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 > 第三节 词曲名篇导读(第17页)

第三节 词曲名篇导读(第17页)

“犹厌言兵”的“厌”字,写得极其传神。意谓扬州遭兵火后,荒废的池沼、尚存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论战事。无数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此韵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府城东北有竹西亭,故杜牧诗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梢头二月初”及“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皆牧之句。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词家有作,往往未能竟体无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觉片羽可珍。……姜白石云:“波心**、冷月无声。”又云“冷香飞上诗句。”

——清·李佳《左庵词话》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此词“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正是暗用《黍离》故事也。杜牧之《遣怀》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寄扬州韩绰判官》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词之后阕“杜郎俊赏”云云,暗用牧之诗,随顺即借原诗之豪华气象,为今日萧条局面之反衬,几乎夺小杜之诗作此词之附庸;白石才高,大是可人。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此词极写兵后名都荒寒之状。“春风”二句其自序所谓“四顾萧条”也。“胡马”句言坏劫曾经,追思犹恸,况空城入暮,戍角吹寒,如李凌所谓“胡笳互动,……只令人悲憎忉怛耳”。下阕过扬州者,以杜牧文词为最著,因以自况,言百感填膺,非笔墨所能罄。“冷月”二句诵之若商声激楚,令人心倒肠回。篇终“红药”句言春光依旧,人事全非,哀郢怀湘,同其沉郁矣。凡乱后感怀之作,词人所恒有,白石之精到处,凄异之音,沁人纸背,复能以浩气行之,由于天分高而酝酿深也。近人蒋鹿潭乱后过江诸作,哀音秀句,略能似之。

亦峰以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白石此词全首重点在“都在空城”。清角吹寒,也是白费,因城中已无人听,吹寒吹暖更有何人领略乎?上句“犹厌言兵”,犹笼统言之耳。

——吴世昌《词林新话》

此首写维扬乱后景色,凄怆已极。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信不虚也。至文笔之清刚,情韵之绵邈,亦令人讽诵不厌。起首八字,以拙重之笔,点明维扬昔时之繁盛。“解鞍”句,记过维扬。“过春风”两句,忽地折入现时荒凉景象,警动异常。且十字包括一切,十里荠麦,则乱后之人与屋宇,**然无存可知矣。正与杜甫“城春草木深”同意。“自胡马”三句,更言乱事之惨,即废池乔木,犹厌言之,则人之伤心自不待言。“渐黄昏”两句,再点出空城寒角,尤觉凄寂万分。换头,用杜牧之诗意,伤今怀昔,不尽欷歔。“重到须惊”一层,“难赋深情”又进一层,“二十四”两句,以现景寓情,字练句烹,振动全篇。末句收束,亦含哀无限,正亦杜甫“细柳新蒲为谁绿”之意。玉田谓白石《琵琶仙》,与少游《八六子》同工。若此首,亦与少游《满庭芳》同为情韵兼胜之作。惟少游笔柔,白石笔健。少游所写为身世之感,白石则感怀家国,哀时伤乱,境极凄焉可伤,语更沈痛无比。参军芜城之赋,似不得专美于前矣。周止庵既屈白石于稼轩下,又谓白石情浅,皆非公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相关资料】

陈匪石:《宋词举》,金陵书画社1983年版。

刘永济:《微睇室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叶嘉莹:《说姜夔词之四》,《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唐圭璋,潘君昭:《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朱鉴珉:《隐括唐人诗句续发〈黍离〉悲音——读姜夔〈扬州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李之亮:《读姜夔〈扬州慢〉——兼说“清空”》,《文史知识》2000年第1期。

王冬艳:《“黍离之悲”的余味——读姜夔〈扬州慢〉一词兼论其词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蝶恋花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①。画角声中②,牧马频来去③。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④,青冢黄昏路⑤。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①无定据:没有定准。

②画角:军中号角。

③牧马:指牧马者,指挥军队的将领。

⑤青冢:王昭君墓。《汉书·匈奴传》:“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评析】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授三等侍卫,再迁一等。他是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清新自然,直抒胸臆,情调感伤低沉,感情自然真挚。有《饮水词》。

这是一篇出塞怀古之作。“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总领全词,点明主旨。“画角”以下写眼前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下阕转入对战争的回顾和反思:无情的战争给这荒凉的塞外留下了无数的幽怨。末句以情语相问,以景语作结,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风格苍凉慷慨,情韵哀婉深长。

【辑评】

此首通体俱佳。惟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

——吴世昌《词林新话》

几乎是孤臣孽子的情绪了。

——严迪昌《清词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