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电子书 > 四七言绝句(第4页)

四七言绝句(第4页)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时的景色虽然单纯了一些,但这也远远胜过暮春三月“烟柳满皇都”的繁华胜景了。“最是”“绝胜”层层递进,突出早春的短暂和可贵。宋代苏轼《赠刘景文》诗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韩愈诗异曲同工,写一年好景,曲尽其妙。

【辑评】

景绝妙,写得亦绝妙。

——清·朱彝尊《批韩诗》

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相关资料】

宗古:《自然与生命交融的礼赞——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08年第11期。

潘鑫:《清新自然写景写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2004年第10期。

范垂新:《一幅绝妙早春写景图——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赏析》,《课外语文(初中)》2007年第9期。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②,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③,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①乌衣巷:金陵城中的一条街道,位于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在此设军营,军士皆着黑衣,故名乌衣巷。东晋时代王、谢等豪门世族多居于此。

②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邻近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聚宝门的镇淮桥。

③旧时:指晋代。

【评析】

《乌衣巷》是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著名绝句。这是一首怀古诗,借描写乌衣巷的今日风景,感慨六朝士族的消逝,并寄寓对历史的思索。

第一句突出“野草花”。野草野花滋蔓在曾经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可见朱雀桥已是何等荒凉。第二句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斜”字用得极妙:一为夕阳西下,日薄西山的惨淡景象;一为残破景象的写照,乌衣巷衰草乱生,杂物横积,人迹罕至,斜阳笼罩着荒凉的乌衣巷。诗人运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法,在朱雀桥后填上野草花,在乌衣巷口挂上夕阳,当年的繁华与今日的破败立刻构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历史巨变、盛衰兴亡的转折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得到充分体现。诗人举重若轻,怎么展现历史的巨“大”变迁?择取王、谢两大家族的没落。怎么展现两大家族的没落?择取燕子这一“小”物。“旧时”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则强调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燕子冬去春归,同一地点,曾经是“王谢堂”,现在为“百姓家”,两者的反差,反映世事变化,富贵无常,从中不难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辑评】

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明·唐汝询《唐诗解》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总见世异时殊,人更物换,而造语妙。

——清·徐元梦《历代诗发》

【相关资料】

孙晓明:《夕阳下的挽歌——读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中文自修》1995年第2期。

庄筱玲:《悲欣交集的凭吊——〈乌衣巷〉的一种解读》,《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2期。

陈复源:《一首含蓄深沉的怀古诗——〈乌衣巷〉赏析》,《中学生读写(初中)》2005年第6期。

泊秦淮①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③,隔江犹唱《**》④。

【注释】

①秦淮:指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