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孝经郑氏疏》、《尚书古文考实》刊行。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 14岁
开始治《晏子春秋》。[5]
堂兄刘师苍中举,对其激励甚大。
刘师苍,字张侯,刘寿曾之子,9岁时,父弃世,由刘贵曾抚养成人。贵曾视师苍如己出,“躬自督教,爱逾己子,食必同席,出必与偕,乡里播为美谈”[6]。在贵曾教诲下,师苍亦通家传左氏之学,并触类旁通,于学深有心得。
本年,山东巨野教案发生,德国派兵强占胶州湾;沙俄遣舰队侵占旅顺,要求租借旅大。
章太炎因与《时务报》中康有为门徒有隙,不满康之门徒倡立孔教、神化康氏等思想与行为,遂归杭,与宋恕、陈虬等人创立兴浙会,办《经世报》,任总撰述,连续发表《变法箴言》等时评政论文章,同时成为《实学报》主要撰稿人,连续发表《后圣》、《儒道》、《儒兵》、《儒法》、《儒墨》、《儒侠》、《异术》等比较儒学与诸子学的文章,接着又主笔《译书公会报》。
康有为《春秋董氏学》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印布,书中有把《公羊》“三世”说和《礼运》“大同”、“小康”说相糅合的迹象。康有为还撰《礼运注》,并赴北京上清帝第五书,继续请求变法。
谭嗣同《仁学》写成,并与黄遵宪、熊希龄等在湖南长沙成立时务学堂,聘梁启超任时务学堂总教习。
严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另出《国闻汇编》,严复《天演论序》在《国闻汇编》第二册刊出;严复开始翻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肄言》。
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刊行,凡三十卷,宗今文说。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设。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 15岁
3月24日(农历三月三日),父刘贵曾病故,终年54岁。
贵曾在世时,理家之余勤勉读书,昼夜辛劳,并以身作则,督率子弟,曾诲刘师培曰:“古语有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养身之要是在勤矣。”[7]此言对其读书治学影响极大,其一生勤奋,与父亲的教诲息息相关。
父亲去世后,虽家道日落,但仍一心向学,随母学《毛诗》郑笺、《尔雅》、《说文解字》诸书,并不时向堂兄刘师苍问学。“喜读周秦典籍,于学派源流反覆论次。”[8]
本年,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令,宣布变法(6月11日);但新政仅维持了103天,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再度“训政”,随后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章太炎年初应张之洞之邀到湖北筹办《正学报》,旋因思想不合离去。夏秋时节在上海《昌言报》任主笔,发表《书汉以来革政之狱》、《蒙古盛衰论》、《回教盛衰论》等重要文章,戊戌政变后避居台湾。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年初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刊行。该书认为孔子“作六经”,是改“乱世之制”,尧、舜等都是孔子改制假托的圣王;孔子创立“三统”、“三世”诸义,无非是“托诸行事以明其义”。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横滨创办《清议报》,梁启超主编。
严复所译赫胥黎《天演论》木刻本刊行。
张之洞著《劝学篇》,推行“先务本,次务通”的方针,得上谕嘉奖推广。
王先谦弟子苏舆编《翼教丛编》,“专以明教正学为义”,从思想、学术甚至文体上反对康、梁为代表的新学。
王国维22岁,到上海任《时务报》报馆书记,并进入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初识罗振玉。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 16岁
继续勤奋于学,“笃嗜左氏春秋,研经而外,并及子史,其答客难也,尝证穆王西征之事”,“出语惊其长老,记问冠于朋从”[9]。而且博览群籍,“内典道藏旁及东西洋哲学,无不涉猎及之”[10]。尤“以绍述先业,昌洋扬州学派自任”[11]。
另外,所读之书,如《东华录》、《扬州十日记》、刘宝楠《胜朝殉扬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以及王夫之的著作(祖父刘毓崧曾参与编纂王夫之全集并编写了王夫之的生平年谱,这予其以很大影响),颇含反满情绪,使得其很快形成传统种族意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华夷关系非常敏感。据其自述,20岁前便写出《扬民却虏录》、《读船山丛书札记》等著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2]限于资料,这两部著作的系年待定。
本年,山东义和拳首领朱红灯等举义。
章太炎在梁启超主编之《清议报》上发表多篇诗文,主要有《儒术真论》、《菌说》等,并东游日本,首次会见孙中山,夏秋间返回上海,旋赴浙江,编定论学论政的第一部专著《訄书》,包括文50篇,由梁启超题名,木刻印行。
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救大清皇帝会”,简称“保皇会”。
孙诒让完成《周礼正义》,凡八十六卷。
严复译约翰·穆勒《自由论》,将其题为《群己权界论》。
殷商龟甲兽骨文字始出土于河南安阳县之小屯。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 17岁
上半年,先后参加童生之县、府试。府试后,词学家冒广生(字鹤亭)恰在扬州佐阅试卷,取为第一名。[13]
诗《湘汉吟》,收入《刘申叔先生遗书》(以下简称《遗书》)之《左盦诗录》卷二《左盦诗》,诗题下注“庚子”,知为本年所作;初稿题为《古意》,发表于1905年3月25日出版的《国粹学报》第2期,署名刘光汉,收入《左盦诗录》卷四《左盦诗别录》,词句与收入《左盦诗》者有所不同。按《左盦诗》编定于1910年,所收之诗应为定稿。
本年,义和团遭镇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挟光绪帝西逃;唐才常“自立军”起事失败,唐被杀。
章太炎在唐才常于上海召集的中国议会上,反对以勤王为目标,剪去辫发,公开与清廷及保皇主义决裂,并为此撰《解辫发说》一文,以明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