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现代国际礼仪李晶 > 第三节 美洲国家礼俗(第1页)

第三节 美洲国家礼俗(第1页)

第三节美洲国家礼俗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美洲现有35个国家,面积约为4206。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8。4%;人口约9亿,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

(一)阿根廷

阿根廷全称阿根廷共和国,面积约为278万平方千米(不含马尔维纳斯群岛和阿主张的南极领土),人口约为4000万,多为欧洲人后裔,天主教是其国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庆日是5月25日。

1。社会与文化

多数阿根廷人有着欧洲血统,其文化有别于欧洲、印第安文化混杂的其他拉美国家,所以,在文化和情感上,阿根廷人往往显得更像欧洲人,而不像拉丁美洲人。

家庭是阿根廷人社会生活的中心,大家庭观念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家长备受尊重,但也要负起关心、照顾家庭成员安全、就业等问题的责任,并负责维护个人和家庭的荣誉。荣誉是家庭的生命,它影响着家庭的日常生活和事业发展。

阿根廷宪法保障宗教自由,除国教天主教之外,其他世界性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也纷纷在该国立足扎根。

阿根廷人生性热情、直爽、开放,同时又能在交际中表现得圆滑和委婉。此外,他们的交际距离比较小,并喜欢在交谈时相互触碰。

2。社交礼仪

阿根廷人见面问候的形式很正式,通行握手礼,并伴以目光交流和微笑;年龄、身份、地位低的人先问候尊长;交际过程中一要直保持目光交流以显示自己的兴趣。通常阿根廷人喜欢通过第三者介绍来相互认识,所以,在一些小型的聚会上,应当等主人把你介绍给大家,而不必急于自我介绍。

在阿根廷,赠送礼物颇为流行。但不要送刀具、剪子等,因为那暗含着“绝交”之意。收礼者会当面打开礼物。

3。餐饮礼仪

应邀到阿根廷人家里做客,应为女主人带点礼物。因为进口酒的税额很高,所以,能为主人送上一瓶进口美酒,必能大受欢迎。

客人要衣着得体。男士一般穿正装、打领带;女士可穿长裙、套裙或套衫。客人应比约定的时间晚到30分钟至45分钟,准时到达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主人可能对餐会有座次安排计划,所以客人应按主人的安排就座入席。刀叉的使用遵从欧洲传统,始终左手持叉、右手持刀;用餐过程中,要始终把双手放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但不能把双肘支在桌子上;要在主人祝酒之后再开始饮酒。阿根廷人可能有许多有关添酒方面的讲究或禁忌,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不要亲自动手为自己或他人添加酒水。用餐完毕,应在自己的食盘里留下少许食物,表示自己吃饱了。此时,应把刀叉并拢、叉齿向下横放在食盘上,刀叉手柄朝向右方。

餐会次日,应打电话向主人致谢。

4。习俗禁忌

阿根廷人重视着装,男子出门时都要穿好西装;在公共场合脱掉上衣会被视为行为不雅。不喜欢灰颜色,一般人都看不惯这种色彩;送礼忌送手帕,因为手帕会招致悲伤;忌送衬衫、领带之类的贴身物品;忌讳**,因为**为丧葬所用,是令人悲伤的“妖花”;禁止市场在星期五出售牛肉;也禁止餐馆供应牛肉,因为阿根廷政府规定:每个星期五为“禁肉日”。

与阿根廷人交谈,避讳军人干政、马岛战争、白人与土著人的关系等话题。

(二)巴西

巴西,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面积约85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9亿,多数人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首都巴西利亚,国庆日是9月7日。

1。社会与文化

巴西民族众多,文化多样。居民大致分为白人、混血种人、黑人、印第安人和亚洲裔人。其中白人占多数,是欧洲移民的后裔。1888年,巴西废除奴隶制,加快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家庭是巴西人生活的中心,以家庭为中心也是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虽然现在的家庭结构正在改变,但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巴西家庭一般规模比较大,家庭成员关系密切。巴西人认为裙带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各民族相互融合,但巴西仍然存在阶层制度,有些人是种族主义者,社会歧视也仍然存在。在巴西,肤色决定阶层。通常棕色人种在经济上和社会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多从事女佣、司机等工作;而中、上层人士很少与底层人民来往。不同层次人士的工资相差悬殊,他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也因此而大不相同。虽然其宪法规定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歧视妇女的现象普遍存在。

巴西人的民族性格有两大特点:一是坦率豪放,喜欢直来直去;二是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巴西人能歌善舞,桑巴舞举世闻名。

巴西印第安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印第安人在重要场合上会头戴羽冠,显得格外威严、雄壮;他们有在身上涂色的习惯,每种颜色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象征勇猛和似火的爱情,白色代表年轻,黑色则象征不幸。

2。社交礼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