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日上句:太阳冉冉上升,颜色纯红如朱砂。
(33)东海:泛指东方的海洋。
(34)回视五句: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阳光照射,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然而,却都像弯腰曲背。绛,大红色。皓,白色。驳,颜色不纯。偻,弯腰曲背的样子。
(35)岱祠:指泰山顶的东岳庙,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
(36)碧霞元君祠:在泰山绝顶,建于宋真宗时,初名昭应祠,嘉靖年间改今名。碧霞元君,女神名,相传为东岳大帝的女儿。
(37)皇帝行宫:这里指清高宗在泰山的临时住处。乾隆十三年(1748)春,清高宗巡视山东,曾在泰山住宿。行宫,皇帝外出时的住处。
(38)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656—661)。
(39)漫失:磨灭缺失。
(40)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路边的。
(41)圜(yuán):通“圆”。
(42)石罅(xià):石缝。
(43)冰雪三句:这时正值隆冬,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也没有什么鸟兽的叫声和踪迹。
【评析】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居士,今安徽省桐城市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不久就辞官南归,著书讲学,凡四十余年。他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是桐城派的中心人物,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著有《惜抱轩全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本篇选自《惜抱轩文集》。作为一篇游记文,它主要记述了作者在隆冬除夕,从泰山南麓经中岭登日观峰的行程和沿途观感。本文记述路程清楚求实,条理明晰,用笔洗练,能够以简洁的词语记述事实,写景状物生动自然。如泰山日出的一段,先交代日出前云雾弥漫的环境,再写登高所见的邈远山峰,然后集中笔墨写日出时的壮丽景色,逐层渐进,情态逼真。
在写作上,这篇游记将“义理”“考据”“辞章”融于一体。记述行程、路径、地理,均以实为归依,间或有恰到好处的考证,体现了作者博学和安排文章的功力。而在适当的地方,又能表现出作者的雅致豪情。整体笔调雅淡,学识渊博,结构简洁,文辞清丽。作者博雅君子的风貌,在记事写景中自然流露出来。因此本文既是“桐城派”的佳作,也是泰山游记中的一篇杰作。
【辑评】
具此神力,方许作大文。世多有登岳辄作游记自诧者,读此当为搁笔。
——清·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
典要凝括。余以同治五年从曾文正公登岱,观日出。读此益服其状物之妙。
——清·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
【相关资料】
季国平:《从〈登泰山记〉谈姚鼐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语文学刊》1983年第3期。
迟崇起:《简洁凝练逼真如画——〈登泰山记〉赏析》,《文史知识》1997年第2期。
宁夏江:《雅洁别致的学人游记——〈登泰山记〉赏析》,《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5期。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①,苏州之邓尉②,杭州之西溪③,皆产梅④。或曰⑤:“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⑥;以欹为美,正则无景⑦;以疏为美,密则无态⑧。”固也⑨。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⑩以绳天下之梅也⑾;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⑿,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⒀。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⒁,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⒂,锄其直,遏其生气⒃,以求重价⒄,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⒆。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⒇。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21)。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22)。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23),辟病梅之馆以贮之(24)。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25),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6)!
【注释】
①江宁:江宁府,今南京市。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
②邓尉: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
③西溪:地名,在今杭州市灵隐山西北。
④皆产梅:都盛产梅,意思是以梅著称。
⑤或曰:有人说。
⑥姿:风姿。
⑦欹:倾斜。景:景致。
⑧态:姿态。
⑨固也:意思是历来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