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视艺术鉴赏1000 > 第二节 影视艺术情节叙事鉴赏(第1页)

第二节 影视艺术情节叙事鉴赏(第1页)

第二节影视艺术情节叙事鉴赏

华莱士·马丁曾指出:“如果支撑小说叙事的结构与组织历史、传记、新闻故事、以及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形式感的那些结构是统一的,那么这些结构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就会令人产生新的兴趣,指称叙事结构的文学术语当然是‘情节’,而批评传统关于它所告诉我们的大多来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的确,探讨艺术叙事结构最早的人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他就认为“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29]“在诗里,正如别的摹仿艺术里一样,一件作品只摹仿一个对象;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摹仿,它所摹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由此可见,情节之于艺术叙事不仅重要,而且必不可少。

B。普多夫金在谈到情节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时指出:“我们首先来研究最普通的一个问题,来确定一下情节处理的性质吧。当作家计划好了未来作品以后,他往往要首先确定一系列的基点,以便通过它来阐明未来作品的主题,并把它们贯穿在未来的整个作品之中。像下面这些东西都应该包括在故事梗概里面:表现各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的因素;把这些人物联系在一起的一些事件的性质。这些基点还常常包括对于造成情节逐渐紧张或逐渐缓和有着决定作用的一些细节;甚而还常常包括那些因为有力和动人而选用的个别的枝节事件。”[30]情节在叙事中的内容是丰富的,所以,许多艺术家都意识到,情节就是故事,就是艺术人物形象思想行为的延续和发展,它是艺术叙事过程中留下的辙,是艺术人物形象前进的脚印,在它身上集中表现了艺术人物形象之间的联系、矛盾和冲突,它是人物形象成长的历史,也是艺术叙事中一条永恒的线索。

可是,情节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韦勒克·沃伦认为:“一部戏剧或小说的情节是由许多结构组成的结构”“情节和叙述结构本身又是由较小的叙述结构即插曲和事件组成的”“说到所有的情节时,通常都认为其中包含有冲突: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己之间的冲突。”[31]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托马舍夫斯基则认为:“应当强调的是,情节不仅要有时间的特征,而且要有因果特征”“一般来说,情节是通过若干有着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如亲属关系)的某些人物(“主人公”角色),在叙述中的出现而展开的。”[32]可见,在情节叙事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冲突、结果等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般认为,影视艺术叙事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叙事一样,可以按线性叙事结构程式,分成以下组织环节。

1。影视艺术情节叙事的“序幕”

序幕,又叫序、引子、楔子、题叙、片头等。序幕是影视艺术情节展开的前奏,它起着带领观众进入角色或“入戏”的审美作用。对于影视艺术作品来讲,序幕是微不足道的,不显眼的,也是不容易引起人注意的。但是,序幕对于人的审美鉴赏却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已经确定了影视艺术叙事的艺术基调,即奠定了影视艺术作品的基本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

序幕处于影视艺术叙事的“前沿话语”位置,它是窥探影视艺术奥秘的窗口,也是观众进入审美鉴赏状态的审美视角。它通常会引起观众的一系列审美心理反应,决定着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效果。影视艺术序幕对于观众的审美影响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诚如韦勒克·沃伦所说:“文学总需要趣味;总需有一个结构和审美意义,有一个整体的连贯性效果。”[33]序幕正是影视艺术鉴赏中的审美调剂品,它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趣味,而且也有其既定的审美结构和意义模式,它是影视艺术鉴赏产生“整体的连贯性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序幕不仅是影视艺术作品的序幕,而且也是影视艺术创作者和鉴赏者进入审美创造运动前的序幕,在它中间,不仅隐匿着创作者再造一个什么样的叙事审美模式的意图和动机,而且也潜藏着鉴赏者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叙事审美范式的可能和机遇。因此,透过序幕,人们既可以领悟到影视艺术创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可以阅读到影视艺术叙事的无穷魅力,还可以预测到影视艺术鉴赏的大致走向和可能效果。

序幕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常看见的序幕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是字幕序幕。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黑白片中,大量这种类型的影片,通过字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事件和人物,到了90年代,许多电视剧,尤其纪实类电视连续剧也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进行叙事前叙述。

二是对白序幕。在西方当代电影中,这种序幕手法比较普遍,在黑场或画面的作用下,通过旁白、画外对话、内心独白等手法交代故事行将发生的艺术环境,这种序幕手法神秘、新颖、留给观众的想象力较多,而且在反映一些深层次的人生或社会问题时,能预先给观众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三是故事序幕。在出现片名或进入正式的叙事主题前,创作者先叙述了一些与影视艺术的故事主体有关系的或者将会对以后的主体情节产生深远影响的前设故事,借此使观众从事件、情节发展的根源上把握整个作品。

四是集锦式序幕。这种手法就是对影视艺术作品全片中的、具有典型性的冲突、典型画面予以集中闪现,简单、准确、明了地交代出影视艺术作品的大致情节,并通过这些镜头画面的蒙太奇剪辑,抓住观众心理,强化作品的冲突气氛,预先形成作品的整体悬念,从而调动起观众的兴趣。

五是片名序幕。相当一部分影片采用直接打出片名的序幕方法,迅速导入主体情节叙事,这种序幕手法,开门见山,简洁自然,显得朴实自然。

2。影视艺术情节叙事的“开端”

开端一般指展开影视艺术情节的首发事件或初始事件,它是影视艺术冲突逐渐展开的起因,在它身上,一般集中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冲突的全部矛盾萌芽。当然,不管这些矛盾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将会得到有机地呈现。所以,大多数影视艺术作品通常都会在开端中交代出影视艺术情节的所有线索,并且预设出影视艺术戏剧进程可能发展的大概方向,特别是在一些漫不经心的细节中,为重大影视艺术戏剧冲突的到来作出暗示或埋下伏笔,从而为突出表现影视艺术主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难怪鲍·托马舍夫斯基深有感触地说:“为使情节运动起来,就要向平衡的情境引入一些能够破坏平衡的事件。所有这些促使情境从静止转为运动的事件之总和叫做开端。开端通常决定着情节的全过程,而全部的冲突归结起来,不过是制约着开端引入的基本矛盾的那个行为所发生的变化而已。”[34]

从叙事学角度讲,开端在影视艺术进程中绝非是可有可无的。来之不易的开端,大多凝聚了创作者结构全片的高度艺术智慧,透露出了创作者谋片、叙述、表达的综合组织技巧和独到的艺术匠心。因此,开端不仅暗含了创作者对影视艺术叙事发展方向的艺术预见性,而且将显现出创作者创作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严谨性。所以,开端是影视艺术叙事进入正题的一个显著标志。

这里以电影《克莱默夫妇》的开端为例作以分析。《克莱默夫妇》一片的开头是这样的:年轻的母亲安娜默默地凝视着自己的儿子比利,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转,她感到悲哀,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刻骨的疲倦。是的,她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家了,离开不满5岁的儿子和她的丈夫泰德了。泰德还没有回来,周围的灯光显得非常暗淡,孤苦的静谧令人心碎,它不断折磨着安娜,使她明确意识到这个家庭即将到来的感情风暴。况且,这场由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风暴所导致的家庭风暴将会是那么剧烈,以致将会使家本身陷入前所未遇的灾难中。五年的贤妻良母生活,使安娜如被囚禁在笼中的小鸟,外边的世界深深地**着她,她渴望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因而,她决心走出家庭的大门,投奔到那世界的怀抱中。是啊,她就要离开泰德了,离开那个只醉心于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承担版面销售工作)而不醉心于她和家庭的男人了……

《克莱默夫妇》一片的开端,无可置疑地交代出了全剧矛盾冲突的原因所在,安娜出走的打算也预示了剧情的发展方向(一场家庭风暴的诞生),它决定了即将回来的泰德将不得不在紧张工作的同时,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也决定了泰德将在与安娜从“熟悉”到“陌生”的过程中,完成与儿子比利由“陌生”到“熟悉”的进步转化。事实也正是如此,随着泰德“烤面包”这场滑稽戏的展开以及小比利弄湿了广告底片这场戏的出现,泰德和小比利父子二人展开了一系列冲突(如“吃雪糕”)。这时,人们开始理解泰德这个单身父亲的苦衷,于是,在泰德做早餐、送孩子上学、进办公室、谈业务“分秒必争”的生活节奏里,从泰德手忙脚乱料理家务的生活行为中,观众们好笑之余,又油然升起对泰德的敬意,并对他和安娜的分手在寄予理解的同时,又感到遗憾。在《克莱默夫妇》一片中,观众深深感受到导演和主人公生活态度的严谨,强烈地感受到了美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念正在回归,自然也就起到了批判当时女权主义者疏离家庭中心的错误倾向。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应当说,《克莱默夫妇》的开端戏与后来的剧情发展是相吻合的,开端为影片后来情节的展开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3。影视艺术情节叙事的“发展”

发展是影视艺术情节叙事的开端结束后,情节矛盾逐渐频繁,冲突逐渐加剧的过程。这时,决定性的冲突(即**)还没有到来,但人们已从矛盾冲突的频率、节奏和程度中,嗅到了重大影视艺术叙事“**”的到来,已经明显预感一场席卷主人公心灵和行为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发展也是观众的影视艺术鉴赏日益紧张、激烈和升华的过程。随着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戏的产生,观众心目中的艺术悬念一个又一个地产生了,观众越来越急切地渴望了解下文,渴望知道剧情发展的结果。但是,观众的欲望愈是强烈,矛盾冲突愈是显不出结果;新的矛盾消失了,而更新的矛盾又会出现……于是,观众们陷入了一种由连续矛盾冲突构成的“陷阱”里,愈是急欲从这陷阱中跳出,结果愈是陷得更深……

发展是影视艺术情节叙事容易“出戏”的时刻,是创作者才能显现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调动起观众审美鉴赏欲望的地方,所以,好的影视艺术导演历来重视艺术情节叙事的“发展”,重视在“发展戏”中作文章。

电影《广岛之恋》是一部重视发展戏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现实与心理冲突、过去与心理冲突等结构方法,增强过场戏当中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冲突。结果,在原子弹爆炸的阴影中,女主人公一边经历、体验着核裂变导致的人性的核裂变创伤,一边不断回忆着过去:当女主人公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在故乡内韦尔,她与一名德国士兵真诚相爱,结果因此而招致严厉的社会惩罚,她被剃成光头,关在地窖里,遭受着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战争快结束时,女主人公决定与德国士兵出逃,但是,她的这个恋人又被盟军杀害。女主人公的精神终于崩溃,于是,她来到了广岛,昔日的往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忘却。然而,当她与日本恋人遭遇爱情时,一场“核爆炸”又激起了她心中的感情冲击波。令人心碎的现实、令人心碎的过去、令人心碎的爱情,三者不断交替,闪现于女主人公的脑海,使她陷入深深地悲哀之中。

应当说,在没有交代女主人公与日本情人爱情**和结局之前,影片的情节发展戏已经透露出了大量的有关信息,加深了观众对主题的理解,调动起了观众的审美鉴赏兴趣。观众从女主人公极其普通的人生故事中,感受到了人生情感中一种最为复杂、最为隐秘、最难把握的情感心理,也就是对于战争、死亡、屠杀、恋爱、婚姻、不可复得的爱情等永恒人类情感主题的体验和反思,由此,加深了对女主人公细致入微、刻骨铭心、痛苦不堪的情感心理的理解。是啊,在战争状态下,个人的命运是微不足道的,社会的大悲剧怎能带来个人的喜剧呢?战争不仅摧毁了人类原有的正常社会秩序,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损害了人们共有的爱情,颠覆了人们共有的人性。于是,万劫不复的社会灾难,也带来了万劫不复的爱情灾难和心灵灾难,它对于人类的打击,不仅伤其肉体,而且损其灵魂。

4。影视艺术情节叙事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