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学阶段多属于概念不清或在完成掷球技术时,上、下肢与身体配合不够协调。
(2)掷球时,往往在掷球距离较近时,容易出现球不是从头后经头上,用一个连贯掷球动作将球掷出。当企图往远处掷球时,容易出现单臂用力或用力过猛造成一脚离地。
(3)改变方向掷球时,往往出现身体不能正对出球方向。
纠正方法:
(1)可进行徒手模仿掷球的动作,也可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
(2)练习时,可把动作速率放慢些,掷球距离适当近些,着重体会并加深对技术的理解。
(3)可要求下肢蹬地力量适当减小,以做到协调用力。身体不能面向出球方向,在掷球时可把两脚改成前后开立。
二、基本战术
(一)比赛阵型
阵型的种类:为了适应比赛中攻守战术的需要,队员在场上的位置的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阵型是以队员排列的形状或数量命名的。人数排列由后向前,分成后卫线、前卫线和前锋线。守门员的职责是固定的,一般不作计算。
通常用的比赛阵型有:四二四、四三三、四一二三、四四二。
(二)局部战术
1。局部进攻战术:包括二过一配合、掩护、交叉换位等。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二过一配合。
比赛中两个进攻队员通过传球与跑位配合,突破一个队员的防守,称为二过一配合。根据传球和跑位的路线,二过一配合的形式有:斜传直插、直传斜插、斜传斜插(踢墙式二过一)、回传反切。这是突破对方,打开缺口最有效的方法。在比赛中,任何位置任何区域都可运用。二过一配合应注意:
(1)二过一配合的传球脚法以脚内侧居多,因为二过一配合一般都是短距离传球,脚内侧出球准确、平稳。
(2)踢墙式二过一配合的“墙”不应是原地静止的,而应是在快速跑动中调整位置,直接传球,以达到最佳效果。
(3)二过一配合的控球队员要有运球突破的意识和行动,给防守方以压力,把防守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要过早暴露二过一配合的意图,这样才能创造出二过一配合的局面,打乱对方的防守队形。
(4)二过一配合机会瞬息即逝,所以要求传球的方向、力量、旋转要恰到好处。特别是踢墙式二过一配合,第一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第二传的效果。
(5)第二传的时机是二过一配合成功的关键,既要根据同伴的跑速和位置,又要考虑防守的位置和动向。
(6)二过一配合第一传后,可多人插上,传球的第一插上者被保护补位的防守队员封堵后,可利用第二、第三插上者打间接二过一配合。
(7)回传反切二过一配合要考虑纵深距离。传球队员和反切队员尽量不在同一纵轴上传切,以免给传球和接球带来困难。
2。局部防守战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防守队员之间的配合方法。它是集体防守战术的基础。其基本配合形式有:保护、补位和围抢。这里只介绍补位。
补位是指防守队员弥补同伴在防守中出现的漏洞时所采用的相互协助的战术配合。在比赛中,通过同伴间的相互补位,可以有效地遏制和破坏对方的进攻行动,变被动为主动。有下列补位的形式:
(1)当前卫或后卫队员插上进攻退守不及时,临近的队员应暂时弥补他的空位,以防对方利用这一空当儿进行快速反击。
(2)当同伴被突破后,保护队员要及时补位防守,将球夺回来或阻断其进攻路线。被突破的队员应立即后撤选择适当的位置转化为保护队员。
(3)守门员出击时,后卫要及时回撤到球门线附近,弥补守门员的位置,防止守门员出击失误,对方突然射空门。
补位注意事项:
(1)防守队员能追上自己对手时,一般不要交换防守和进行补位。
(2)需要补位时,以邻近位置的两名队员之间进行相互补位,尽量避免牵动更多的防守队员交换位置,以免打乱防守队形。
(3)要保证罚球区及附近的危险区域不出现空当。
(四)全队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包括边线进攻、中间进攻和转移进攻。这里只介绍边线进攻。
当由守转攻时,获球者可将球传至边锋,发动边线进攻。经过局部配合突破后,将球传到中央,由其他进攻者包抄射门。比赛中,中间地区防守队员比较集中,边线地区防守队员相对少些,因此从边线进攻比较容易突破对方防线。
全队防守战术:包括区域防守、紧逼盯人防守、混合防守等。
比赛中采用区域防守和紧逼盯人结合的混合防守较多。人盯人防守优点在于对进攻队员紧逼,使其活动困难。但往往由于进攻队员有意识地交叉换位和策应而造成防守上较大的空隙,而结合区域防守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当进攻队员交叉换位时,防守队员可以交换看人而位置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