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画画谱丛书 > 第一节 文人画(第1页)

第一节 文人画(第1页)

第一节文人画

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的鼎盛时代。早期以钱选、高克恭、方从义等为代表,题材主要是山水、梅兰竹菊、枯木、窠石之类;中后期则以被誉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为代表,其借山水与梅兰竹菊以述“君子之志”的创作更是将宋代以来的文人画推向了新的高峰;此外,李绗、柯九思、管道升、王冕等人的水墨花鸟画也甚为著名。

钱选(约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工诗书,往往在得意的画作上自赋其诗。绘画上人物、花鸟、山水兼善,尤其善作折枝花木,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他的画学极杂,人物画师李公麟,花鸟画效法赵昌,山水则学赵令穰、赵伯驹。其山水画师古却不泥古,常以自己居住的浮玉山和苕溪为题材,笔势细腻,方刚拙重,并辅以青绿设色,饶有北宋以前的情调和他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钱选还继承了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由此也萌芽了诗、书、画、印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传世作品现有《浮玉山居图》《山居图》《八花图》《白莲花图》等。

《浮玉山居图》(图7-1)以画家自身的隐居生活为题材,淡着色,章法结构严谨,重要山石形貌呈块状,多棱角,无明显的勾勒痕迹,顺势皴擦点染;树木枝干用细笔勾皴,树叶淡渲汁绿,画法上突破了青绿山水重设色的传统,自然融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于一体,别具秀润、清雅的新风范。

图7-1钱选《浮玉山居图》(局部)

《山居图》题材相同,画法却明显不一样。此图偏青绿重彩,山石、树木皆用墨笔勾勒,尔后施石青、石绿或重赭,山角、坡岸敷之以金粉,以淡花青晕染出层层的远山,笔法细腻柔韧,色彩斑斓清丽,于精巧工致中不失生拙秀逸之美。此图可谓是钱选继承唐、宋“金碧山水”画法并使之适合于体现文人意兴的山水画代表作。

高克恭(1248—1310),大都(今北京)房山人,至父辈因不愿出仕而归老房山,个人累官至太中大夫。善画山水、墨竹,兼及兰蕙梅菊。山水初学“二米”,后又学董源、巨然、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而自成一家;墨竹则学黄华、王庭筠,笔法浑厚,造诣精绝,“妙处不减文湖州”[1]。因与赵孟頫同时并且都是全才型的艺术家,故时有“南赵北高”之美誉。传世作品主要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

《云横秀岭图》(图7-2)是高克恭的山水画代表作,其对烟雨林峦的描绘堪称妙绝。画面白云横岭,群峰耸立,山势嵯峨,下有溪桥亭屋,旁边树木青葱。技法上,山顶用青绿点苔,更显葱郁苍茫;山石坡角多用披麻皴后施以赭色,笔法凝重,墨色酣畅淋漓;坡头杂草茂密,穿插有序;树叶以粗笔点染,浓淡相间,充满生意。此外,图中绘云独具匠心,浓云似楔形由画外左方冲入画面,卷云层叠沿山腰回旋飘动,烟云与山水相衬,愈显秀媚多姿。在云烟渲染气氛上,画家可谓一绝,其春云轻而薄,不见云朵痕迹;夏云厚而重,云朵层次分明且作滚滚卷动之势,不同季节的变换,尽在烟云的万千姿态的描画之中。

图7-2高克恭《云横秀岭图》

《春山晓霭图》描写春山雨后的清丽景象。其烟云流润,迂回缥缈,山峦树木如水洗一般,明洁爽利,树上的叶片勾画工细,显得湿翠而欲滴。整幅作品构图开阔,前景繁复,后景简略,画面下方取坡陀一角,其上松柏与杂木相间,树干或挺拔或斜伸,各具姿态。坡前溪水流出画外,顿使画面的意境绵延开来。远山用淡墨染出山巅,山体则掩没于云海之中,使人感到江山无尽,境界深邃。全画在水墨晕染之外,复加以勾、皴、点法,笔墨并重而又不失骨力,体现出似董、巨而趋简,似“二米”又非一味水墨晕章的高氏风格。

图7-3方从义《武夷放棹图》

方从义(约1302—1393),道士,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代“放逸派”画家。工草书。善画云山墨戏,初师董源、巨然、米芾父子和高克恭,所绘山水不拘小节而崇尚粗率简逸之趣,笔致跌宕,意境苍茫,颇得米家山水写意作风之遗韵,时与高克恭齐名。留存至今的作品有《武夷放棹图》《神岳琼林图》《高高亭图》等。

《武夷放棹图》(图7-3)表现福建武夷山胜景。画面右侧奇峰突起,高耸江上;峰底层林断岸,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树林左侧,溪涧幽深,上有一叶小舟徐徐划过。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立高耸之感。山石巨树用笔曲折,笔墨浓润,骨奇而墨清,尽显高逸之情思。全画布局奇特,技法上以草书笔法勾勒并兼以淡墨清染,笔法多变,且与常见山水画法不同,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

《神岳琼林图》是方从义传世作品中较大的一幅,纸本浅设色,纵120。3厘米,横55。7厘米。图的上方群峰高耸,山下则溪流委婉,小桥连岸,杂树茂密,村舍隐现。山峰用长披麻皴,圆厚流畅,犹类董、巨之法,而山石密集的苔点及丛树的密叶则透现米氏之遗韵,但已见“渴笔”(干笔),点中带擦,更显苍莽,与同时代王蒙的连勾带皴、带点、带擦有异曲同工之妙。图中山石用淡墨层层积染,墨气厚重而质感极强。元画的纸本“干笔皴擦”的笔墨特色,在这幅图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现。而方从义用笔之畅快,点厾之洒脱,如其善于章草,使得画面充满了跌宕的动感,这又明显区别于“元四家”从容静穆的风格。

元中期以后,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出现了四位著名的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并称为“元四家”。他们广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的成就,充分发挥笔墨在绘画艺术中的效用,提升笔墨的韵味,同时突出山水画的文人趣味,使诗、书、画、印有意识地融为一体,各具风貌,创一代山水画之新风,对明清两代的画坛影响巨大。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书法家。其50岁之后始画山水,师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而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同时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70岁之后的作品更是追求神采、气韵,不重形似,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笔法简练精到,笔意深远苍茫。另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传世作品颇多,尚存世的有51件,代表作如《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等。

其中,《富春山居图》(图7-4)系黄公望晚年的山水画力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图为纸本设色,纵33厘米,横636。9厘米,是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的长卷作品,今一部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一部分藏于台北市的“故宫博物院”。画家创作该作品时已是八十有余,之前曾亲赴富春江畔览胜写生,后历时四年方始完成。全图用水墨技法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以传统“三远”法构图,画面峰峦起伏,平岗绵延,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景物丰富,变化无穷。技法上效董、巨而又自出新意:其山或浓或淡,皆以枯笔勾皴;远山及洲渚则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山石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极少渲染;丛树平林多用横点,笔墨纷披,似平而实奇;水纹处以浓枯墨勾写,偶加淡墨复勾……总之,画面的山水全以干枯的线条写出,无大笔的墨,唯树叶有浓墨、湿墨,于是显得山淡树浓。全图笔法丰富,中锋、侧锋、坚笔、秃笔夹用,皴擦错落有致而干湿浑成;笔趣简淡洒脱,山水之神尽在其中却又无以迹求,可谓“以萧散之笔,发苍浑之气,得自然之趣”的文人画杰作,堪称创格。自《富春山居图》问世以后,历代名家对其赞不绝口,如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邹之麟都有随画题记。董其昌题识曰:“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诚为艺林飞仙,迥出尘埃之外者也。”邹之麟题识谓:“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王羲之)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凡此种种,足见该作之成就。可以说,元画的抒情性可全见于此卷,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也赖此而得以完成。

图7-4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之外,《九峰雪霁图》创前人之所未创,取“借地为雪”之法绘雪中高岭层崖,景物错落而有致。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渲染,水和天空则用浓墨,山中小树以细笔勾描而出,用笔简练,意境尤为深远。《天池石壁图》(图7-5)“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所创之“浅绛法”(即勾皴之后施以浅淡赭石和花青)既反映出文人画的清逸之意,又切合了江南山水明丽秀润的特点。概而言之,南宋以降的山水画之变,始于赵孟頫而成于黄公望,后者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其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之格,尽皆超出赵孟頫之上,不愧为中国画史上的百代之师。

王蒙(1301—1385),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能诗文,工书法,尤善画山水,山水画受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而自成面目。其山水画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以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独创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所作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代表作有《葛稚川移居图》《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丹山云海图》等。

《葛稚川移居图》(图7-6)以画家尤好表现的隐士生活为主题,描写晋代葛洪(稚川)携家眷入罗浮山隐居、炼丹的故事。画面上以山水为主体,重山复岭,飞瀑流泉,丹柯碧树,溪桥潭水,茅亭草舍,一派深秋山林的妙境。画中人物古拙生动,简洁中见精细。山石皴法用湿笔、细笔短皴,纯用水墨,仅于树木、屋宇处施以淡赭、花青和红色;树叶多为双勾填色,近景树木则以色墨重渲,运用的是工笔写实的手法,于简洁、放逸之外平添精微之格。全图造型繁复,用笔枯涩而神清气旺,毫无锋芒毕露或破碎之处,设色亦鲜艳明快,堪称美术史上的典范之作。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元四家”中,黄、倪两家在山水画中绝少画人物,吴镇也只常在风景中点缀些渔夫之类。唯独王蒙的山水画,多具有人物活动的内容,尤其是画家心所向往的弃官避世、隐居山林的高士生活,这也是王蒙山水画的一大特色。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