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时李白已52岁。诗人满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一无所成。自长安放还以后,政治理想几近幻灭,常与友人岑勋到嵩山元丹丘家中做客。三人登高宴饮,酒逢知己,而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内心的渴望与苦闷。
诗歌以爆发式抒情起始。发端使用两组排比长句,喷薄而出,势不可遏,裹挟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如山风海雨迎面扑来,气势逼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高纵目,故借黄河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黄河入海,则势不可回,景象壮观。一起一落,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效果。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悲叹人生短促,极富夸张之能事。开篇两组排比长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范畴极尽夸张,突出时光易逝而生命短暂,定下全诗悲怆的感情基调。其后由“悲”而翻作“欢”“乐”,诗情渐趋狂放,又由狂放而转为愤激,由愤激回到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全篇情感饱满,笔墨酣畅,结构大起大落,大张大阖,章法变化莫测,而又气韵贯通,首尾呼应。
全诗以七言为主,而间以杂言,参差错落,奔放而不流溢,如五音繁会,纵横驰骋,气势不凡。诗句以散行为主,又杂以短小的对仗句,节奏疾徐有变,声情跌宕有致。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诗情更显豪迈和超逸。
【辑评】
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
——宋·严羽《沧浪诗话》
谢枋得曰:此篇可与子美《曲江》高兴并驰,虽似放达,亦以不遇而**之意。
——[日]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引
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为正。奇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备此法者,惟李、杜也。
——元·范德机《诗评》
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解之词耳!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按《将进酒》之曲,古人皆以颂武功、美君德,白借其题以言目前燕饮之乐,用其名而不述其义。时出新意,如化工生物于枯根朽枿而发鲜葩。白之才,殆所谓天授者欤!
——明·朱谏《李诗选注》
宋人抑太白而尊少陵,谓是道学作用,如此将置风人于何地?放浪诗酒,乃太白本行;忠君忧国之心,子美乃感辄发。其性既殊,所遭复异,奈何以此定诗之优劣也?太白游梁宋间,所得数万金,一挥辄尽,故其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气凌云,何容易得?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浅浅语使后人传道无已,以其中有灵气。
——明·陆时雍《唐诗镜》
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此篇用长短句为章法,篇首用两个“君不见”领起,亦一局也。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这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
又: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李白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
——清·赵翼《瓯北诗话》
【相关资料】
安旗:《李白〈将进酒〉赏析》,《诗探索》1982年第4期。
施蛰存:《李白〈将进酒〉》,《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柯贵文:《〈将进酒〉:矛盾成就的诗篇》,《文史知识》2003年第12期。
魏娜:《从〈将进酒〉看“太白遗风”》,《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2期。
周啸天:《李白〈将进酒〉赏析》,《国学》2007年第2期。
兵车行①
杜甫
车辚辚②,马萧萧③,行人弓箭各在腰④。耶娘妻子走相送⑤,尘埃不见咸阳桥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⑦。道旁过者问行人⑧,行人但云点行频⑨。或从十五北防河⑩,便至四十西营田⑾。去时里正与裹头⑿,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⒀,武皇开边意未已⒁。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⒂。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⒃。况复秦兵耐苦战⒄,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⒅?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⒆。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⒇,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21),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2)。
【注释】
①兵车行:“行”本是乐府中常见的一种命名方式。《兵车行》是杜甫缘事而发,自创的新题。
②辚(lín)辚:车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