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二战 饮食 > 第一章 英国篇03(第1页)

第一章 英国篇03(第1页)

第一章英国篇03

茶这种古老的东方饮品,最早是由开辟新航路及香料贸易的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传入欧洲,与丝绸、瓷器一道引发了西方世界对中国这个遥远神秘国度的无限遐想。17世纪初,茶叶由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具体时间已不可考,目前英国有关茶叶销售的最早记载是1657年伦敦一家名为加威的咖啡馆首次向市民出售茶叶,同时也显示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饮茶之风已经渐渐兴起。值得注意的是,茶叶在欧洲人眼中起初并非饮料,而是一种能够提神醒脑、安神定气、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东方神药”。由于茶叶要万里迢迢从东方运来,数量稀少,价值高贵,当时属于只供王公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在17世纪中叶的伦敦市场上,1磅茶叶的售价高达6~10英镑。

在17世纪进入欧洲的茶叶既有绿茶,也有红茶,但英国人对红茶情有独钟,引为挚爱。绿茶和红茶都是主要的茶叶品种,两者在工艺、外观和风味方面都存在差异。绿茶是将新茶经过翻炒脱水(术语杀青)、揉捻、干燥后制成,茶叶本身以及冲泡后茶水的颜色都呈黄绿色,故名绿茶。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下的桐木村,最早出现于明代崇祯年间,是当地村民在尝试制作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品种)的过程中由于工艺落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和凯瑟琳王妃的画像,凯瑟琳王妃在英国引领了饮茶风尚后和急于求成而意外产生的茶叶品种,在工艺上增加了发酵过程,减少了茶叶的苦涩,增加了新的芳香物质,又因为使用松木烟熏干燥,增添了松香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气。红茶茶叶呈黑色,冲泡的茶水以深红色为主,因此被称为红茶,不过在英语中则取茶叶颜色命名为BlackTea(黑茶)。红茶独有的香气和醇厚甘甜的口感让英国人深深迷恋,但经过长途运输后香气减弱,英国茶商要求中国茶农制备香气更浓的红茶,于是经过反复烟熏后产生了气味浓烈、专供出口的红茶,巧合的是伦敦的水质较硬,在冲泡红茶时反而更能激发茶香。

英国饮茶风尚的确立要归功于一位外国公主的垂范引领,她就是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Ⅱ)的王妃,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eanza)。她年仅2岁就与英国王太子订立政治联姻,22年后的1662年完婚,她的嫁妆中除了印度孟买的统治权外,还包括大量砂糖、东方家具、茶具以及红茶,当然红茶是作为维护王妃身体健康的药品携带的。然而,这位异国公主的婚姻生活十分不幸,查理二世风流成性,情妇成群,长期冷落王妃,而凯瑟琳的习俗服饰又与英国王室格格不入,备受歧视,使她极为苦闷。于是,凯瑟琳每日饮用从故国带来的红茶排遣寂寞,舒缓心情,还用昂贵的红茶招待来访的贵妇。她的优雅举止和饮茶习惯逐渐成为贵妇们仿效的对象,饮茶之风也在王妃的带动下兴起于英国的贵族阶层,随后影响到中产阶级,到17世纪末连平民百姓都已经将茶水视为每天必喝的日常饮品。正如1795年的一份农工状况调查报告所记载:“在恶劣天气与艰苦生活条件下,麦芽酒昂贵,牛奶又喝不起,唯一能为他们软化干面包的就是茶。”

饮茶习惯在英国的普及离不开茶叶的大量输入,而东印度公司在茶叶贸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广东设立贸易点,与中国开展茶叶贸易,到19世纪初每年茶叶销售量高达2000万磅,获利超过100万英镑,占东印度公司商业总利润丰盛的英式早餐通常

都会搭配一杯红茶食

用,即英式早餐茶

的90%,贡献了英国国库收入的10%。然而,茶叶货源由中国垄断,而英国工业品在农业经济主导的中国没有市场,英国只能以白银交易茶叶,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攫取利益,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到19世纪初叶,英国人不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幼,每人每年消费茶叶都在1磅以上,仅凭中国的茶叶产量渐渐无法满足英国市场的需求,因此英国一直尝试在印度寻找和培育茶树,开辟新的茶源。这项工作在19世纪30年代取得突破,茶树在印度阿萨姆邦栽培成功,著名的阿萨姆红茶由此诞生,之后茶叶种植又扩展到孟加拉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产生了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等知名品种,极大丰富了英国的茶源和英国红茶的口味。印度也由此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商业红茶产地,目前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红茶生产国,而英国及深受其影响的爱尔兰则是世界上红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茶已经成为英国人最重要的日常饮品。英国也是西方世界里少数喜茶胜过咖啡的国度之一,并形成了独特的英式茶文化,茶饮对英国人饮食生活的渗透程度即便是茶叶起源国的中国也有所不及。与历史悠久的中国茶道相比,英式茶文化有着诸多不同,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英国人喝红茶习惯加入牛奶和糖,调制成奶茶饮用,这在东方茶道中是极为罕见的方式。英国人将茶视为一日三餐重要的配餐饮料,尤其是以品种丰富著称的英式早餐通常都要配上一杯特制的精致多样的茶点和考究的礼仪规范是英式下午茶的典型特征英式早餐茶(Eea)才算正宗。这是一款经典的英式拼配红茶,一般采用印度阿萨姆、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出产的茶叶混合而成,口感醇厚浓烈,香气饱满,略带花香,可与牛奶和糖混合,也适合搭配柠檬,可以有效中和英式早餐中油炸烧烤食物的油腻,据说维多利亚女王就是英式早餐茶的爱好者。

在正餐之外,英国人还安排了专门的饮茶活动,这就是上午茶(Elevenses)和下午茶(Afternoontea)。上午茶是早餐和午餐之间的茶点,通常在11时之前进行,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憩节目,比较简单随意,以茶或咖啡配饼干等小点心。相比之下,英式下午茶是一种更为正式的餐饮活动,尤其被上流社会视为重要的社交场合,具有繁琐的礼仪规范,作为英国饮食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英式下午茶的创始人与饮茶风尚的先行者凯瑟琳王妃一样,是一位贵族女性,即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玛丽亚(AnnaMaria),DuchessofBedford),她曾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宫廷中担任女官,对于红茶自然十分熟悉和喜爱。

在19世纪中期,英国贵族阶层的饮食习惯是早餐丰盛,午餐简单,而晚餐安排在各种社交活动,如看戏或欣赏音乐会之后,往往迟至20时以后才会开始,午餐和晚餐的间隔时间过长,贵族老爷们不得不在下午忍受饥肠辘辘的折磨。为了缓解饥饿,公爵夫人在15时到17时之间会吃些三明治和烘焙点心,以红茶送食,十分惬意。她还以这种方式招待来访宾客,颇受好评,之后作为一项社交活动被固定下来逐渐推广,这就是英式下午茶的起源。

英式下午茶通常在15时30分到17时之间举行,选用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高地红茶或由多种茶叶混合而成的格雷伯爵茶,搭配牛奶或柠檬饮用。相比茶水,下午茶提供的各式茶点才是重头戏。正式的下午茶会提供三种类型的茶点,它们被放置在特制的三层点心架上,而且放置顺序有明确规定:下层放置各种口味的三明治,比较1942年7月,在北非战场为英军官兵提供茶饮的流动茶水车,红茶对于英国军队的作战至关重要典型的是黄瓜、三文鱼、切达奶酪三明治,有时也会用到烟熏火腿或咸牛肉,三明治会切成一口吃下的小块;中层是英国传统点心司康饼(Se),这是一种松软的小麦粉糕点,有时会加入葡萄干,口感介于蛋糕和面包之间,配合草莓酱和奶油食用;上层放置迷你蛋糕和果冻,同样切成便于食用的小块。出席下午茶讲究礼仪规范,比如要按照三明治、司康饼和甜点的顺序食用茶点;茶会举办者为男性时要主动申请泡茶,询问宾客的喜好;茶水可以多次续杯,但在茶壶的茶水倒光后客人不可擅自提出加水,而应由主人自行决定,以便掌控茶会的时间;冲泡饮茶的方式也要客随主便。相比品茶果腹,下午茶更重要的功能是供参与者交谈闲聊,交换信息,增进情谊。当然,现代下午茶更多被视为休闲活动,不必拘泥繁文缛节,形式上也丰俭由人。

纵观英国与茶叶延续四个世纪的历史渊源,不难发现英国人的确称得上嗜茶如命,他们对于绵绵茶香的依恋已经深入骨髓,达到一日不可无茶的程度,甚至有种夸张的说法,每逢下午茶时间英国社会就会停转,因为所有人都放下工作,喝茶聊天去了!夸张归夸张,茶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战争状态下,茶叶供应是否稳定对英国而言是关乎胜负的大事。二战时期,由于中国遭到日寇侵略和封锁,印度一度也面临日军铁蹄的威胁,英国在全球征购红茶,以确保国内民众及军队的饮茶需求,在战时严格的配给制度下不论平民和军人都要保证每人每周113克茶叶的定量配额。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军在东南亚战场上一败再败,失地千里,但在日军逼近印度门户时英军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力拒日军侵入南亚次大陆。此举除了军事目的外,还具有保卫印度红茶产地安全的战略意义,如果失去印度的茶源,对于英国的民心军心将造成灾难性打击!

英国人对于品茶的热爱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他们打仗的方式,甚至会调整作战节奏以配合饮茶时间。英军官兵将喝茶视为激发士气和战斗力的源泉,二战时期从飞沙走石的北非沙漠到潮湿闷热的缅甸丛林,从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到阳光和煦的西欧乡野,无论在哪个战场上,只要条件允许英军都会尽可能地喝上一杯茶。为此英军还改造了大二战时期的英军坦克兵只能在车外享用茶水和点心(左),而现代英军坦克兵得益于车载加热器的便利,在车内就可以享受茶香(右)量专用的流动茶水车,随时随地为官兵提供茶水服务。相比其他兵种,英军装甲兵在享受茶饮时要面临特别的困难,因为装甲车辆内部空间狭窄,又没有加热设备,想要喝茶就要离开车辆另行烧水泡茶,这在前线是十分危险的,面对品茶和战斗这两个选项实在难以抉择。实战中英军装甲兵因为在车外喝茶而致遇袭伤亡的情况屡见不鲜,据194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战争的最后两个月中英军装甲部队有37%的伤亡是在车外造成的,而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维莱博卡日之战了。

鉴于血的教训,英军寻求既能在车内保持警戒,又能烧水饮茶的两全之策,最后在二战末期催生出一种独特的后勤装备——车载加热器(Boilingvessel)。这是一种方形电热水壶,长宽高都不超过30厘米,重7。7千克,可以很方便地装入坦克炮塔内。壶体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制造,最大容积4。5升,由车载辅助电力系统供电,可以在不开启发动机的情况下工作,设有电压传感器和防干烧保护装置。外壳和内胆之间有隔热层,方便携带且减少红外特征,热水可以从壳体右下角的水龙头流出,除了烧水外还可以用于加热野战口粮,必要时可以变身油锅用于烹炸食物,也可用作保温箱。

车载加热器首先装备战后英国第一代主战坦克“百夫长”,此后屡经改进,成为英军“酋长”和“挑战者”系列坦克与其他装甲车辆的标配。在英国陆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车组中资历最浅者要担任“加热器司令”,为其他成员端茶倒水。英军官兵将车载加热器称为“士气鼓舞器”,其钟爱程度从一则轶事中可见一斑: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陆军列装M1“艾布拉姆斯”坦克,邀请北约盟友参观,在讲解中大肆夸耀。然而英军军官在得知M1没有装备车载加热器时,十分不屑地评价道:“这坦克真垃圾!”这话让美国人十分难堪,随后就向英国订购了10000台车载加热器。可见,在英国装甲兵眼中,能不能在车内享受一抹茶香是评定战车性能的重要标准。

传承勇气的纳尔逊之血——朗姆酒凡是描述风帆时代航海冒险和海上战争的文学作品及影视剧,都会毫无例外地提及一种烈酒——朗姆酒(Rum)。在经典的海战影片《怒海争锋》(Masterandander)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两名水兵向杰克舰长献上敌舰的船体模型,获得了双份朗姆酒的配给。不熟悉航海历史和海军传统的人大概会觉得舰长太抠门,提供如此重要的敌方情报才得到两小杯酒的奖赏?这可是大错特错了,对于那个时代的水兵而言,得到双份朗姆酒可是天大的赏赐。在漫长单调的航海生活中,水兵每天最开心的事情除了倒在吊**呼呼大睡,就是享用每日配给的朗姆酒,那种混合着芳香和刺激的**流过喉咙时带来的快感,会让每一个忍受艰辛和死亡威胁的水兵得到莫大的愉悦与放松。自17世纪中叶之后的3个世纪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每艘舰艇上都保持着每日分发朗姆酒的传统,它伴随着英国舰队征服四海、屡胜强敌,几乎一日不可或缺,朗姆酒对于英国海军的重要性,恰如啤酒之于德国人,伏特加之于俄国人。究竟朗姆酒有何魅力能够得到英国海军的长久青睐?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故事……在现代酒品分类中,朗姆酒属于八大蒸馏制备的烈酒之一,它是以甘蔗制糖过程中产生的糖汁或糖蜜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之后在橡木桶中储藏至少三年而成,酒精浓度通常在20~50度,具有口感甜润、芬芳浓郁的特点。关于朗姆酒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源自加勒比地区制糖业的兴盛。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bus)在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甘蔗带到了古巴,并在加勒比诸岛上广泛种植,进而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制糖产业。大约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当时的制糖工人(最初是强掳的当地土著,后来多为黑奴或贫苦移民)将甘蔗压榨后的糖汁或制糖产生的副产品糖蜜进行发酵、蒸馏,得到一种酒精浓度很高的饮料,喝过之后能够使人兴奋并消除疲劳,后来经过工艺改进,逐渐形成了朗姆酒的制备方法。由于朗姆酒香气醉人、口感舒适,很快在海员水手中流行开来,尤其是成了很多海盗的最爱。

在谈及朗姆酒与英国海军的渊源之前,首先要说说海军中每日配给烈酒的传统,这种做法又缘于航海中的饮水问题。凡是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海上航行时最重要的东西是淡水,在风帆时代进行远航时,人们将淡水煮开后装入木桶中带上船,供航行途中饮用。然而,这些原始的桶装水不易保存,很快就会变质,生出绿藻,变得黏滑,散发出异味,难以饮用,很多水兵在喝下滋生细菌的淡水后罹患痢疾,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为了解决淡水变质问题,船上也会携带比淡水保存期更长的酒类作为补充饮品,朗姆酒与英国皇家海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通常酒类会与变绿发臭的淡水混合饮用,利用酒精的香味改善口感,并有杀菌的效果。

而且酒也可以单独饮用,最初使用的酒类为啤酒,后来增加了烈酒。

早在16世纪时,英国海军就有每日配给啤酒的习惯,配给量是每人每天1加仑(约合4。5升)。当时的啤酒没有经过彻底的杀菌处理,也很容易变质腐坏,尤其是在高温的热带海域,于是酒精浓度更高、不易变质的烈酒也被加入了舰船饮品清单。英国海军规定在啤酒耗尽或因变质无法饮用时,每日的酒类配给可改为一品脱(约合560毫升)葡萄酒或半品脱(约合280毫升)烈酒。葡萄酒通常供军官饮用,分配给水兵的烈酒包括威士忌、白兰地等种类,朗姆酒则是在17世纪中叶进入英国海军的。朗姆酒与英国海军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655年,一支英国舰队占领了牙买加岛,这里与古巴一样以盛产朗姆酒出名。舰队司务官在上岸收集酒水补给时将朗姆酒带回军舰并分发给水兵,结果大受欢迎,从此之后朗姆酒取代了法国白兰地成为英国海军每日烈酒配给的主要品种,以至于后来这项风帆战舰时代的英国海军水兵在闲暇时间饮酒聊天,是枯燥航海生活中难得的愉悦时光,朗姆酒对他们而言是欢乐之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