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言绝句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②,孤云独去闲③。
相看两不厌④,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②尽:没有了。
③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④相看:相互对望。厌:满足。
【评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时为天宝十二载(753)秋,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是诗人生命历程中的孤独感。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喧嚣的众鸟,留下一片又一片的宁静;翻腾变幻的云彩,留下一份又一份的悠闲。“尽”“闲”二字为我们留下恬静悠然的画面。此处以“动”衬“静”,不仅为诗人“独坐”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渲染了浓重的气氛,而且暗示出诗人在这里欣赏已久,鸟都飞尽,云亦漂游。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中没有正面描绘敬亭山的面貌,而是运用比拟的手法,赋予敬亭山以人的思想性格,不仅写出诗人已被秀丽的敬亭山陶醉,还写出敬亭山也已对诗人入迷了。一个“不厌”写尽了作者和敬亭山互相欣赏的喜悦。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诗人似乎找寻到了慰藉。然而,“只有”两字才是现实,更加突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均与本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辑评】
胸中无事,眼中无人。
——明·钟惺《唐诗归》
传“独坐”之神。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相关资料】
王念选:《〈敬亭独坐〉探微》,《殷都学刊》1992年第3期。
刘坦宾:《两怀高洁不厌相看——李白〈独坐敬亭山〉欣赏》,《文史知识》1994年第7期。
孟庆磊:《伟大的宁静高贵的孤独——解读李白〈独坐敬亭山〉》,《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期。
八阵图①
杜甫
功盖三分国②,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④。
【注释】
①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②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③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④失吞吴:失策而吞吴。魏黄初二年(221),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新建立汉朝。同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意图夺回荆州,但于公元222年夏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这一战役破坏了蜀吴之间的联盟,并使得蜀国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