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影视艺术鉴赏期末考试 > 第三节 影视艺术文学语言鉴赏(第1页)

第三节 影视艺术文学语言鉴赏(第1页)

第三节影视艺术文学语言鉴赏

影视艺术文学语言是影视艺术的核心语言。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影视文学剧本形式。除了它在结构上所保留的纯影视艺术特征——蒙太奇外,在更多的场合,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供人们鉴赏,更何况目前的文学创作也大量借鉴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所以,许多影视艺术文学剧本已被人们认为是小说而进行解读,可以说,影视艺术文学剧本——这种影视艺术语言,其语言特质更多保留的是文学性,而非影视性。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影视剧形式,它不仅在形式上保留了影视艺术的特质,而且,即使是在进行艺术叙事时,它所表现的内容也是用影视艺术语言手法呈现出来的,尽管其中也大量采用文学手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前后经过,但是,由于整体上主要是靠影视艺术的叙事手法进行叙事的,因此在影视剧中,其语言特质更多地表现为影视性,而非文学性。

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语素很多,外延也非常广泛。大致来说,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内在的语言因素,如故事、情节、结构、风格、流派、类型等,这些内容将在后边专门论述;一种是外在的语言因素,如字幕、对白、独白、旁白、解说等。由于它们都经过精雕细琢,反复推敲,保留了文学艺术的全部特征,因此,本节将重点予以论述,并揭示出它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1。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字幕美

影视艺术字幕的形式很多,按其在影视剧中所处的表现位置来分,有片头字幕、片中字幕和片尾字幕三种;按其表现形式来分,有单幅字幕、多幅字幕等;按其表现手法来分,有长条字幕、叠印字幕、线画字幕、动画字幕、推出字幕、逐字跳入(跳出)字幕、衬底字幕等;按其表现功能分,有片名字幕、情节字幕、演职人员字幕、摄制单位字幕等。但是在众多的字幕形式中,属于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字幕并不多。

一般来说,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字幕首先是片中的,它可以用在故事展开前,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如电影《地雷战》。它可以使观众明确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从而提高观众的鉴赏兴趣,加深观众的初始鉴赏印象;它可以放在段落中间,起到点题评价作用,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妙语连珠,如电影《三毛从军记》和卓别林所演的《城市之光》。这种字幕,还起着转场过渡作用,精炼了影视剧结构,其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它也可以放在每一个场景中,随着事件的展开,交代有关各方的反应和行为,如电影《血战台儿庄》和《西安事变》等。这类字幕,一般标在场景转换后的第一个镜头上,标有×年×月×日的字样,也有转场过渡之功能。它也可以放在结尾,交代主人公的最终结局和事件所产生的后果,如影片《大捷》和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最后的字幕。

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字幕也可按幅出,简短内容可以采用单幅字幕形式,这样可使观众一目了然。一般来说,这种字幕形式使用率最高;复杂内容可用多幅字幕呈现形式,这种字幕形式用得比较少,但是,它一经采用,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审美效果,如电影《老井》最后出现的历朝历代打井死亡者碑铭,在观众看来,它一点也不显得长,这碑铭使观众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进而对以老井人为代表的生生不息、前赴后继的中华民族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

影视艺术文学字幕的表现方法也对影视艺术鉴赏产生着深刻影响,根据常规,交代突出事件、地点、人物、时间等,推出字幕,由于推的速度较快,可以制造悬念,一下子抓住观众,相反,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事件,人们却常用逐字跳入跳出字幕进行详细介绍,特别是配以同期的无线电发射和敲击计算机键盘声,可以造成扣人心弦的艺术审美效果。

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字幕运用,其表现内容非常丰富,美感效果也十分明显。过去人们不太重视它,但是,随着影视艺术语言潜能的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必要的文学字幕,尤其是简练生动的文学字幕、呈现巧妙的文学字幕、构图完美的文学字幕、说明恰当的文学字幕,的确对影视艺术的叙事和结构产生着影响,并且还影响着影视艺术作品的质量,影响着观众对它的审美鉴赏。美感无大小,对于影视艺术创作者而言,像“字幕美”这样的美感构成因素也不应受到忽视,只有如此,才能利用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影视艺术的文学表现力。

2。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对白美

对白也称为“对话”,是影视艺术文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有影视剧没有对白的。马赛尔·马尔丹认为,对于影视艺术而言,“对话在有声电影中起着客观现实的组成元素和现实主义的基础作用是正常的,是无可置疑的,现在须进行的工作是试着确定应如何使用对话”,而且他还认为,对话“它是表现人物的元素,就像人物的服装、肤色或一般气质一样,同时也表明人物国籍的关系,因此,人们所说的话,以及他如何说,同他的社会和历史地位是必须相称的。”所以,他以为:“译制片是艺术上一种邪恶的表现。”原因是这种片子通常会在译制时,将原始文本所具有的主人公的民族表达习惯和文化对白语言改变得一塌糊涂,而且,它很容易加入翻译者及其所在国家的表达习惯和语言对白风格,结果破坏了影视艺术文学对白语言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美韵律感。因此,他指出:“在这方面,没有比意大利影片被译成其他语言更令人可怕,几乎是灾难一桩了,因为其他语言把构成意大利——但丁语言的魅力的那种快速节奏和歌唱般的音调一概淹没了,且不说意大利人连说带手势的特点同比如说法是格格不入的。”

虽然,马赛尔·马尔丹的论述有些夸张,但是他的主要观点是正确的,如他所说的“话语是一种官能感觉,但也是人的音调”“尊重民族语言既是最初步的真诚表现,同时也是有无戏剧智慧的证明,让人物讲其民族语言实际上能大大增加故事的可信性,使许多场景渗透着一种感人肺腑的象征主义效果。”应当说,马赛尔·马尔丹的论述揭示出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影视艺术鉴赏问题,即翻译版影视艺术作品远无原版影视艺术作品的异国情调,根本无法完全表现影视艺术作品的美感魅力,这是影片翻译中应注意到的问题。再者,它还揭示出一个创作问题,即在创作影视艺术作品时,应注意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主人公应当说其所在国和民族的语言,只有如此,才能表现出其语言的民族风格个性美。[20]

根据以上论述,不难发现,影视艺术的文学对白语言具有三个功能。

(1)运用对白,有助于揭示影视艺术作品的主人公形象,表现影视艺术主人公的个人性格特征,揭示其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思维活动。以日本影片《失乐园》为例,女主人公凛子与男主人公久木的恋情被其丈夫晴彦获悉,于是,有一天,当凛子从外边回来时,受到了走出书房后站在楼梯上的晴彦的质问:

晴彦(格外沉稳的语气):你做的事情,谁知道了。

凛子:……

晴彦:在什么地方吃的饭,在哪家旅馆住宿,当然,还有那个男人是谁,这些都一清二楚的了。

凛子:……

晴彦(打开报告书似的文件夹):这里都有非常详实的材料,你很快乐吗?或许还做出了更恶劣的事情吧!

凛子:……

晴彦:只要没有离婚,你就仍然是我的妻子。

晴彦转身返回书房。

凛子直挺挺地站在原地没有动,只是朝着晴彦的背影,仿佛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似地说——

凛子:要换洗的衣服,有吗?

这段场景一直是晴彦很威严地责问和表态,相反,凛子却一直默不作声,到了最后,她才说了一句话,而且,这句话与丈夫所说的问题毫无瓜葛。从此不难看出凛子的心态和性格,她不爱晴彦,但又不能不关心晴彦,不能不敬重晴彦。面对晴彦的发问,她既觉得自己没错,又觉得自己有对不住的歉意,结果,最后,趸出了个“要换洗的衣服,有吗?”这句话不难看出凛子的矛盾心态,不难看出她深沉的内向性格,她的这种性格与晴彦坚毅、沉稳但又开朗的外向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常说,性格和个性是别在人身上的徽章,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性格和个性又从何来看呢?显然,人物之间的文学对白语言是考察性格和个性的一个有效办法。不同性格和个性的人,在不同场合中,其语言对白的表达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不管其怎样变,最本质的东西不会变,他的对白总要受思维定势的左右,很少有人能例外。正由于这样的原因,影视艺术中主人公形象才能互相联系但又互相区别地存在。同样,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善于表演的影视演员,才能突破“本色演员”的演技束缚,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性格演员”。应当说,帮助他实现这个演技大飞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富于影视艺术主人公性格和个性色彩的文学对白语言。

(2)运用对白,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交代情节的进展状况,说明情节的可能发展方向,暗示故事发展的最后结局。再以日本影片《失乐园》为例:

两个人的房间:

久木和凛子拿着玻璃杯,紧紧地依偎着在饮红葡萄酒。

凛子:咱们俩能就这样拥抱着死去的话,那该多好呀?

久木:我也这么想过,现在更加……

凛子:对,我也是。现在这样最好,我觉得,现在是我人生中的最高境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