材,但猪肉、鸡肉、鱼肉、蟹肉或者贝类也都可以制作。
寿喜烧的基本食材包括切薄的牛肉片、大葱、莴苣、豆腐、蒟蒻丝、冬菇等,以盐、酱油、糖、清酒、味淋等制作酱汁。日本关东和关西地区的寿喜烧做法存在差异,在关寿喜烧是以高档牛肉为原料的日式火锅,兴起于明治维新时代东地区先将调好的酱汁置于锅中加热,之后放入肉片、蔬菜和其他配料慢慢煨煮;关西地区的做法则是先将肉片放入锅中炙烤,待肉片将熟时放入酱汁,最后加入蔬菜和配料煨煮。不过,不论关西还是关东,煮好的寿喜烧都要打入生鸡蛋作为压轴的步骤。随着幕府开国,专营寿喜烧的火锅店也在1854年出现,当时叫“锄烧屋”。1859年横滨开埠后,受西方肉食文化的影响,牛肉火锅店逐渐增多,由于日本农家仍不愿杀牛,很难买到牛肉,商家一度只能从中国、朝鲜甚至美国进口肉牛。明治维新后,牛肉寿喜烧首先在关东地区风行,1875年东京的牛肉火锅店有70家,两年后的1877年已暴增至550家!1923年关东大地震时,东京地区的很多牛肉火锅店被迫关店,一些东京人前往大阪避难,品尝到关西风格的寿喜烧,后来就将其做法带回重建的东京,此后关西寿喜烧在关东地区也流行开来。
Hekka是夏威夷日裔移民特有的菜肴,就做法而言与寿喜烧颇有几分相似,大概可以视为夏威夷风格的寿喜烧吧。Hekka以鸡肉为主要食材,通常做法是将新鲜的鸡肉洗净,切成大小适宜的肉块待用;将油倒入锅中烧热,将切好的生姜片下锅翻炒爆香,再倒入鸡肉块翻炒至肉色变白,之后放入香菇、竹笋、葱、洋葱、芹菜、水芹、粉丝等配菜,同时加入酱油、甜料酒、白糖等佐料调味,加水煮炖至熟即可,最后连汤带肉一起上桌,配上一碗新煮的米饭,实在是妙不可言。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做法,战场上多半找不到合适的食材,炊事兵们只能就地取材,发挥想象力,制作出口感各异但美味不变的火锅炖菜了。第442团的日裔官兵每逢吃上一顿带着思乡之情的Hekka,都会解除疲乏、勇气倍增,继续在战场上为获得尊重和信任而搏杀。
1944年9月,第442团被调往法国南部,向盘踞在孚日山区的德军部队展开进攻。这里的战场地形与意大利截然不同,崎岖的丘陵、大片的灌木林与凶猛的德军炮火给进夏威夷日裔借鉴了寿喜烧的做法创造的夏威夷风格鸡肉火锅Hekka攻方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摆在日裔战士面前的不仅是德军坚固的防御阵地,还有浓雾、暴雨和泥泞,阴霾的天气导致战场能见度极低,雨雪交加,寒冷、疲劳、战壕脚和致命的炮击不断折磨着前线的每一个人。第442团经历了该团历史上最艰苦的战斗,但没有人感到胆怯,不断交替掩护,为争夺每一个散兵坑拼死作战,甚至在某些地段发起“万岁冲锋”。在两周时间里该团有140人阵亡、1800人受伤,全团没有一个连还建制完整。
1945年3月,第442团再度被调回意大利战场,这次艾森豪威尔一改初衷,希望该团能留在法国前线,为此还与克拉克发生了一点小争执,这个插曲可以说是对第442团战斗力的最佳肯定。克拉克将第442团作为进攻德军哥特防线的一把尖刀,日裔战士不负众望,冲锋陷阵、气势如虹。在4月5日的战斗中,第100营A连的一等兵宗森贞雄为保护战友扑向即将爆炸的德军手榴弹而壮烈牺牲,成为战时日裔部队中唯一的荣誉勋章获得者(其余为战后追授)。随着哥特防线的分崩离析,第442团也迎来了和平的降临。
第442团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持续一年零七个月的作战中,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战功卓著,已经被视为美国陆军中最具战斗力的团级部队之一。为此,该团付出的代价也高得惊人,伤亡超过9000人,伤亡率高达314%,是二战中美军伤亡率最高的步兵团。
巨大的牺牲换来了崇高的荣誉,第442团也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授勋数量最多的团级单位,共有18143人次获颁各种勋章和奖章,战争期间先后有14000人进入该团服役,平均每个人都能至少得到一枚勋章或奖章。第442团曾8次获得总统集体嘉奖,21人被追授荣誉勋章,还被授予52枚优异服役十字勋章、560枚银星勋章和4000枚铜星勋章,而紫心勋章的颁发数量更是达到9486枚!第442团的浴血奋战和无畏牺牲缓解了美国公众的仇日情绪,改善了日裔移民的处境,促使12万被拘禁的日裔移民在二战结束前被释放。战后,第442团一度被解散,后来重建并纳入预备役部队,最后于1969年解散,但第100独立步兵营至今仍保留在美军预备役部队的序列中,其成员已经不限于美籍日裔移民了。
1946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视察了战功卓著的第442步兵团,向骁勇的日裔官兵表示敬意,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尊重和信任总统与上将们的午宴前菜——夏威夷水果沙拉1944年7月9日,美军第5两栖军经过24天血战,在付出1。3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将星条旗插上了日本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核心要地塞班岛(Saipan),对提尼安岛(Tinian,又译天宁岛)和关岛(Guam)的登陆作战也即将展开。在此之前的菲律宾海海战中,美军第5舰队的航母特混舰队将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彻底打垮,从而掌握了中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在日本策划的“绝对国防圈”上打开了一个再也无法封堵的缺口。
前线的胜利使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部开始考虑新的战略计划,以加速战争进程,尽快结束战争,其中一个颇为激进的方案是由马里亚纳群岛北上经小笠原群岛直取日本本土,因为过于冒险而没有被采纳。1944年7月初,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上将提出一个以解放菲律宾全境为目标的进攻方案,但海军和参联会认为该方案过于复杂且耗时漫长,将耗费大量资源并拖延战争进程。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则提出绕过菲律宾直接登陆台湾的方案,遭到麦克阿瑟的强烈反对,而在太平洋总部内部,尼米兹及其部下之间也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在华盛顿、珍珠港和布里斯班(Brisbane)之间,关于美军下一步战略进攻方向的往来电文将这场争1944年8月,在提尼安岛,一名美军士兵隔着拘留营的铁丝网递给日本儿童糖果。马里亚纳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日军“绝对国防圈”的崩溃论推向白热化,并引起了罗斯福总统的注意。刚刚决定第四次参加总统竞选的罗斯福提出在7月间对太平洋战区进行视察,借着在珍珠港短暂停留的机会与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两位陆海军主帅进行探讨交流,以弥合分歧,确定新的方略。除了总统最亲近的军事顾问莱希上将外,没有其他参联会成员陪同总统进行此次太平洋之旅。
当白宫安保团队先行抵达夏威夷时,尼米兹就意识到总统即将来访,他下令采取最严格的保密和警戒措施,同时致电邀请麦克阿瑟赴珍珠港会晤。考虑到山本大将的前车之鉴,尼米兹没有在电报中提及总统到来,他不想给日本人任何实施报复的机会。素来高傲自负的麦克阿瑟以军务繁忙为由两度拒绝了尼米兹的邀请,直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从华盛顿发电命令他前往夏威夷向某位“大人物”汇报,麦克阿瑟才同意赴会,他很清楚此行非比寻常,能够让他屈尊降贵、不远千里去会面的人除了总统再无他人。不过,在麦克阿瑟看来,罗斯福此行不过是为史无前例地第四次参选总统进行造势的政治秀罢了。尼米兹还邀请麦克阿瑟在夏威夷期间留宿自己的官邸,但麦克阿瑟依然加以婉拒,而是选择在西点的老同学、夏威夷驻军司令小罗伯特·理查森(RobertRichardso,Jr。)中将安排的沙夫特堡兵营(FortShafter)中住宿。罗斯福总统的下榻地点选在位于怀基基1944年7月26日,罗斯福与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的甲板上合影海滩的一座富丽堂皇的豪华酒店,那里先前是海军飞行员的休养地。
1944年7月26日14时25分,罗斯福乘坐的“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Baltimore,CA-68)缓缓驶入珍珠港,停靠在码头栈桥旁。尼米兹命令所有海军官兵在当天一律身着白色制服以示隆重,并亲率一众高级将领前往码头迎接,在列队向总统致敬后才鱼贯登舰。麦克阿瑟却姗姗来迟,尽管他在1个小时前就已抵达珍珠港,直到总统准备离舰登岸前才以摩托车开路,乘坐挂着四星上将标志的大轿车,在道路两旁人群的欢呼声中抵达码头。非常擅长作秀的麦克阿瑟在走上舷梯时还不忘转身向人群挥手致意,摆出造型让摄影师拍照,好像码头上的仪式并非欢迎总统,而是为他的亮相而准备的。在抢足了风头后,麦克阿瑟才登上甲板拜见总统。与着装正式的海军军官不同,麦克阿瑟的衣着保持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头戴菲律宾元帅帽,上身穿着一件棕色的飞行员夹克,下身是土黄色军便裤。这身打扮让与他有着40年交情的莱希上将半开玩笑地质疑道:“道格拉斯,你大老远来这儿见我们,怎么不穿件体面的衣服?”麦克阿瑟以布里斯班天气寒冷为自己辩解,可是谁都知道换一套衣服又有何难呢。6年后,类似的一幕在威克岛(WakeIsland)上重演,而受到麦克阿瑟轻慢的已经是哈里·杜鲁门总统了,后者可没罗斯福那么好脾气,不到半年就把麦克阿瑟打发回了家。在略作寒暄后,罗斯福总统在众将簇拥下走下甲板,登车前往下榻酒店,预定的高层会晤安排在次日举行。
7月27日白天,总统的行程非常满,计划乘车检阅陆海军部队并视察岛上的军事设施,但组织者一时找不到适合总统使用的敞篷轿车。四处搜寻后只找到两台可供选择的轿车,一辆属于檀香山消防队长的红色五座轿车,另一辆是颜色更素雅的七座轿车,由于它的主人是一名在当地非常出名的妓院老板,虽然后一辆车显然更合用,但出于可以1944年7月27日,在斯科菲尔德兵营的午宴上,罗斯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品尝夏威夷水果沙拉理解的原因还是选择了乘坐红色小车出行,总统与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一起坐在后排,略显拥挤。中午时分,总统一行抵达瓦胡岛中部的斯科菲尔德兵营(SchofieldBarracks),这里是第25步兵师的驻地,该师主力早已开赴南太平洋战场,只有留守部队,理查森中将在此安排了午宴招待贵宾。罗斯福在主宾席上居中就座,他的左手边是尼米兹,右手边是麦克阿瑟,俨然一副稳坐帅位、左膀右臂的姿态。午宴的前菜是一道充满夏威夷风情的水果沙拉,比较别致的是用半个掏空的菠萝作为容器,使用的材料都是夏威夷岛上具有代表性的热带水果,如菠萝、木瓜、哈密瓜、芒果等。新鲜的果肉都被切成便于入口的小块,那酸甜爽口的味道令大家胃口大开,可以更尽兴地享用随后奉上的精致菜肴……
沙拉也称色拉、沙律,是西餐中十分常见的菜式,主要使用新鲜蔬菜、水果、熟肉、鱼肉、鸡蛋等各种食材搭配调味料或酱汁制作,至少包含一种食材,多数情况下是由多种食材混合搅拌而成。最常用的食材是可以不经烹饪直接食用的果蔬和熟肉,或将食材煮熟后冷却再拼盘调味上桌,相当于中餐中的凉菜,部分沙拉也可在温热时食用,在制作三明治时也会用到沙拉。沙拉在西餐中可以单独作为开胃前菜、主菜或餐后甜点,也可以作为其他菜肴的配菜。沙拉的种类非常多样,根据上菜顺序和功用可分为开胃沙拉(分量少且口味清淡,作为正餐的第一道菜)、配菜沙拉(通常作为主菜的搭配,比如土豆沙拉、生卷心菜切丝等)、主菜沙拉(分量较大且含有较多高蛋白食材的沙拉,多以肉类、蛋类、豆类、鱼类或奶酪为主料)和甜点沙拉(包含水果、果冻、甜味剂或鲜奶油的甜味沙拉);如果根据主要材料区分,则有蔬菜沙拉、鸡蛋沙拉、鸡肉沙拉、金枪鱼沙拉、火腿沙拉、虾沙拉、水果沙拉等。蔬菜沙拉是最普遍的类型,也被称为菜园沙拉,多使用生菜、莴苣、菠菜、芝麻菜等叶类蔬菜,番茄、黄瓜、胡萝卜、萝卜等也较为常用,可生食的果蔬直接切丝或切片,不可生食的材料需要煮熟。用于调制沙拉的
包括盐、醋、橄榄油等,蛋黄酱等酱汁也很常用,这类调味酱在用于沙拉时也被称为沙拉酱。
沙拉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生吃蔬菜的习惯,英语中沙拉(Salad)一词的词源就来自拉丁语中的“盐”(sal)和“加盐的动作”(salare),可见沙拉的最早原型就是盐拌生蔬菜。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眼中,生吃蔬菜能够调节身体机能,有助于祛病强身,据说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在患病时就通过食用生蔬菜恢复健康。14世纪末,英王理查二世(RichardⅡ)的厨师长留下了将欧芹、鼠尾草、葱、蒜等拌以橄榄油、盐和醋的吃法,已经很接近今日的沙拉。在15世纪意大利米兰的宴会上出现了一种菜肴,用盐、果酱、芥末、柠檬调制的汤汁淋在经过盐和醋浸渍的绿色蔬菜上。这种手法后来传到罗马,经过改良成为在煮熟的蔬菜和生鲜的绿色蔬菜上撒上橄榄油与醋的菜肴,基本上具备了现代沙拉的特征。15世纪中期,法国厨师已经开列出适合制作沙拉的蔬菜名单,到16世纪蔬菜沙拉成为上流阶层非常喜爱的菜肴,而在17世纪后半叶,以鸡肉和鱼虾为材料的沙拉也陆续出现,到18世纪水果沙拉也被制作出来。不过,由于新鲜蔬菜只有夏季才能吃到,或者需要从气候温暖的地区进口,在欧洲地区沙拉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餐桌上的配角,直到19世纪才逐渐被视为独立的菜品,并成为西餐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水果沙拉作为沙拉的一大类型,制作十分简便,形象地说就是“水果开会”,可以无需任何调味料,将多种水果切碎混合即可,也可以伴以果汁或糖浆,或者加入白糖以调节味道,坚果、碎巧克力、奶油或其他调味酱也可以使用。在宴席上,水果沙拉可以作以挖空的菠萝作为容器的热带水果沙拉,罗斯福等人食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沙拉为开胃菜或甜点,也可作为配菜与其他菜肴搭配,在单独上桌时水果沙拉也被称为“水果鸡尾酒”或“水果杯”。前者借用了鸡尾酒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特征,后者因为以小型容器盛装而得名,此外根据水果沙拉的甜度还有更细致的划分。在美国,桃子、梨、菠萝、葡萄和樱桃是水果沙拉最经典的组合,并被制作成什锦水果罐头出售,美国农业部还对罐头中每种水果的比例和品种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美国内战前后,水果沙拉就已经被记录在美国人的食谱中,但它真正得以普遍流行还是在二战期间。出于军备需要,美国政府对食品供应进行了管控,为了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鼓励大众在日常膳食中增加水果的分量,水果沙拉及其罐头制品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日常饮食中。军队也同样重视水果的配给,早在风帆战舰时代海军就通过食用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来预防败血症,在美国海军的膳食指南中,建议最好每天都能为舰员提供水果。随着食品保存技术的发展,军舰出海时可以携带各种形式的果品,可以是新鲜水果,也可以是经过冷冻、干燥处理或罐装的水果,即便长时间在海上航行,水兵的餐桌上偶尔也会出现水果沙拉,这并不值得奇怪。提到水果补给,夏威夷有着特别的优势,这里素来以盛产热带水果著称,尤其菠萝更是出名。菠萝原产于南美洲,以酸甜多汁受人喜爱,而且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菠萝于17世纪传入欧洲,18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到夏威夷,菠萝的商业种植始于19世纪初叶,夏威夷的第一座菠萝种植园于1886年创建,当地的菠萝产业在20世纪初蓬勃发展,到1940年夏威夷的菠萝产量占到全世界产量的80%,以至于菠萝被视为夏威夷的象征之一。那些在珍珠港接受补给的舰船在离港时都会在船舱里塞满新鲜菠萝和菠萝罐头,而在斯科菲尔德兵营内为总统举办的午宴上呈献菠萝造型的水果沙拉也是再合适不过的。
在吃过这顿以夏威夷水果沙拉为前菜的午宴后,罗斯福总统继续视察,直到16时30分才回到酒店并与众将共进晚餐,之后就是此行最重要的内容:与太平洋战场的陆海军最高指挥官商讨战略方针。酒店宽敞的会客厅已经被改为临时会议室,墙上挂起巨幅的太平洋地图,需要借助一根长长的教鞭才能在上面指点江山。尼米兹与麦克阿瑟这两位曾被认为势不两立的对手都心平气和地向总统和莱希阐述自己的观点,莱希后来形容这次会议对于罗斯福而言,是“一堂精彩的地理课,这是他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尼米兹秉承金上将的立场说明了进攻台湾的方案,海军认为台湾面积较小,登陆作战使用的兵力、资源和所需时间都小于进攻整个菲律宾,同样能够达到切断日本本土与南方占领区海上联系的目的,此外还能为日后在中国大陆沿海展开行动提供前进基地,在政治上也有利于加深中美的友好关系。麦克阿瑟则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坚持登陆菲律宾的方案,他认为美国政府对菲律宾人民负有道义责任,他们也将为美军提供所有可能的帮助,此外有数千名美军战俘渴望早日得到解放,如果美国弃菲律宾于不顾,将失去人心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对于战后美国在远东的地位也有害无益。当然,对于麦克阿瑟个人而言,收复菲律宾是他孜孜以求的不懈目标。两位指挥官都表示拥有足够的资源实施作战,无需更多的援助,这一点令莱希非常欣慰。罗斯福耐心地听取双方的见解,不时插话缩小分歧,尽量保持中立立场,讨论一直持续到午夜仍没有得出结论,于是次日上午继续进行。麦克阿瑟的意见渐渐占了上风,总统和尼米兹都承认不能绕过菲律宾,双方都同意将登陆莱特岛(LeyteIsland)作为解放菲律宾的揭幕战,而不是原计划首先在南面的棉兰老岛(MindanaoIsland)登陆,这样可以提前3个月登陆吕宋岛(LuzonIsland)。
中午会谈结束,总统和麦克阿瑟应邀前往马卡拉帕山的尼米兹官邸参加午宴。让尼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在一众幕僚的陪同下涉水登上莱特岛海岸,兑现了两年多前许下的诺言米兹意外的是,海军营建大队在24小时内对他的官邸进行了改造,修建了专供总统使用的通道和卫生间,并且装饰一新。这场盛宴一共有36位陆海军将领参加,有名军官统计发现出席宴会的将领的领章上共计有146颗将星!总统兴致很高,喝了3杯烈性马丁尼酒,对于宴会的主菜夏威夷有名的马希鱼也表示满意。宴会结束后,麦克阿瑟便向总统辞行,结束了这次历史性会面,在飞机上他不无得意地对副官说道:“我们的意见被采纳了。”
3个月后的10月20日,麦克阿瑟在一众幕僚的陪同下,面对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昂首挺胸,涉过齐膝深的海水登上莱特岛海滩,如愿以偿地兑现了两年半前许下的诺言:“我会回来!”
消除衔级差别的士气之源——冰激凌1944年9月,在太平洋深处乌利西环礁(UlithiAtoll)宽阔而风平浪静的潟湖内,聚集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美国海军第3舰队——的上百艘威武战舰,其中包括旗舰“新泽西”号战列舰(NewJersey,BB-62)。热带海洋的毒辣烈日炙烤着舰艇的钢板,让在甲板上露天执勤的官兵酷热难当,就算在开了冷气的舱室内也能感受到舱外的热度。
此时,一份清凉甜美的冰激凌无疑是每个人心中最渴望的食品,因此当舰上的冰激凌室开始每天的例行配给时,不当值的舰员便急切地从各个角落聚集到窗口前排起了长队。
有两名新到舰上的军官姗姗来
迟,仗着身份强行挤进靠前的位置,立即引来水兵们不满的嘘声。这时队列后方突然传来一声怒喝:“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