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云南茶马古道歌曲 > 一奔子栏镇7(第2页)

一奔子栏镇7(第2页)

达瓦:有的。有的时候因为路窄,互不相让便会发生冲突。在一些熟悉的路段,马帮之间还是挺和谐的。碰到有些生疏的地方,心里没底,有时便会有冲突。不过真正到了做买卖的时候,就又会有好转的。记得有一次,我的马帮遇到了土匪,我们人少,土匪人多,眼看着我们就要吃亏,正在这时,一队汉族马帮过来了,他们帮助我们迅速打退了土匪,解救了我们,像这样民族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也是非常多的。

笔者:那您是马锅头,都需要做些什么?

达瓦:我做的工作很多,主要有四项:一是管理整个马帮,一个马帮中从人,到马,到运输的货物,都是有清晰分工的。谁在什么位置,谁干什么事,谁的责任有多大,都需要我给大家说清楚,并按职责给以奖励和处罚。比如说马匹的分配,如果是刚开始赶马的人,没有什么经验,会给他四匹到六匹马,即使相当有经验的长工最多给他十二匹马,这就是技术相当娴熟的了。分工得当,报酬合适,赶马的人积极性就高,走得也会很快,内部矛盾也就少。管理马帮很难,有时光说是不行的,还要你亲自去做,遇到危险的事,你要先上,这样你才能有威信,说话有人听。二是带领马帮走,既要走得快,又要尽量少走弯路,还要便于沿途做生意,路上又不能出问题,我最害怕的就是路上出问题,人、马出了事,处理起来很麻烦,时间耽误了不说,整个马帮也会受到影响,但到西藏、印度的路太难走了,就算是经验和资格再丰富和再老的马锅头,谁也不敢保证能不出事。我在赶马路上,每天都是很小心的,但就是这样,也经常出事,现在想起来有些事,也感到后怕。三是负责跟人打交道,赶马路上有一套自己的规矩,你不熟悉,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尤其是沿途的一些民族,你不懂他们的语言,不知道他们的风俗习惯,赶马通过时,就会很不顺利。因此,许多事情逼迫你得学。四是想办法赚钱,马帮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如果马锅头不能带领大家赚到钱,跟你去一次西藏或印度就没人跟你了。你的马帮就发展不起来。

笔者:做马锅头确实不容易,那您凭借什么来判断其有无赶马经验呢?

达瓦:只用看他上驮、下驮的时间长短就可以。一般的工人往马背上装运货物需要十分钟,但如果是相当熟练的工人两分钟便可。

谱例2-6:

演唱:达瓦

采录时间:2010年1月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记谱:张璐

歌词大意:走路要骑马,坐着要用垫子,这一生过着幸福的生活。

笔者:奔子栏人人会唱锅庄,赶马中会唱吗?

达瓦:藏族人能歌善舞,在赶马途中,除了唱山歌、情卦,锅庄也唱。但总的来说,还是奔子栏当地人唱的比较多,而且,锅庄主要是用来“跳”,动作大,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锅庄也受赶马人喜欢。

[采录案例五]

图2-7藏族赶马人培促摄影:张璐

采录对象:培促,男,82岁,现居住于奔子栏镇萨玛村民小组。

采录时间:2011年1月26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背景:笔者经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培促老人现今居住的家中。他现在是奔子栏一位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十分破陋。屋子内养着马,他住了很小的一间。他曾经是藏族马帮中一位普普通通的赶马长工,也就是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走上了赶马之路,一走就是几十年。但他对马帮生活没有怨恨、无奈,反而能以前往西藏、印度而倍感骄傲。他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藏族赶马人,见到我们四五个人过来,先是惊慌失措,而后听说是要采访当年有关赶马的故事,羞涩地笑了。

笔者:老人家您好,您大概是什么时间开始赶马的?

培促:21岁开始赶马,一赶就是16年。我出生在昌都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到奔子栏赶毛驴,后来就在这了。

笔者:您赶马多长时间?

培促:赶马16年,第一次赶马通过拉萨到印度,在印度住了一年,拉回来布匹、象牙、绸缎。一年之后,又回到拉萨。路上经过个湖,没有船,当时只有皮船[13]。一个人用手划,人和货物都坐皮船,皮船上有一只绵羊,脖子上有铃铛,铃铛响作为信号,听见铃铛响了,就表示船工来了。而货物都放下面,人坐在上面,一个皮船能坐三四个人,让骡子自己淌着水游过去就行。

笔者:您最远的地方赶马到哪?

培促:到格里格达[14]。印度房子的特点都是铁皮瓦,屋檐长,赶马人要是到了印度租不起房子,就住在他们的屋檐下面。我们当时用的钱都是袁世凯的大头钱,也有纸币。好多语言是听不懂的,不过我们会找当地的翻译,是要付费的。能去一趟印度十分不容易,路太远了,但心里高兴。

笔者:老人家大概去过印度几次?每次大概有多久呢?

培促:从拉萨到印度完全依靠徒步,起三更睡半夜,最快要13天能达到。过珠穆朗玛峰的一个崖口,海拔太高了,风雪也大,骡子脖子上的铃铛都会结冰掉到地上,我们只能躲在骡子的尾巴后面,有时拽着骡子的尾巴才能过去。不过奔子栏赶马的人都经常会说:从奔子栏到拉萨要90天,翻十多座山,从拉萨回到奔子栏要49天,因为是下坡路,货物也少了,所以速度也快些。

谱例2-7:

演唱:培促

采录时间:2010年1月26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

采录记谱:张璐

第一句歌词大意:美丽的彩虹出现在高山上,人们看上去之最高尚不过的了。

笔者:我国少数民族中到达印度的您都见过哪些民族呢?

培促:汉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藏族。其中藏族人当然是最多的。这五个民族之间在印度都会有买卖的交易,用钱买东西回来或者是用物换物。藏族的马帮要是到了印度,肯定会先到高级活佛面前卜卦,问活佛做哪个生意好,哪个地方做生意好。然后得到指引后才会朝这个方面去做,不惜一切代价。买了东西,再拉回来到拉萨再卖。

谱例2-8:

演唱:培促

采录时间:2010年1月26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