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张萌分享青年领导力的视频 > 第二节 领导人的必备素质(第1页)

第二节 领导人的必备素质(第1页)

第二节领导人的必备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领导自己的能力是对领导别人能力的最好证明。

——[美]托马斯·沃森

毫无疑问,领导人需要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整合优化团队的资源配置,引领大家实现共同价值的最大化,使一加一的效能大于二。

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拥有远大的志向、高度的自制力,并且成为他人追随的典范。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领导能力是人物的新型品质,被领导力感染的人们,会对领导者尊重和信任,并乐于追随他。领导力的关键条件就是拥有典范型的举止,成为他人的榜样。领导力产生于个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和坚持学习来培养。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领导者,所有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完善自我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孔子认为领导者有两大目标:内部目标是通过修身达到个人的完善,即自我管理;外部目标是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即团队管理。

中国古代的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就“领导人”这一话题,也提出“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的标准。就是说,作为领导人,不看重钱财足以将众人聚集在自己身边,约束自己足以使人信服,度量宽阔足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凡事率先去做,足以为人世范。这为我们理解领导人的必备素质提供了参考。

成功的领导人可以有不同风格,不可能有两个完全一致的领导人。我个人认为以下素质是成为领导人需要具备的:

形象

这里所说的形象,不单纯是服装与言谈举止的直接视觉形象。所有人在内心,对领导人都有一个期待。那么,当一位领导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与此相符合,就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认可;反之,短时间内可能会遭到质疑或排斥,需要一段时间,通过能力证明和魅力感召,才能让大家接受认可。

在容貌、服装、言谈举止等方面,领导人必须了解大家的心理,有意识地表现出符合大家心理预期的形象,将有利于领导权威的建立。当然,个性化的领导形象可能更有影响力,但是前提是大家能够接受认可。

电影《巴顿将军》值得一看。当观众看到巴顿将军一身戎装,站在美国星条旗下发表演讲,他的眼神、表情、服饰以及肢体语言,让观众直接领略了巴顿将军的领导人形象。我完全相信,无须电影的文字与声音,只要看到巴顿将军的形象就足够了,我们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位将军”。

信任

这里所说的信任,指的是领导人如何获得追随者的信任。

面对陌生的人群,领导人如何得到大家的信任?

首先,我们要知道得到信任是必需的,信任是合作的基础。我们经常说一个词“心服口服”,信任就是“心服”。领导人的决策,大家能否认真执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领导人是否信任。追随者会思考,领导人的决策是否对组织及自己有利,决策是否能够实现。如果大家有若干次合作成功的经历,追随者对领导人已经建立了高度信任,那么这些问题就可能不会存在。

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中的“立木为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担心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立木为信”,获得了追随者的信任。

目标

普通人和领导人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自己的目标,后者是团队的目标。

目标是方向。有了目标就能清楚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同时,以目标为结果倒推,就可以知道现在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列出实现目标必须完成哪些具体目标,做好哪些具体事情。

目标是一种个人或是系统想要达到的状态或结果,会为此计划,设法达成。一般目标会有其期限,需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才算是达到目标。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1]

明确的目标会为领导人和团队导航,照亮方向并提供充足的动力。

在今天的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新西兰北岛和南岛间有一个库克海峡。南太平洋中也有一个库克群岛。它们都是以英国的詹姆斯·库克(JamesCook)船长的名字命名的。库克船长曾付出20多年的时间进行了3次航海。第一次,他以调查太平洋中维纳斯巷道为目标,测绘沿途岛屿,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第二次出航,库克志在验证“在南方还存在着一个大陆”的报道,从英国到达好望角并横跨大西洋,考察了复活节岛、马克萨斯群岛、塔希提和汤加群岛并发现了新喀里多尼亚和帕默斯顿、诺福克及纽埃诸岛;库克船长的最后一次航海目标是考察北太平洋及寻找绕到北美洲到大西洋的航道,这次航行,他发现了圣诞节岛和夏威夷群岛。库克船长的每一次成就都始于其明确的目标,目标也是他带领船员们克服食物短缺、疾病和精神崩溃的折磨,走出茫茫未知海域的动力和引航灯塔。

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世界政治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非常幸运成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杰出青年”。论坛设立了世界最高的企业社区,只有世界顶级公司才能进入,让影响世界的企业在社区对话互动,为世界经济的改变而努力;以论坛平台汇集世界学术界的杰出人物,发挥他们的智慧创意让世界更加美好;在政界,德国总理默克尔(AheaMerkel)曾被论坛慧眼发现,默克尔曾经是“世界未来领导人社区(TheGlobalLeadersofTomorrowunity,GYL)”1993班的成员,论坛为政治家和未来领袖创造条件[2],激励他们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而这一切,源于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Schwab)先生的最初目标,让全世界知道他的家乡小镇达沃斯。随着论坛的影响日益扩大,施瓦布先生的目标实现了,全世界都知道了达沃斯,各个国家的人们慕名而来,想一睹这个小镇的风采。在最初目标的带动下,施瓦布先生不仅使小镇达沃斯名扬世界,自己也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教父,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图1-2张萌参加2013达沃斯会议

信息

成为领导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胜任一个领导职务有哪些必需掌握的信息,或者说你身为领导者,要履行责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需要哪些信息。

假设,你是一位世界五百强的CEO,那么你每天的工作需要哪些信息?你的信息来源有哪些?你和哪些人分享信息?你如何存储信息?包括你自己如何使用得到信息?我们想明白这些问题,就会明白这里“信息”的含义。

假如,一个星期不给你任何信息,不让你看电视、报纸,不能使用网络和手机、电话等所有通信设备,隔绝你和外界的联系,你会怎么样?大家由此会认同,正常生活或者扮演好任何角色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信息占有和掌握并不是越多越好。不加选择地占有信息只会使你备感疲惫。你需要获取对具体工作相关、有效的信息,过滤掉无关信息。比如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致力于为青年服务,我需要集中关注青年发展动态,聚焦青年相关信息的获取及采集。如果我花费相同的精力关注钢铁企业效益如何、怎样培养小学生、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如何等,注定会分散我的注意力,降低工作的效率和专业性。

在对海量信息进行过滤和判断的基础上,领导人需要对其进一步分辨,以提炼出信息碎片。此时,领导人要对这些信息碎片进行整合处理。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的官方微博[3]就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提炼与整合。例如我们有选择地集中关注国内外重点大学、学生团体、公益组织等官方微博,据此了解不同地区高校青年的思想动态与活动状态,有的放矢地对目标服务对象开展有价值的工作。

价值观

领导人价值观的基础是大众利益,特点是领先于大众。而且领导人的价值观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和不断地向内部和外部传播,对内凝聚、团结人心,对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信任,吸引志同道合者到团队中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