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羽毛球的基本技术与战术
一、基本技术
(一)握拍技术
1。正手握拍技术(以下介绍的所有基本技术均以右手握拍者为例,左手持拍者则反之,图12-2)
(1)先用左手握住球拍的中杠,使拍框与地面垂直。
(2)张开右手,使虎口对准拍柄斜棱上的第二条棱线,此时眼睛从左至右可同时看见四条棱线,然后用近似握手的方法握住拍柄,拇指和食指贴在拍柄两侧的宽面上,其余的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3)拍柄与掌心不要握紧,应留有空隙。握拍的位置可视各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以球拍柄端靠近手掌的小鱼际为益。
图12-2正手握拍技术
图12-3反手握拍技术
2。反手握拍技术(图12-3)
(1)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将球拍柄稍向外旋,拇指顶贴在拍柄第一斜棱旁的宽面上,也可将大拇指放在第一、二斜棱之间的小窄面上,食指稍向下靠。
(2)击球时,靠食指以后的三指紧握拍柄,同时拇指前顶发力击球。
(3)为了便于发力,掌心与拍柄间要留有充分的空隙。
(二)发球技术
发球是运动员在发球区将球由静止状态,用球拍击出,使之在空中飞行,落到对方的接发球区的技术动作。发球作为组织进攻的开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主动或被动,以至赢球得分或丧失发球权。
1。正手发球
站在靠近中线一侧,离前发球线约1m左右的位置上。身体左肩侧对球网,左脚在前,脚尖向内,右脚在后,脚尖稍向右侧,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准备发球时,右手握拍向右后侧举起,肘部微屈,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球,举在腹部右前方,然后放开球,挥拍击球。击球时,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上。
2。反手发球
发球站位可在前发球线后10~50cm及中线附近,也可在前发球线后及边线附近。面向球网,两脚前后开立,上体稍前倾,身体重心在前脚上。右手臂屈肘,用反手握拍将球拍横举在腰间,拍面在身体左侧腰下。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球的两三根羽毛,球托朝下,球体或球托在球拍前对准拍面。击球时,前臂带动手腕朝前横切推送,使球的飞行弧线略高于网顶,下落到对方前发球线附近。
(三)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是羽毛球运动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接发球质量往往直接影响一个回合开始的主动与被动,应充分重视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接发球站位姿势:单打站位一般是在离发球线1。5m处(在右发球区则站在靠近中线的位置,在左发球区则站在中间的位置)。一般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脚微屈,收腹含胸,身体重心放在前脚上,后脚脚跟稍抬起。身体半侧向球网,球拍举在身前,双眼注视对方。双打接发球准备姿势和单打姿势基本相同,只是身体前倾较大,接发球时要站在靠近前发球线的地方。
(四)后场技术
一般将击球点高于头部的击球,称为上手击球。上手击球按其技术特点和球飞行弧线的不同,可分为高远球、平高球、扣杀球和吊球等。它一般在后场用来主动进攻或调动、控制对方,所以也称为后场主动进攻技术。
1。高远球
以较高的弧线将来球击到对方场区底线附近叫击高远球。
(1)正手击高远球:首先判断来球的方向和落点,侧身后退使球在自己右肩稍前上方的位置,左肩对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重心在右脚上。左臂屈肘,左手自然高举,右手持拍,大小臂自然弯曲,将球拍举在右肩上方,两眼注视来球。击球时,由准备动作开始,大臂后引,随之关节上提明显高于肩部,将球拍后引至头后,自然伸腕,然后在后脚蹬地、转体和腰腹的协调用力下,以肩为轴,大臂带动小臂快速向前上方甩动手腕,在手臂伸直的最高点击球。击球后,持拍手臂顺惯性往前下方挥动并收拍至体前。与此同时,左脚后撤,右脚向前迈出,身体重心由后脚移到前脚。
(2)反手击高远球:首先判断来球的方向和落点,迅速将身体转向左后方,步法到位后,右脚前交叉跨到左侧底线,背对网,身体重心在右脚上,使球在身体的右肩上方。击球前,由正手握拍迅速换为反手握拍,并持拍于胸前,拍面朝上。击球时,以大臂带动小臂,通过手腕的闪动、自上而下地甩臂将球击出。
2。平高球
平高球的弧线较高远球低、速度较高远球快。这是一种在较主动情况下运用的击球技术。同击高远球一样,只是在击球的一刹那,用力主要是向前方,使击出的球的弧线较低。平高球也可以用正手、反手击球技术来完成。其动作要领与正手、反手高远球一样,所不同处是最后用力主要向前方,而不是向前上方。
3。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