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六岁时即登台演出,被誉为神童。1763—1766年在父亲的陪伴下在欧洲巡回演出,声名大噪。从儿童时就开始谱曲,乐思有如泉涌,创作有《费加罗的结婚》、《唐乔万尼》、《魔笛》等多部歌剧,交响曲四十一部以及协调曲、奏鸣曲、多部教堂音乐等,《安魂曲》(1791)是他最后一部作品,未竟就遽然而逝。
莫扎特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心情好,需要安静,尽可能是单独一个人。他说,“我不知道,我的灵感从何而来,但是当我不受干扰时,乐思便源源不断。它们慢慢地形成了一个轮廓,到最后整个建筑便完成了”。简直不可思议,这到今天依然是音乐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
有一天,理查德·施特劳斯与英国朋友、年轻的A。M。汉德逊一道去听音乐会,会上演奏了莫扎特为十三件管乐器写的《嬉游曲》。“多么出色的杰作!”施特劳斯说道:“这么不可思议的简单、自然……可却有这么大的效果!”年轻的英国人大胆地提出来:“为什么您不写类似的作品?”
“我好心的年轻人,”施特劳斯回答说:“莫扎特是世上所有的最伟大的天才。没有任何其他人能为十三件管乐器写出这样的嬉游曲。如果我谱写的话,我需要由一个一百二十个人组成的乐队!”
***
莫扎特不论在任何场合都率性而为,对什么礼仪、规矩都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这大概是由于儿童时期经常在欧洲各国宫廷演出受到宠爱甚至是溺爱的缘故。
有一次,约瑟夫皇帝的一位将军对莫扎特的这种不拘小节感到不满,于是请皇帝对莫扎特进行规劝。皇帝笑了,并对这位将军说道:“您让莫扎特安静吧。我可以每天制造出一位将军,可永远制造不出另一个莫扎特!”
***
安东·沙赫特纳尔在莫扎特儿童时代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他有一把名贵的小提琴,被小莫扎特称为“黄油提琴”。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很美很柔和。有一天莫扎特对他说:“您的小提琴比我用的低四分之一音。”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但莫扎特的父亲对自己儿子所言却十分相信,他要求沙赫特纳尔用这两把小提琴先后演同一首曲子。在场的人听了之后,一致确认小莫扎特是对的,这两把小提琴确实是差半个四分之一音。
***
有一次莫扎特与埃马努埃尔·席卡内德尔[1]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聊天,两人谈及女人、爱情。
当席卡内德尔说到女人的不忠时,莫扎特蓦然冲到他的面前,扼住他的喉咙,喊道:“若是你同康斯坦查[2]有点什么,那就……”“我根本就没有说过她的坏话……没有,她是善良的、美丽的、出色的,你这个混家伙!”好几分钟了,直到有个陌生人路过干预,莫扎特才松了手。
***
莫扎特在布拉格的剧院排练他的《唐乔万尼》。突然间他敲了敲指挥棒,因为一个长号手吹错了。可这个长号手却顶撞他,并坚持说,这部分根本不应当这样吹,他作为一个长号手知道该怎么做。莫扎特对他说道:“您是对的。您从我这里学不到什么。我作为一个作曲家必须对这部歌剧做些改动。”随后他平静一下情绪,把这个部分做了改动。
莫扎特的《唐乔万尼》序曲一直没有写完,可剧院里的排练却已经开始了。在首演的前一天晚上,他决定要把他的这部歌剧结束。但他太疲倦了,于是他要妻子给他备一杯潘趣酒,并给他朗读童话,每当他工作时,他们总是这样做的。可这次也不管用了;他要睡一个小时,然后由妻子把他唤醒。康斯坦查并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她一直让他睡到清晨七点半。这时他精神抖擞,伏案疾书,在一个小时之后就完成了整个序曲。
***
1762年,莫扎特六岁,一天他在美泉宫给皇帝一家演奏,钢琴弹得好极了;皇后玛丽亚·泰莱莎宠爱得把他抱在怀里,搂着他的脖子亲吻,弗兰茨皇帝也在场,他说:“用十个手指弹,也并不是特别的技艺,若是把琴键蒙住,用一个手指弹,那才是艺术呢。”莫扎特从皇后身上跳了下来。要人用布把琴键蒙上,随之用一个手指弹了起来。“好像他一直就这样练习似的。”弹得那么完美。
***
1777年莫扎特的父亲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自己不知道,你的小提琴拉得有多好,如果你要能严肃认真地用心灵去演奏的话,你会是欧洲的第一小提琴家。”但莫扎特对钢琴的爱远胜于小提琴。
***
有一次莫扎特在宫堡剧院的演出中为年轻的女小提琴家莱基娜·斯特林纳扎奇做钢琴伴奏,皇帝约瑟夫二世也在场。两个人演奏莫扎特的B大调奏鸣曲,这首乐曲的小提琴部是莫扎特在这场演出的前一天晚上才完成并把它送到急不可耐的女提琴家手上的。尽管如此,演出十分完美。皇帝本人也能弹钢琴和拉大提琴,在演出后他想要这部乐曲的钢琴乐谱。但根本就没有。莫扎特乐谱架上空空如也。
***
在一部世界史上,如果说在两位大师之间的友谊纯真、至诚,从没有过纠结和不谐的话,那海顿和莫扎特就是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