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外国文学史下册电子版 > 二恶之花(第1页)

二恶之花(第1页)

二、《恶之花》

1857年出第一版时,《恶之花》收诗100首,后被法院勒令删除6首。1861年波德莱尔亲自编选第二版时,增收32首,共126首。诗人死后第二年(1868年),其生前好友戈蒂耶主持编订了第三版,收诗157首。《恶之花》中的诗写于1840—1861年,其中一部分曾在刊物上发表过,大部分是在结集出版时才公之于世。全诗除代序《致读者》一诗和25首增补诗外,共分6个部分。

《致读者》中说:愚蠢和错误,罪孽和吝啬占有我们的头脑,折磨我们的肉体,恶魔牵住了操纵我们的线,使我们一步步堕入地狱。有一只最丑、最凶、最脏的野兽,在吞食全球。伪善的读者,我的同胞,我的兄弟,你认识的妖怪就是无聊,即厌倦、失意、忧郁。

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抒发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以及渴望摆脱忧郁的理想,按照艺术诗篇、恋爱诗篇、忧郁诗篇的顺序排列,共收诗88首。诗中说,由于上帝的意旨,诗人诞生到这烦恼的世界,受到母亲的诅咒、世人的嫉恨,还有疾病、贫困、懒惰、厄运一齐加到头上。他试图经由美的追求和爱的陶醉排除他的忧郁,但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第二部分《巴黎风光》包括18首诗。诗人的目光从内心转向外部世界,试图通过静观城市的景色,倾听人语的嘈杂,来排遣内心的苦痛。但现实的丑恶与悲惨,只能使人感到十分震惊和失望。

第三部分《酒》包括5首诗。诗人求助于酒,希望用苦难、汗水和阳光酿成的酒能产生诗,能壮胆,能实现理想,能给孤独者以希望,能让情人们在醉意中飞向梦的天堂。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这虚拟的“人造天堂”中实现。

第四部分《恶之花》包括12首诗。诗人深入盛开着恶之花的地方去体验,这地方就是盛放卑劣情欲的人之心灵。他在罪恶之国漫游,得到的是绝望、死亡和对自己沉沦的厌恶。

第五部分《叛逆》包括3首诗。绝望的诗人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对天主发出反抗的叫喊,指责上帝是一个暴君。可任他怎样大声疾呼,天主也不理睬。

第六部分《死亡》包括6首诗。虽历经百般探求而烦恼仍不可解,于是诗人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游行”,死亡也就成了最后的“安慰”和“唯一的希望”。诗人把死神比作“老船长”。

波德莱尔曾说《恶之花》“是一本有头有尾的书”。诗集从开卷第一首“在最高之神的命令之下,诗人降生到这个烦恼的世间”,到最后生命结束,开始新的航行去寻求他向往的无限境界,遵循着一定的结构原则,即逐步展示诗人为摆脱精神和肉体上的苦痛所做的努力,以及贯穿整个人生历程的空虚和失望。《恶之花》是一篇作者坦诚的自白,是一次冷静的自我解剖。它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打开了一个在黑暗社会的重压下,渴望和追求着美、健康、光明、理想但终又未能摆脱沉沦和颓废的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那里面既有着与这个社会相对立的东西,又有着这个社会所烙下的肮脏丑恶的印痕;既有积极的愿望,也有颓废的态度和悲观的结论。

《恶之花》的描写对象是以往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其中所呈现出来的大多为丑恶的东西。蛆虫、瘟疫、脓血烂疮、弯腰曲背的怪物、无唇的面庞、无齿的牙龈等不堪入目的丑恶之物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在《腐尸》中,诗人这样描写横陈街头的女尸:“腐败的肚子上苍蝇嗡嗡地聚集黑压压一大群蛆虫爬出来,好像一股黏稠的**,顺着活的皮囊流动。”以往诗歌的传统题材,诸如田园景色,异国风光、甜蜜爱情、神话传说、宗教故事等在这部奇葩的诗集中都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形象体系:霉气熏天的下等旅馆,流着香料的妓院,打着哈欠的兵营,阴森凄凉的街道,这些邪恶、下贱、病态、丑陋的形象构成了《恶之花》的基本元素。在“恶中掘美”这种全新的审美观指导下,诗人以丑为美,化丑为美,找到了全新的表现对象——丑恶的社会现实。

作为“感应论”的第一次艺术实践,《恶之花》乃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象征手法全面而出色地运用使其成为象征主义诗歌的典范。在诗作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有多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一,通过暗示来识读奥秘。这是《恶之花》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如《信天翁》中的信天翁与天空、海员的关系和诗人与超现实、现实的关系对应,由此构成象征。诗人属于超现实的领域,犹如信天翁属于天空。这“碧空之王”在那儿才有自由,才得以显现美的华彩。一旦落到现实,身被物役,就失去了自由,美就变成了丑,被人嘲笑,变成了悲剧性的喜剧角色。作者以信天翁这个象征形象暗示出富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抽象思考。其二,通过具象描绘破译抽象情思。这也是诗人常用的方法之一,如在《忧郁之四》一诗中,生存如囚居,愿望如蝙蝠,反抗如大钟,结果是棺材。诗人选用了一系列令人压抑、作呕的意象来外化内心感受,整个大自然成了牢笼的象征。在这里,诗人把抽象概念物象化,使难以捉摸的情感获得了具象的形态,以实写虚,以有形写无形,从而使作品的含义更加丰富、复杂、深邃,更富有哲理性。其三,从联想产生形象。联想是象征的基础,象征是联想的一种方式。所以,《恶之花》中联想的诗句比较普遍,有的甚为奇特,如《黄昏》,夜幕降临,诗人马上联想到这是抚慰劳动者的时刻,继而又联想到这是罪恶蠕动的时刻,甚至联想到是死亡之神临近的时刻。这些联想实际上都指明了黄昏的象征意义。它们与不同的人所构成的关系便成了这首诗的内在结构,由这些联想形成对照性的几个大块面,诗人在雕塑这几个块面的同时,把哲学的沉思、生存价值的探索都镂刻在上面了。

波德莱尔是一个典型的苦吟诗人。他十分讲究字斟句酌,追求幽深的意境、生动的形象、深远的寓意。在《恶之花》中,虽然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诗歌创作方法,但同时他也继承了古典诗歌明晰稳健、音韵优美、格律谨严的特点。

思考题:

1。波德莱尔为什么被西方现代派尊为鼻祖?

2。《恶之花》是怎样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

3。《恶之花》是怎样运用象征这种创作方法的?

4。如何理解波德莱尔“恶中掘美”的美学理念?

5。试谈波德莱尔的“通感”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共通之处。

原典选读

《恶之花》(节选)

(法国)波德莱尔

告读者

读者们啊,谬误、罪孽、吝啬、愚昧,

占据人的精神,折磨人的肉体,

就好像乞丐喂养他们的虱子,

我们喂养着我们可爱的痛悔。

我们的罪顽固,我们的悔怯懦;

我们为坦白要求巨大的酬劳,

我们高兴地走上泥泞的大道,

以为不值钱的泪能洗掉污浊。

在恶的枕上,三倍伟大的撒旦,

久久抚慰我们受蛊惑的精神,

我们的意志是块纯净的黄金,

却被这位大化学家化做轻烟。

是魔鬼牵着使我们活动的线!

腐败恶臭,我们觉得魅力十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