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影视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形态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本质
影视艺术鉴赏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接受活动。由于影视艺术蕴涵了那么多的人类社会的文化秘密,因而,那么多的人一天接一天地利用,了解并体验着那一份人类社会共有的艺术快乐。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快乐的源泉究竟是什么,它何以使人在相对有限的人生里,了解并体验到一种相对无限的知识美感,它为何使影视艺术鉴赏活动,成了一种人类普遍渴望参与的艺术活动?影视艺术鉴赏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对象了美,劳动选择了美,劳动认同了美。美,是影视艺术鉴赏的终极人文目的;美,是影视艺术鉴赏快乐的源泉。它使人必然衰老的肉体,获得一颗永远年轻的灵魂;它使人短暂的一生,获得了永恒的意义。当一代又一代的影视艺术鉴赏人走过去的时候,影视艺术作品的本身,或许会穿透岁月的阻隔,默默地告诉后人,正是这一个个影视艺术创造的美的存在,唤起了一代代鉴赏影视艺术美的人群,使他们在空空旷旷的人生荒漠里,得到一些美的慰藉、美的关照、美的享受、美的回忆……影视艺术鉴赏,就是这样一种令人类获得影视艺术美的再创造劳动。
那么,影视艺术鉴赏的本质结构又如何呢?下边就此展开论述:
1。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多维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艺术劳动
人类的一切艺术活动,都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影视艺术鉴赏活动也不例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的再创造劳动样式,它首先反映的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我的“社会生活”,而这种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一种人类的劳动生活。劳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根本主题,人类社会的悲欢离合皆因“劳动”引起。人类社会的具体劳动,成了影视艺术鉴赏的基础和目的,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多种影视艺术鉴赏社会角色,才再创造出一种影视艺术的多维审美结构世界。
首先,影视编剧从人类的社会劳动结构世界中,发现并再创造了影视艺术的第一维审美结构世界。他们从人类的社会劳动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到那些具有影视艺术审美结构世界的生活元素,如起码的艺术素材、题材、人物、情节、线索、背景、环境、冲突等。然后,通过自己的影视艺术鉴赏性思维和再创造思维,对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进行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再鉴赏和艺术再创造,从而将原本芜杂、散乱、琐碎的现实生活印象结构世界,整合再创造成一个艺术生活形象结构世界。这样,原本平铺直叙的生活艺术,就被编剧升华成**迭起的影视艺术,影视文学剧本所营造出来的影视艺术文化氛围,就彻底演变成了现实生活世界的文化类似物或文化复原物。由此,一种生活事实上的文化社会存在,就被转化成一种生活真实或生活能指意义上的文化社会存在。正是这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影视艺术文学剧本,在编剧的一维审美结构再鉴赏再创造后,为后来导演和演员们的二维或三维审美结构再鉴赏再创造提供了合理的艺术依据,诚如B·普多夫金所说,正是编剧们的再创造鉴赏性审美劳动“给导演提供”了“可用的素材,因而使他能够创作出一部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影片。”[2]
影视艺术编剧用一种生活艺术眼光、影视艺术的眼光和文学艺术的眼光,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再鉴赏和再创造。但是,作为印刷文本意义上的影视艺术文学剧本,距离活生生的影视艺术视听文本还相去甚远,它还需要许多影视艺术社会职业角色人员的努力,才能完成其最后的影视艺术鉴赏劳动。导演是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中,第二个对影视艺术进行再鉴赏和再创造的社会角色。它首先借助编剧的影视艺术鉴赏视觉,对剧本所描绘的艺术生活形象结构世界,进行再鉴赏;然后,借助自己导演的影视艺术鉴赏视觉,结合自己平时鉴赏现实生活艺术所获得的审美经验,对影视文学剧本所提供的艺术生活形象结构世界,进行再充实、再组合、再创造,从而再创造出一个影视艺术分镜头稿本。这个稿本为影视艺术鉴赏者提供了一个几乎接近于影视艺术视听文本的印刷文本范式。
导演借助自己的生活艺术眼光、影视艺术眼光和表现艺术眼光,将一个尚不明晰、尚欠具体的艺术生活形象结构世界,改编成一个准清晰、准具体的可感生活具体结构世界,这样,影视艺术主人公的形象、动作和命运,通过一种影视艺术语言的逻辑言语,基本被揭示出来了。正由于此,B·普多夫金在谈到影视艺术导演改写分镜头剧本时指出,分镜头剧本,就是“将素材分解成许多片断,然后把这些片断组织成一个整体,这样构成一部影片的方法叫做‘蒙太奇结构’”。[3]由此可见,“蒙太奇结构”是影视艺术导演在二度再鉴赏和再创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审美结构。事实上,正是这种“基本审美结构”,决定了后来的影视艺术鉴赏者的再鉴赏和再创造方向,因此,可以说,“蒙太奇”结构是影视艺术鉴赏的重要本质结构,它支配并影响了影视艺术鉴赏者们再创造艺术审美结构世界的基本趋向。
影视艺术鉴赏第三维审美结构世界的再创造者们是在导演调度下,由演员、道具师、服装师、美工、烟火师、摄像师等前期制作人员完成的。他们通过对影视艺术分镜头剧本的再鉴赏、再创造,通过自己“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一个表演生活对象结构世界。他们通过自己的影视艺术角色表现,完成了影视艺术审美世界的营造、再现和复原,他们在借助编导、导演的影视艺术鉴赏眼光和再创造眼光的同时,分别借助自己的生活艺术眼光、影视艺术眼光和表演艺术眼光,将自己对象到影视主人公身上和影视主人公的命运过程中,从而成功地实现“角色”和“主人公”的“合一”以及“影视拍摄环境”和“影视艺术世界”的“对位”。这样,他们作为拍摄环境中的人物,就演变成了影视艺术“环境中的人物”(普多夫金语),而他们所处的现实的拍摄环境,就转化成了一种“电影的环境”(普多夫金语)和电视的环境。
影视艺术鉴赏第四维审美结构世界是在导演指导下,由剪辑师完成的。他们运用“电影画面来进行思维”,遵循一种“电影分析的逻辑”,依据分镜头稿本,然后再创造,通过蒙太奇语言,“将许多片断按照某种次序”组接起来,从而完成了影视艺术语言缝隙的弥合,这样,影视艺术审美结构世界的基本框架构造被确定了下来。毫无疑问,剪辑是影视艺术创作和影视艺术鉴赏的重要阶段,它关系并影响着影视艺术结构世界的基本模态,诚如B·普多夫金所言,“大家都知道,一部摄制完成的影片是由许多很短的片断按一定顺序联接而成的。”事实正是如此,不同的剪辑顺序,会使同样的影视艺术镜头语言,传达出截然不同的影视艺术语意内涵,“库里肖夫效应”已经证明了这点。
影视艺术导演和剪辑师的影视艺术鉴赏倾向和审美倾向,决定了影视艺术作品的文本结构和影视艺术鉴赏的本质结构,它会使影视艺术作品所营造的“文化生活物象结构世界”和影视艺术鉴赏所得出的“观念生活意象结构世界”呈现出“这一种”模态,而非“那一种”模态;它使影视艺术的再鉴赏创造者们,陷入了“只此非它”的鉴赏审美选择和创造审美选择。所以,B·普多夫金说:“只有从导演的蒙太奇手法中才能判断一个导演的个人特点。正如每一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一样,每一个电影导演也有他自己的表现手法。”这种“自己的表现手法”就是导演的影视艺术鉴赏手法和审美创造手法。剪辑师在把握住导演的这种影视艺术鉴赏本质和影视艺术创作本质之后,“依据导演创造性地发现的顺序把片断剪辑起来”。这样,影视艺术鉴赏的第四维审美结构世界,在导演和剪辑师的再鉴赏再创造劳动中便产生了。导演和剪辑师用自己的生活艺术眼光、影视艺术眼光、表现艺术眼光、结构艺术眼光,完成了他们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重塑和复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B·普多夫金指出,剪辑“是一部电影的最后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便是一个最后的创造物,即一部完成的影片。”
影视艺术就是第五维审美结构世界,是由音响师、拟音师、配音演员、音乐师、字幕师、动效师、合成师等影视艺术社会职业创作者们创造的。他们创造的前提是,在此以前的所有影视艺术社会职业角色,已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创造的“影视艺术空间”和“影视艺术时间”。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艺术经验、影视艺术鉴赏经验和影视艺术表现经验,对导演和剪辑师提供给自己的影视艺术视听文本毛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再润色、再创造”,从而实现影视艺术作品“社会生活影像结构世界”的最后艺术表现和职业鉴赏。从此,影视艺术“社会生活影像结构世界”真正成了“现实生活印象结构世界”的缩影和象征,一切现实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影视艺术演员转眼间变成活灵活现的“影视艺术主人公”,它为广大社会影视艺术鉴赏者们进行影视艺术鉴赏和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影视艺术鉴赏的第六维审美结构世界,是由广大观众和艺术批评家们创造的。这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都可得到的影视艺术鉴赏审美结构世界。在电影院,在家庭,人们守候在银幕前,电视旁,从影视艺术作品的“社会生活影像结构世界”中,不断地加入个人的审美情感、鉴赏经验、生活体验,对影视艺术作品进行再鉴赏、再创造、再判断,从而对象出自己的“观念生活意象结构世界”,从此,“哈姆莱特”就成了自己心中的“哈姆莱特”,而非别人心中的“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影视艺术鉴赏结果出现了。影视艺术社会生活影像结构世界,彻底转变成了贴有鉴赏者印记的“经验生活对象结构世界”。它蕴涵了鉴赏者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的全部理解和起码认识。由此,影视艺术鉴赏审美结构世界的最后创造便告完成。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人类劳动不同于人类其他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作为一种再创造多维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艺术劳动,影视艺术鉴赏再创造,处处充溢着劳动的美感,劳动为影视艺术的创造和鉴赏提供了源泉、动力、方法、经验、美感、思想和结果。劳动美是影视艺术鉴赏的重要美学本质,它从侧面印证了恩格斯的艺术是“劳动的产物”的哲学命题。
2。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综合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艺术劳动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因而,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综合艺术鉴赏。所谓综合,王心语认为,综合“首先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在电影的生产过程中,声、光、电,最近甚至连电子技术在内,都综合进去了。其次,是艺术领域内各种艺术的综合,如电影综合了它的父辈们的音乐、诗歌、舞蹈、美术、建筑、戏剧等最精华的部分”。[4]其实,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鉴赏,正是建立在这种综合特性基础上的。综合艺术结构是再创造再鉴赏影视艺术作品文本范式的重要本质结构。
说到影视艺术的“综合艺术结构”,20世纪中叶,电影界还曾展开过一场论争。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影视艺术的“综合艺术结构特性”,还没有鉴赏和再创造影视艺术综合审美结构的实际经验和体会,电影界一部分人认为,电影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成像技术的实际应用。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在当时,这种观点却得到许多人的广泛认可,就连巴赞这样的电影理论大师也持这种观点,他指出:“惟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观影像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提出的需要,它比几乎可以乱真的仿印更真切,因为它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不过,它已摆脱了时间流失的影响,影像可能模糊不清,畸变退色,失去记录的价值,但是,它毕竟产生了被拍摄的本体,影像就是被摄物。相册里一张张照片的魅力就在于此。这是些灰色的或墨色、幽灵般的、几乎分辨不清的影子,这不再是传统的家庭画像,而是能撩拨情思的人生的各个瞬间。它们摆脱了原来的命运,展现在人们面前,把它们记录下来不是靠艺术魅力,而是靠无动于衷的机械设备效力,因为摄影不像艺术去创造永恒,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5]
巴赞的论点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活跃于影坛的摄影学派的共同看法,虽然他们承认影视艺术“是能撩拨情思的人生的各个瞬间”,但是,却不肯具体承认影视艺术具有“艺术魅力”,而是认为其之所以产生那样的美感效果,是借助了“无动于衷的机械设备效力”。诚然,以现在的观点看,巴赞的观点的确失之偏颇,然而,在那时,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已经不容易了,因为在完整、系统的电影语言、影视文法确立之前,谁也不知影视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什么,然而,巴赞却还至少意识到“影视”美学效果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他承认影视艺术那“撩拨情思”的审美效应,是由“无动于衷的机械设备效力”使然,这就等于说,它承认影视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相互综合的美学结果。从此不难看出,在当时,巴赞是意识到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的,他知道,影视艺术思维的“摄影技术”本质,有可能带来艺术的革命和人们传统审美鉴赏观念的全面更新,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说,“摄影的出现是造型艺术史的重要事件”,它的存在,使电影“恢复了自己独特的美学”。[6]而这种美学的实质,其实就是使影视艺术鉴赏,从其他造型艺术鉴赏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再创造综合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艺术劳动。
影视艺术鉴赏再创造综合审美结构世界的第二个含义是,影视艺术鉴赏为鉴赏者创造了融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台艺术(包括戏剧与舞蹈)等多种艺术结构世界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结构世界。鉴赏者通过对这种综合艺术结构世界的再创造,领略到多种艺术结构世界所蕴涵的无穷艺术妙趣。可以说,这种妙趣是鉴赏者在获得艺术与科学综合艺术妙趣之后的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妙趣形式,这种妙趣的本质是艺术与艺术的综合,而非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艺术与艺术的综合,意味着影视艺术鉴赏是文学艺术鉴赏、绘画艺术鉴赏、雕塑艺术鉴赏、建筑艺术鉴赏、音乐艺术鉴赏、舞台艺术鉴赏六种形式的有机融合。由于这种样式,这种艺术鉴赏,完全不同于前边六种艺术、六种艺术鉴赏的单一模式,因而人们习惯上称影视艺术为“第七艺术”,而影视艺术鉴赏从此就成为一种“第七艺术鉴赏”。可见,第七艺术与前边六种艺术不同,它用一种第七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话语,完成了其独特的影视艺术语言表述,在它的叙事话语中,有文学的倾诉,绘画的描述,也有雕塑的造型,建筑的装饰,音乐的陪衬,也有舞台的假定,总之,它将六种艺术叙事结构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第七艺术叙事结构,影响着鉴赏者的影视艺术审美创造,使其再创造出符合自己理念的“第七艺术审美结构范式”。
由此可见,从这个角度而言,影视艺术鉴赏也是一种鉴赏者再创造第七艺术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艺术劳动。承认了影视艺术鉴赏再创造第七艺术审美结构的劳动属性,就等于承认了影视艺术鉴赏的综合审美鉴赏本质,这就等于承认了“剧作、戏剧、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在电影中获得了新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电影艺术综合性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电影艺术综合性的性质,电影艺术综合性的这种性质也就是它的特点之一。”[7]当然,正是由于认同了影视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综合性结构的被鉴赏性质,因而,影视艺术形象就成了存活于人们心中的“在银幕的时间空间中展开的、造型动作的、音画结构的现实主义形象”。[8]这充分说明,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结构本质,促成了影视艺术作品最大限度地吸收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艺术营养,造成了影视艺术创作中,多种艺术职业者广泛的社会化合作。
影视艺术的综合艺术本质进一步表明,影视艺术必须是一种再创造综合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艺术劳动,影视艺术鉴赏者通常必须学会用文学的形象思维方法、画家的美感表达方法、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方法、音乐家的声乐思维方法等多种审美思维方法,进行一种“综合的艺术审美思维”。这种综合的艺术审美思维,或许可以被称为“影视艺术思维”“影视艺术鉴赏思维”等概念,一言以蔽之,即“影视艺术美学思维”或“影视艺术审美思维”。只有学会并掌握了这种“影视艺术美学思维”或“影视艺术审美思维”方法,影视艺术的“综合艺术魅力”,才能被领略鉴赏到。
影视艺术鉴赏的综合审美鉴赏结构的存在,并不是可以说,它只是其他六种艺术鉴赏结构的“简单的拼凑和混合”,更不是其他六种鉴赏样式的机械叠加和“凑合”,也“绝不只是它所包含的各种艺术成分的简单结合”[9],相反,它是一种兼容并蓄、自然而然形成的、区别于其他艺术鉴赏结构的、能够调度起人的多种审美感觉的综合审美艺术结构。影视艺术鉴赏正是这样一种鉴赏者再创造综合审美结构世界的纯粹的艺术劳动,这种劳动创造出了一种“综合美”,一种“综合劳动艺术美”。这是影视艺术鉴赏的第二个结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