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第八节 学生心得选(第1页)

第八节 学生心得选(第1页)

第八节学生心得选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虽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一些传统心理学家的质疑,但是,当笔者向学生们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时,让人惊诧、激动的是,像在美国学校的课堂里一样,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特别受我国学生们的欢迎。学习这些理念,他们感觉耳目一新。联系自己成长的经历认真思考、身体力行去实践时,觉得对于他们的成长帮助很大,说这样的心理学真“解渴”。

下面的内容是笔者通过摘取部分学生的习作——青少年朋友联系自己成长的经历写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心得,来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理念,会使读者倍感亲切。虽然是大学生的体会,中学生及其家长、老师也不难从他们成长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举一反三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1。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行动改变性格

我是个有好人缘的女生,但是我有个毛病,每次当众发言,即使是面对很少的人,也会极度紧张。对此,我非常苦恼,并把它归咎于我的性格。谁让我的性格天生胆小呢?既然是天生的,那我也就无能为力了。据说,这是许多青少年朋友的想法:“我的性格是天生的,改不了了。”

这学期,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认识到寻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开始尝试分析我紧张的起因。我想起高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她对学生非常严厉,上课提问时总是皱着眉头、绷着脸,提问到的同学若是回答不上来,就被奚落一番(笔者注:希望我们的学校里这样伤害学生心灵的老师越来越少)。我的数学课学得不够好,每次上她的课都很紧张,提问到我时,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虽然她教我的时间不长,但这种紧张的情绪体验已经深深地植根在我心里,很难消除了。

在寻找病因的同时,我阅读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著的《人的潜能与价值》一书。文中写道:“尽管如精神分析学者和行为主义者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过去的存在不容抹杀,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重复旧时的行为方式,但是这种影响不一定是巨大的。人们能够改变人性。无论过去的行为条件存在了多长时间。否则,我们只会跟我们祖先一样,至今还生活在山洞里”。这使我鼓起了勇气,决心改变自己的性格,我相信作者所说的:“一个人由过去的经历所造成的基本的个性并非根深蒂固,也无需进行多年深入的分析才能重新塑造它,只要不懈地努力改变自己的本性,那么,他就往往能在几个月内取得显著的成绩。”

我于是开始调节自己的心态,不仅从心理上,也从行动上。上英语课,我把握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积极争取课堂发言。发言之前,我不断地进行积极自我暗示:“没有什么可紧张的,过去紧张是因为数学不好,现在我英语学得很好,没有人会奚落我、嘲笑我!”我不断地重复这些话。在走上讲台的过程中,我尝试一点点地放松自己的心态,把思想集中在发言的内容上,尽量不注意下面的听众。逐渐地,我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经过多次尝试,我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虽然还有些紧张,但是比以前那种在课堂上一发言,就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的感觉好多了。

经过这件事情,我相信,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做自己成长的主人。任何坏习惯或心理障碍,都是能通过自己自觉的行动改变的——行动可以改变性格。

2。成熟人向前看

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成熟人的模式,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他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不向后看,而是向前看。这样的人朝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朝向过去的、不能改变的那些东西。他的人格观点是乐观的、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这也是我从自己人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中感悟到的:是否向前看,反映一个人是否有理想、有志向,反映一个人的人格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

中学时,我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次痛苦经历。在我即将高中毕业时,经过同学们的投票,我被选为学校的“三好生”,并且听说还要报到市里,争取市级“三好”。许多同学说,我在竞争激烈的学习之余,为同学们做了许多事情,付出了不少宝贵的时间;班主任老师也说,我成了她的左膀右臂——都认为我被评为“三好生”是当之无愧的。有位同学还告诉我,如果被评为市级“三好生”,高考时可以加分。这对于任何高考生来说都是十分有价值的,这意味着你比他人考上好的大学、好专业的机会更多。老师还让我填了登记表——这件事似乎板上钉钉了。本来通知我星期二下午到市里开会,让我等信儿。

可是星期二过去几天了,开会的事情却无声无息。几天后才知道,我的名额被另一位同学给顶替了。又听说,在我不知情的状况下,班主任老师几次找校长为我据理力争,说那位同学表现平平,评他为“三好”生,同学们会有意见的。校长支支吾吾地透露:“三好”生的名额不得不给另一位学生,否则以后学校向上面请求事情“不好办”。

起初我对自己是否评上“三好生”看得很淡,我为同学服务也不是为了高考加分,我原来也在满怀信心地准备凭自己的实力参加高考。关键是这得而复失的“三好”——被评上,又被刷下来了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有的同学替我打抱不平,有个别人还议论,是不是我犯了什么错误,才把“三好”刷下来的?听到这些议论,我内心万分痛苦,情绪十分低落,怎么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不想这事情,也念不下书去。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减少,我的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真是急死人。

家长和老师都理解、同情我,承认我遇到了不公正的遭遇。但是同情改变不了现实,怎么办?就这样沉沦下去,放弃备考吗?父亲、班主任老师分别多次心平气和地与我交谈,要我正视挫折:“人生挫折十之八九。”鼓励我:“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目光要远大,胸怀要开阔。心思不放在过去不可改变的事实上,眼睛不朝后看,要向前看。短期奋斗目标不是‘三好’生,而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进而实现长远的目标和理想。为了这个目标,当前没有时间和权利蹉跎,最要紧的事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准备高考。”

这使我又回忆起另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初中二年级时,我的一位好友遭遇了车祸,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几个月内,他母亲骤然苍老了许多,额头爬满了皱纹,原本乌黑的头发变白了。对于一个独生子的母亲,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打击啊。可是我这位同学的父母并没有一蹶不振。一年后,他们又有了一个健康的小女孩,并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她身上,培养她,教育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他们渐渐忘却了失去长子的痛苦,起码从表面上看是这样。我曾为好友的离开一度悲痛,但他父母那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了我,我常去他家,看着小女孩渐渐长大,与她的父母一起体验着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我好友父母的积极乐观的情绪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眼睛向前看,不向后看。

有了老师和父母的启发、激励,受好友父母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我很快地振作起精神来。虽然内心仍不时隐隐作痛,我用极大的毅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干自己该干的事——分秒必争,积极备考。结果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有了那段令人不悦的经历,以后我遇到一些挫折,情绪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冷静多了。在父母、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脑筋思考,找出恰当的应对措施,我都比较顺利地度过了。现在看起来那件事情不仅不是什么坏事,而且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真得“感激”它呢!

3。“超动机”促动发挥个人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们,提出了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的观点。他认为人类潜能的充分挖掘、发挥是心理健康的人奋斗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努力达到的目标。

他对人类的潜能持乐观的态度,认为我们的潜能比我们现在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要更多、更好,相信人类的内在潜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出来的。什么样的人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呢?马斯洛认为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人,是那些具有强烈“超动机”的人,他们是自觉地对自己的成长,即“成为完美的人性、实现全部潜能”勇于负责任的人。

马斯洛认为什么样的人具有“超动机”呢?是自我实现的人。他认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动机并不“力求”,而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人,了解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不断地设定某一目标,继而为之努力。一个目标被攻克之后,他们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认为“超动机”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自觉性。“超动机”强的人具有完美的人性,不需要他人的督促,为了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奋进。

回顾成长的历程,我感觉自己的“超动机”是很强烈的。

在初中毕业时,我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本来我是可以上高中的,但是由于体质不好,所以选择了某中等师范学校。到了这所学校我才知道,这并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学习殿堂——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系统,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望,这使我的情绪一度很低沉。特别是,当上了高中的学友向我炫耀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时,我感受到我们的差距在不断地加大。我告诫自己:决不放弃自己对学习,特别是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我相信自己的坚毅。我决定自学。

在这期间,我要感谢一位良师,有一个画面始终留在我的脑海中。一天,雨下得很大,我冒雨去上梁老师的英语辅导课。进教室时,我全身都湿透了。偌大的教室,仅有原班三分之一的学生。但老师仍然神采飞扬,课讲得依旧精彩,学员听得更加投入!最后,梁老师说了一句话,使我终生不忘:“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为你们骄傲!”老师的话语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激动万分,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为了成为“具有完美的人性、实现全部潜能”的人,我勇于对自己负起责任。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实力,我发奋努力学习,从中等师范学校考入了大学专科。在专科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本科学习。还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广夏奖学金英语优秀奖,以教育、英语双学士学位光荣毕业。工作后,我一直担任双语班的教学工作。我强烈的“超动机”——对发展自己的自觉性,使我的生活得很有价值和意义,我为自己的成长中的不断进步而开心、喜悦。

4。为成长寻找生活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对个人形成健康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尤其欣赏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的模式”,他将传奇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用“心”成就了这一理论。我很佩服他在痛苦与死亡的煎熬中仍然能够发现生活的意义,坚强地生存下来。

小学二年级时,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当时却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记忆深刻的事情。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