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奔子栏镇[7]
奔子栏为茶马古道云南段的重镇,最高海拔3600余米。奔子栏,藏语为“金色的沙坝”,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咽喉要道,是过去“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金沙江上的著名渡口。清朝时,清政府曾在此渡口派兵把守,检查来往的行人和渡船。笔者在奔子栏镇,采访到了三位赶马人,其中一位达瓦老人,曾经赶马近40年,做过30年的马锅头。他们赶马经历丰富,性格豁达豪放,在困难面前表现出一种很淡然的心境,如果不是他们的叙说,你从他们的脸上,很难看出他们曾经九死一生,是从死亡线上过来的人。通过他们的回忆,笔者对云南段的藏族马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茶马古道上的一些脉络和境况也渐渐清晰。
[采录案例四]
图2-6藏族马锅头达瓦摄影:张璐
采录对象:达瓦[8],男,90岁,现居住于奔子栏镇,家境在当地较为富裕,长年赶马,做马锅头长达三十年,是当地赫赫有名的赶马世家。
采录时间:2010年1月24日、25日、27日。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背景:达瓦是笔者所采访到的十余位赶马老人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一来他是笔者所采访到的年龄最大的赶马人,经历丰富、谈吐不俗。二来他是笔者所采访到的唯一一位地道的藏族马锅头。他的体态虽然略显消瘦,但气宇轩昂、身板硬朗,个头较高,言语不多,不怒自威。他懂得汉语、纳西语等多种语言,可能是由于他长期身为马锅头的缘故,在他的诉说中,透露出对马帮、赶马路不一样的情怀。赶马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历史痕迹,不是饱经沧桑的生活苦恼,而是豁达干练的豪情壮志,那坚毅的神情,冷峻的目光,无不透射出当年他作为马锅头的威严和干练,他的口述史,带有几分悲壮的情愫,既让人感到不得不这样做,但同时又感到无奈和无助。笔者能够寻访到他,颇费周折,但也甚感庆幸。在奔子栏镇时,笔者曾三度前去拜访,他总是忙于制作糠巴[9],由于年岁已大,他的双手在做糠巴时已经明显颤抖,但当涉及茶马古道上某些敏感问题时,他做糠巴的手会立即停了下来,详细的给予说明,其神情严肃,一丝不苟,言语精练准确,思路非常清晰,让人不由得对其肃然起敬。在最后一次采访快结束时,达瓦的孙子扎西登珠恰好回到家里,他听闻我们的来意,欣然欢迎。扎西登珠现在是一名司机,主要开货车往来于奔子栏镇与德钦县城之间。当地藏族人开玩笑说,他爷爷是当年的马锅头,扎西登珠是当代公路的“马锅头”。
笔者:老人家,您好。听说您做过很长时间的马锅头?您赶马时间有多长?路线一般是怎样的?
达瓦:新中国成立前开始赶马,有四五十年吧。我做马锅头是因为父辈的原因,父亲一直是马锅头,我做马锅头也有30年了。走的路线还是比较固定的,“下面”[10]最远达到下关,“上面”最远经过拉萨,到印度是终点。
笔者:你最常走的路线有哪些?
达瓦:最远的向下[11]走的是到下关。向上走的就是去西藏,途经拉萨、日喀则,最后去印度。每年都去一次拉萨,去一次下关。
笔者:一般赶多少匹马?
达瓦:二三百匹吧。在芒康有一家,最多的时候有五六百匹马,是我见过的最多的一家,其余大部分的马帮都是一二百匹的多,也有二三百匹马的。
笔者:那队伍一定特别壮观,他们都是藏族的马帮吗?
达瓦:大部分都是。有几个纳西族的,但他们体力不行,海拔太高,受不了。
笔者:马锅头主要负责什么?
达瓦:一个马帮的事情都由马锅头负责。小到吃喝拉撒睡、大到买卖和外交,样样都具体,样样都要管。他不仅要有丰富的赶马经验,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对沿途的情况要很熟悉,更重要的是能够带领团结马帮赚到钱,既会管、又善谋、还要有帅才。我刚做马锅头时,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有人不服气我,不听我的话,后来时间长了,经验多了,大家才逐渐认可了我这个马锅头。不过在赶马中,越是时间长的,经验丰富的,越是胆子小。越有经验,就越害怕出事。因为谁也预料不到,在赶马路上会碰到什么情况。但不管出现了什么情况和问题,马锅头都必须能给予妥善的解决。否则,马帮不会服你,马锅头的领导地位也保不住。
笔者:途径一个地方住宿,能休息好吗?会和当地的同胞们一起歌舞吗?
达瓦:会啊。一直走太累了,一定得休息。休息不好,第二天没精神,那样会出事的。所以,我们对休息很重视,休息的时间基本上也有规律。但藏族马帮很少住马店,一般都露宿野外,晚上就支起火堆,围着火堆跳锅庄、拉弦子,大家一起联欢,放松放松。大多时候是跳锅庄的,舞步简单,手拉手围着火堆跳。
谱例2-4:
演唱:达瓦
采录时间:2010年1月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记谱:张璐
歌词大意:印度是我们向往的地方,但要去那里,有一个地方很热、很热;我爱这个地方,但怎样去这个地方,我产生了犹豫。
歌词意译:我心上的人啊,你是否邀请我进来坐坐。
笔者:赶马途中会唱些什么呢?
达瓦:唱情卦、山歌、锅庄曲调。看见美丽的海,有一次路过滇池[12]:“湖海他飞得太美,飞来飞去。海边的那个花,好美。吉祥如意的地方就是这里。”看见神山卡瓦格博雪山,也总爱哼唱调子,歌词大意:到圣山上烧一炷香,他就会保佑我;去圣山上烧香,再烧一炷,他就会永远保佑我。在奔子栏,跳锅庄。过了奔子栏,到其他地方,到了云南边界的德钦,跳弦子舞。大家一起热闹、联欢,藏族人是特别爱唱、爱跳。
笔者:路途中会带着乐器行走吗?
达瓦:弦子是比较常带的,形制小,容易带。不过有时也用当地的乐器。
谱例2-5:
演唱:达瓦与孙子扎西登珠
采录时间:2010年1月
采录地点:奔子栏镇
采录记谱:张璐
歌词大意:这个林寺太美、太好,他里面好的是在活佛,他外面好的是可以活动,可以看到的景色很多。
笔者:路途中和其他马帮发生过冲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