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土禅宗 > 第二节 佛陀跋陀罗的师承及同门(第2页)

第二节 佛陀跋陀罗的师承及同门(第2页)

从《杂心论》内容来看,其作者法救亦就是与佛大先为同学的法救。如卷七定品有一颂:“净者有四分,退分及住分,胜进决定分,随顺诸功德。”[9]此颂不见于《心论》,为法救自作颂。如此修行分为退、住、升进、决定四阶段,与《达摩多罗禅经》所言“四义”完全一样。这种分法只见于此二书,不见于其他禅经,为禅门密传要法。

然据《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八〈8分别定品〉:

颂曰:

净定有四种,谓即顺退分,

顺住顺胜进,顺决择分摄。

如次顺烦恼,自上地无漏。

互相望如次,生二三三一。

论曰:诸净等至,总有四种:一顺退分摄,二顺住分摄,三顺胜进分摄,四顺决择分摄。地各有四,有顶唯三,由彼更无上地可趣故,彼地无有顺胜进分摄。于此四中,唯第四分能生无漏。所以者何?由此四种有如是相,顺退分能顺烦恼,顺住分能顺自地,顺胜进分能顺上地,顺决择分能顺无漏,故诸无漏唯从此生。此四相望互相生者,初能生二,谓顺退住;第二生三,除顺决择;第三生三,除顺退分。第四生一,谓自非余。如上所言净及无漏,皆能上下,超至第三。[10]

如此《俱舍论》也有与此相近的说法,这是由于世亲为法救的后辈,故其著作吸收了法救的思想。

《杂心论》中分别根性利钝,并称“一品道顿断九品结”,多处提到利根能够顿悟,这与达摩多罗禅师的思想是一致的。其中对名相解释颇详,可作为《达摩多罗禅经》的辅助读物。

《杂心论》作者与达摩多罗禅师名字相同,时代一致(同为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地方相同(同在罽宾、健驮罗一带),部派一样(同出萨婆多部),思想一致,因此可以认定实为一人。由此也可以解释达摩多罗年纪较轻却名震远方、可与佛大先并肩之事,其著作《杂心论》判析旧说,和合诸家,公允适中,自成一派,在印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然使之大受崇奉。他既精通有部宗义,通达五门禅法,又提倡大乘思想,推行大乘禅观,对禅法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故觉贤、慧远等特重其禅法,为之鼓吹宣扬,使千载之后,尚能知其禅要大略,惠及后人。

觉贤一门与其同辈的还有沮渠京声和智严。智严曾亲至罽宾从学于佛大先,并请觉贤一起东师,故他与觉贤义兼师友,关系密切。智严也翻译了不少经典,由于他多与宝云合译,故其事迹后面再述,沮渠京声为河西王沮渠蒙逊从弟,封安阳侯,但他爱好佛法,不贪世荣,少年时远游西域,于于阗国从学于来此游化的佛陀斯那,学习禅法。后又东归,南至宋土,翻译佛典,名声远播。他所翻译的佛经很多,其中与禅法有关的为《治禅病秘要法》二卷,也最有价值。

《治禅病秘要法》是由佛大先面授沮渠京声,也可以视为佛大先的著作。此书列举了习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偏差(谓之禅病),并一一指出了对治这些偏差的方法。因此虽然此书在义理方面并无多少特殊的地方,但是对于修习禅法的人来说意义很大,堪为治病良药,不可不备。此书列举的种种禅病都是修习五门禅法时容易产生的问题,如习四大三昧时容易出现四大之病,由犯戒及贪利养、贪女色、贪好声歌呗种种贪欲所起之病,犯恶鬼病及自身不调之病等,但对治方法却是纯由观想,想象诸佛菩萨等为己治病,近乎大乘观法。

书中多处提及大乘,看来佛大先“搜集经要,劝发大乘”并非虚言。在治入地三昧所起禅病部分中,述及释迦牟尼及过去七佛为说无常空法,使人渐次得四沙门果,入金刚三昧,成大阿罗汉。若发无上菩提之心,再观七佛眉间白毫相,见化佛为说十八种四无量法门,修习具备四无量心后,为说十明心,具明心后,“教说色即是空,非色灭空”[11],观空之后,教菩萨六法,行六法后,修行六念,念佛法身,之后起迴向心,继而立四弘誓愿,具菩萨戒。尔后再学相似檀波罗蜜,继而学修相似十波罗蜜,然后再观内空外空,由此观见无量诸佛以水为之贯顶,以缯系头,为说空法。因空心得悟,入菩萨位,是名性地菩萨,为菩萨最初境界。经过如此艰难而又漫长烦杂的修习,才只是成为最初级的菩萨,看来佛大先的大乘禅观仍未脱五门禅法的痕迹,还是主张次第渐修,与达摩多罗的大乘禅法迥然不同。因此此书仍可算为五门禅法的释著,以之作为《达摩多罗禅经》的补充,可以避免和治疗修习五门禅法时容易产生的禅病,实用价值很大。

[1](南朝)僧祐:《出三藏记集》,卷9,347、348页,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2](南朝)僧祐:《出三藏记集》,卷12,470页,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3](南朝)僧祐:《出三藏记集》,卷12,473页,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4]宫静研究员在评审徐文明的博士论文时提出这一问题。2003年4月徐文明在“中国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论坛”期间就此曾向王邦维教授请教。

[5]大正藏,15册,301页下。

[6]大正藏,15册,325页中。

[7]大正藏,15册,342页中。

[8](南朝)僧祐:《出三藏记集》,卷9,345页,苏晋仁、萧鍊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9]大正藏,28册,965页下。

[10]大正藏,29册,148页下。

[11]大正藏,15册,340页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