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洋洲著名自然景观
1。乌卢鲁(艾尔斯山与奥尔加山)国家公园
乌卢鲁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中部,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干旱的沙地平原,占地1760平方公里。在平原上耸立着两座具有独特地质结构的山峰——艾尔斯山与奥加尔山,公园由此得名。
艾尔斯山(如图7-14)是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石,周围9。4公里,高出地面349米,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独体岩块。对生活在沙漠的人们来说,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不仅为它的巧夺天工而惊叹,同时还可循着历史的踪迹回到遥远的过去。因为岩石的底部有许多岩洞,洞中有岩画,有些岩画已有1万年的历史。所以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将这块巨石视为圣地。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刻,随着阳光照射的时间、角度的变化,这块巨石的颜色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奥尔加山是由36块峻峭的砾岩穹丘组成的巨石阵,占地3500公顷,高546米,样态十分怪异,很像是从地下探出地面的巨大脑袋,当地土著称为“许多头”,就是许多脑袋之意。远望在一片荒原上的艾尔斯巨岩与奥尔加巨石阵,就像是从海面上浮出的怪兽,是远古山脉遭侵蚀后的罕见遗迹。
图7-14艾尔斯山[8]
公园里有150多种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一些稀有的哺乳动物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此外公园里还生活着大量的爬行动物,这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公园内的植被主要是半沙漠植物,有小尤加利树、鬣刺属植物、金合欢属植物、沙栎等,因此下雨时,乌卢鲁则会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雨水填满水洞后四散溢出,如瀑布般浇灌着干涸的溪流和沙地,为草木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青蛙、昆虫和鸟类也开始活跃起来。
2。大堡礁
大堡礁(如图7-15)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大陆架上,在昆士兰州东海岸对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的珊瑚礁群,1981年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7-15大堡礁
大堡礁礁区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覆盖着澳大利亚大陆架方圆34870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但大堡礁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相互隔开的珊瑚礁礁体组合起来的。一些礁体周围有被称为“屿”的小珊瑚岛。“大堡”由2500个礁体组成,其面积小的只有零点零几平方公里,大的达100多平方公里。有的地段礁体相距不到200米,有的却隔着20公里。退潮时,有8万多平方公里的礁体能露出水面,涨潮时大多被水淹没,只有600多个岛礁忽隐忽现。岛礁往往是大礁套小礁,环礁包着泻湖。礁外风高浪急,礁内水平如镜。岛礁上水淹不到的地方已经发育出较厚的土层,椰子树、棕榈树和葛藤交织着呈现出一派翠绿的热带风光,点缀在辽阔的海面上。这些美丽的珊瑚礁是由钙化的动植物残骸沉积胶结而成,上面附着薄薄的一层寄生动物和植物。珊瑚礁形态与结构各异,其中71个礁体已经成为珊瑚岛。还有许多带状礁,它们是由珊瑚在环绕大陆或陆地岛的海底岩石上生长而形成的。
1770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的“奋斗”号船在环球考察时在“大堡礁”的一个礁体上搁浅,大堡礁被发现并被命名。
大堡礁有350多种珊瑚,大的可达2米,呈各种形状,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形等,千姿百态。颜色也极为丰富,有淡粉、玫瑰红、鲜黄、蓝、绿、白色等。因此,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也绚丽多彩。这里还有4000种软体动物和1500种鱼类,也是儒艮和大绿龟等一些濒临绝迹动物的栖息之地。因此,大堡礁的水底更是一个美丽奇妙的世界:珊瑚构成的海底“森林”中,游动着各种各样的鱼类,还有近1米的大龙虾,肥大的海参、明艳的海星在海底蠕动……海面上又是鸟类的乐园,成群的海鸟经常如云彩般在天空翱翔。
3。德·瓦比波那姆
德·瓦比波那姆位于新西兰南岛的西南部(如图7-16),面积2。6万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峡湾国家公园、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和库克山国家公园。
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内,山脉纵贯全岛。
韦斯特兰国家公园,有两条形成于1。4万年前的冰川。
图7-16新西兰南部沿海风光[9]
峡湾国家公园是新西兰最大的国家公园,位于南岛的西南角,濒临塔斯曼海,恰好坐落在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高山断层上,包括火山岛索兰德尔岛,占地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公园内呈现出一派被多次冰川作用雕磨而成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峡湾、岩石海岸、悬崖峭壁、湖泊、瀑布等。
峡湾公园的西面是被海水淹没的冰川峡谷,锯齿形的海岸形成了多个峡湾,其中14个峡湾长达44公里,深达500米。南面峡湾更长,入海口更宽,其间有许多小岛。峡湾水呈蓝色,周围长满山毛榉和罗汉松。从塔斯曼海吹来的西风,带来大量的雨水,每年降水多达200天,是地球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峡湾公园内有南岛最深的马纳波里湖和最大的特阿瑙湖。马纳波里湖,毛利语为“伤心湖”,看来这个湖泊给毛利人带来过不少伤悲。湖长约29公里,面积153平方公里,最深处达447米。三个狭长的湖湾伸向南、北、西三个方向,状若奔驰的骏马。湖内绿岛飘浮,原名百岛湖,较大的岛屿约有30个。湖周群山环拥,林绿草翠,碧波**漾,岛屿隐现,风光绮丽,被誉为新西兰最美的湖泊。特阿瑙湖面积352平方公里,长61公里,最宽处仅10公里,湖体狭长,西部深凹出三个修长的港湾,湖形像一头正低头津津有味吃着草的长颈鹿。湖西岸山深林密,有上千个寻幽探秘处,林中有丰富的野生动物,是狩猎胜地。湖区栖息着卡卡波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鹦鹉,也特产新西兰秧鸡,本地叫塔卡赫鸟,长嘴短尾,形似家鸡,不善飞翔,却能游泳。
1948年在湖滨发现一个岩洞,洞内水声轰鸣,回**不绝,原来洞内有地下河和两个瀑布。洞内石笋丛生,石幔挂壁,钟乳吊顶,景色迷人。这个岩洞更有奇特之处:从洞外朝里看,洞内明光熠熠,蓝光闪烁,一石一景清晰可辨。然而,当你进入洞内,偶尔发出脚步声或其他声音时,会像突然触动了什么开关一样,亮光消失,一切全都归于黑暗。静静地耐心等待一些时候,漆黑的洞顶上会突然亮起来一点“星光”,就像黑夜来临之际,长庚星在远方的天边狡黠地眨着眼睛,接着“众星”一颗又一颗地露出悬挂洞顶,直至万光齐放,照得整个洞穴又晶莹明亮,仿佛所有岩石都在发出淡蓝色的光芒。如果不慎又发出一些响声,光明又会失去,黑暗重新来临,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据考查,这种奇异有趣的发光洞与一种特殊的蝇类的幼虫有关。虫以洞为家,在洞顶上、石缝中结网发光,坐待那些趋光性的小虫自投罗网。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种虫本身又是许多鸟类的捕食对象,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它们对声音特别敏感,一有动静,便立即熄“灯”隐匿,直到感到威胁已去,才重新发出光来。这种奇观在新西兰北岛上的怀托莫溶洞中也可以看到。
湖北面有米尔福海峡,深入陆地约14公里,两岸有海拔约1700米的特雷峰和高约2030米的彭布罗克山相对耸立,悬崖峭壁直立水中。峡湾内风平浪静,峡湾外则惊涛骇浪,白波万顷,附近有分为三级落差达580米的萨瑟兰大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