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史第四版 > 第十一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第2页)

第十一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第2页)

(五)语言实验、话语游戏

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中,作品的内容、意义被消解之后,创作重点转向写作自身,语言也由此而成为创作的中心。他们认为语言本身就具有意义,无需借助对现实的描摹或情感的表达,“语言就是目的”。他们常常沉醉于语言文字、技巧手法、叙述话语方面种种新奇怪诞、花样无穷、无休无止的创新实验之中。他们或者热衷于对传统文学和经典作品的模拟戏仿,以消解神圣、解构经典;或者把作品的写作过程作为创作内容,对创作的虚构性进行揭秘;或者以纯粹的文字排列组合、词语的并置搭配为乐;把语言文字、叙述话语方面的创新实验作为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从而使写作回归自身,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一特征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荒诞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荒诞是西方当代哲学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本质揭示,对于当今生活于西方世界的人们来说具有世界观性质。因此,在现代主义文学中不乏对荒诞主题的表现,但它往往是以合乎逻辑的形式、结构,清晰完整的情节和性格明确的人物形象,表现世界的荒诞;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以反小说、反戏剧的荒诞手法,表现荒诞的思想内容,荒诞的形式、手法与荒诞的思想内容相一致。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概况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世纪末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经历了一个由发端到发展、衰退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20世纪5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端、兴起阶段。30年代末在法国诞生,40-50年代之交盛行文坛的存在主义文学,前承现代主义余脉,后启后现代主义先河,是西方文学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桥梁。这一时期,萨特、加缪、波伏娃等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秉承克尔凯戈尔等人开创的文学与哲学结缘、以文学传播哲学的传统,创作了许多存在主义小说、戏剧和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宣扬“世界荒诞、人生痛苦”、“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哲理观念为宗旨,表现形式、手法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熔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于一炉,对存在主义哲学在西方的传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对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新小说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

50年代,存在主义席卷欧美,受其思想影响,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相继登场,并迅速波及欧美各国。

荒诞派戏剧诞生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法国,随后流行欧美各国。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采用反戏剧的形式、荒诞的手法,如非逻辑的结构,支离破碎、荒诞离奇的舞台形象,颠三倒四、毫无意义的人物语言,表现存在主义世界荒诞、人生荒诞的哲理主题;因此我们不妨把它视作存在主义在戏剧舞台上的变种。其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作家尤金·尤奈斯库、塞缪尔·贝克特、阿瑟·阿达莫夫,美国作家富兰克林·阿尔比和英国作家哈罗尔德·品特等人。荒诞派戏剧60年代在欧美剧坛风行一时之后,逐渐走向衰微。

与荒诞派戏剧同时出现的还有法国的新小说派。新小说派是以反传统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它不仅反对传统小说编织、虚构故事,以故事性吸引读者,主张故事淡化,割裂、撕碎情节;否定传统小说以人物为中心,主张以“物”来代替作品中人的地位;同时也反对文学承担社会职责、表现某种预先既定的意义,推崇形式技巧,认为作家的职责就在于构造作品,作品的意义寓于形式之中。在创作上,注重写“物”、心理描写独特、时空交错、迷宫式结构、追求文字结构变化是其突出特色。新小说派的主要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莉·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罗德·西蒙等人。新小说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罗伯格里耶为代表的“客观小说”和以萨洛特为代表的“内心小说”两种不同倾向。新小说创作在50、60年代达到**,70年代逐渐走向深入,80年代余绪犹存,是诸种后现代主义文学派别之中流传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

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坛,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出现了垮掉派、黑山派、自白派、纽约派、深层意象派等后现代主义诗歌派别。

“垮掉派”又称“垮掉的一代”、“鄙德派”,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并波及欧美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一批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动**不安的社会现实感到强烈不满,自发形成一场无政府主义性质的反抗运动,即“垮掉的一代”运动。这一运动在50年代达到**,60年代逐渐衰退。“垮掉派”文学就是这场运动在文艺领域的表现。文学创作上,他们批判否定资产阶级文明和传统的道德规范,抨击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甚至对整个社会和国家予以否定;他们反对描写英雄和英雄行为,其作品多以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为表现内容,发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与愤怒;他们打破各种文学体裁的界限,采用意识流等表现手法,着力表现人物的感觉、印象、欲念和思考;作品结构自由凌乱,语言粗糙、生涩。代表作家是杰克·凯鲁阿克和艾伦·金斯堡,以及威廉·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等人。

黑山派因当时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而得名。他们认为诗是“能的结构”与“能的放射”,倡导写作所谓的“放射体”诗歌;主张快速写作,以与呼吸相应的“音乐片语”取代传统的韵律诗节奏;朗诵诗歌,以及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以此对抗艾略特等人所代表的繁冗、精致的学院派诗风。50年代后期,黑山派诗人和垮掉派诗人汇合,在诗坛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拉丁美洲,30、40年代业已萌芽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也逐渐兴起,50年代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落地不发达地区绽放的一枝奇葩。

60、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走向成熟、高峰阶段。在50年代出现的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在这一时期依然势头正盛,新作不断。如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创作出《啊!美好的日子》(1961)等一批重要剧作;1969年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荒诞派戏剧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由此把荒诞派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新小说派作家克罗德·西蒙的代表作《佛兰德公路》(1960)也发表于这一时期,此后他还发表了《历史》(1967)等新小说作品。此时西方文坛黑色幽默、元小说等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文坛崛起,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也在此时走向顶峰。

“黑色幽默”形成于60年代的美国,它同荒诞派戏剧一样,都是存在主义思潮的产物,因而又有“荒诞小说”之称。黑色幽默是一种思想情绪上的“黑色”与幽默的结合。它是以喜剧的形式、玩世不恭的态度表现悲剧的内容,因此,又有人把黑色幽默称作“变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大祸临头时的幽默”。与其他文学思潮流派不同的是,黑色幽默没有什么宣言书和明确的文学纲领,对于“黑色幽默”这一称谓作家们也未必承认,它只是评论家和社会舆论加在这批具有共同特色的作家身上的一个标志。

黑色幽默文学的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存在即荒诞”的思想,以及宿命论、不可知论的观点是黑色幽默小说的思想核心。艺术上它主要取法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等一些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流派的创作技法和经验进行创作。故事的荒诞性和寓意性、“反英雄”人物、“黑色”幽默风格和“反小说”的形式是其创作上最突出的特色。其主要代表作家有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詹姆斯·珀迪等人。黑色幽默小说在60年代美国风靡一时之后,70年代即告消歇。

与其他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所不同,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等人并不认同“魔幻现实主义”这一称谓,而喜欢用“真正的写实主义”自命。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看来,拉美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神奇的自然、信仰和文化传统,充满种种神奇的梦幻和预感,拉美大陆与其他大陆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种“神奇现实”;它不是作家想象和幻想的产物,而是生活本身具有的风范和姿态。魔幻现实主义就是采用现实主义方法并借用现代派的手法、技巧,描写拉美“神奇现实”的产物。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批判、忧患意识;把现实与幻想、魔幻有机融合;创作上,大量采用意识流、时空交错、象征、比喻、暗示、借代手法进行创作,重要代表有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等人。

元小说又称“自我意识小说”,或“关于小说的小说”。它常把小说的创作过程作为小说的内容,叙述者不时跳出来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有意暴露小说虚构的痕迹,以揭示文本及现实的虚构性质;艺术上大量采用戏仿、反讽、拼贴等手法进行创作。早在20世纪前半期,欧美文坛就有许多作家,如法国作家纪德、英国作家赫胥黎、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写出不少具有元小说风格的作品;博尔赫斯创作的《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堪称经典之作。60年代之后,元小说盛行一时,许多作家纷纷进入元小说创作队伍,写出大量的元小说作品。其中,最有名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1962)、约翰·巴思的《迷失在开心馆中》(1968)、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1962)、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和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1979)等等。

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文学衰微、衍生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是一个泛后现代主义化时期。这一时期的欧美各国,除新小说派在1985年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掀起余波,出现新新小说派、垮掉派在80年代出现后垮掉派之外,其他种种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大都走向衰微。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向拉美和一些东方国家播散。魔幻现实主义此时依然势头不减,成为拉美各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在俄罗斯以及日本、中国一些东方国家,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开始流行。如日本60、70年代萌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出现村上春树等一批新锐作家。中国也在80年代后期出现马原、残雪、洪峰、刘索拉、徐星等一批先锋派作家,他们的创作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征。

思考题

1。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同。

3。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派别、特征与代表人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