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刘师培是国学大师吗 > 附录 刘师培学谱简编(第1页)

附录 刘师培学谱简编(第1页)

附录刘师培学谱简编

凡例

一、谱主生平,概以每年之月、日系之;因事不详,无法系以月、日者,则置于该年之末。

二、谱主所作诗、文,凡有撰著时日可稽,或经推敲大体可以确定撰著时日者,概以撰著时日系之;如撰著时日不详,则以发表日期系之;无法系以月、日者,系于全年之末。

三、谱主诗文中误植之字,以[]号纠正之,并将正字注于[]内。

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 1岁

6月24日(农历闰五月初二),刘师培先生出生于扬州城青溪旧屋(今东圈门14号及14—1号)。名师培,乳名闰郎,字申叔,一字鲁源,号左盦,曾改名光汉,化名金少甫,笔名光汉子、光汉人、世培、激烈派第一人、申、韦裔、豕常之裔、无畏等。按,师培、申叔,有师事于西汉经师申公培之意。

刘师培先祖“自溧水迁扬州,世为仪征人”。[1]按清代扬州府治,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该地位居江淮之间,大运河纵贯南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向为人才辈出之所,而且学术素来发达,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等皆为该地学者,有“扬州学派”之称。刘师培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都以治《春秋左氏传》而闻名,亦为“扬州学派”成员,其家门前署联“红豆三传,儒林趾美;青藜四照,宝树联芳”[2],可见其家风。

刘文淇,字孟瞻,生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于咸丰四年(1854年)。他科名不高,仅为优贡生,以课徒游幕为生。但由于其舅凌曙的教导与影响,加之本人的艰苦努力,故在经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为当时学界所推重。他一生精研《春秋左氏传》,著有《左传旧注疏证》、《左传旧疏考正》、《楚汉诸侯疆域志》、《扬州水道记》、《青溪旧屋文集》等传世之作。

刘文淇之子刘毓崧,字伯山,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于同治六年(1867年)。亦以课徒游幕为生,长于校书,居曾国藩、曾国荃幕中最久,任事金陵书局。一生科场不顺,仅以荐授八旗官学教习。继承父志,于《左传》之学多所发明,著有《春秋左氏传大义》,另有《周易旧疏考正》、《尚书旧疏考正》、《王船山年谱》、《通义堂文集》等传世。

刘毓崧共有四子:寿曾、贵曾、富曾、显曾。四子中以长子寿曾最有名。刘寿曾,字恭甫,生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也以游幕校书为生,助父校书多种。同光间两中副榜贡生,科名仅此而已。曾被保举知县,加同知衔。其志向仍在左氏之学,立意完成祖父刘文淇所未竟之《左传旧注疏证》,但虽殚精竭虑为之,亦仅整理到“襄公四年”而已,卒未成完璧。著作还有《南史校义集评》、《芝云杂记》、《文谱类释》、《传雅堂文集》等。

刘师培之父刘贵曾,字良甫,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早年曾佐父兄为文事,并游幕于南昌等地,后返扬州理家,与当地士绅一同助守令治事。为光绪丙子科、己丑恩科副榜举人,敕授文林郎。家学方面曾助兄寿曾作《左传旧注疏证》,遂通两汉古文家法。另有《左传历谱》、《尚书历草补演》、《礼记旧疏考正》、《抱瓮居士文集》等传世。其弟富曾曾忆及:刘师培初生之时,贵曾“热香神前,忽潸然下泣,予在旁言曰:生儿如愿,极喜庆事,何反感伤为?”[3]不知感伤何事。

刘师培之母李汝谖,系江都小学家李祖望之次女,通晓经史。李祖望,字宾嵎,通史博经,尤嗜六书金石之学,有《说文统系表》、《古韵旁证》、《说文重文考》、《小学类编》、《锲不舍斋诗文集》等传世。

刘师培之姊刘师铄,字卫仪,后适江都梅兆婍。

本年,中法战争,中国方面在福建、台湾的交战中损失惨重,福建水师几近覆没。

章太炎17岁,初读四史、《文选》、《说文解字》。

王先谦《续东华录》四百一十九卷成。

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年) 8岁

学《易》,已通《周易》的变卦法,“日变一卦”。[4]

按刘师培秉承家学,开蒙起便从母读经书,且聪颖异常,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故8岁便能研《易经》。

本年,芜湖、无锡、南昌、宜昌等地接连发生反洋教事件。

章太炎开始撰写《膏兰室札记》,于《荀子》、《管子》、《吕览》、《尔雅》、《周礼》、《礼记》、《史记》、《文心雕龙》等书逐条考释文句,并涉及西学。

康有为开始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聚徒讲学,撰《长兴学记》以为学规,主张于义理、考据、词章外增加经世之学。康之《新学伪经考》亦刻成,谓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刘歆“饰经佐篡”,身为新臣,系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

王先谦《荀子集解》刊行。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 11岁

初习诗赋,先为试帖诗,又作《水仙花赋》。秋日,在其姐戏命下,曾在半日内作成咏凤仙花之绝句60余首,次日补足百首,被亲友誉为神童。

本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局对中方极为不利;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章太炎始交夏曾佑。夏喜谈今文经,张《公羊》说,与章相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被余联沅、安维峻参劾为“非圣无法”,两广总督谕令自行焚毁。《新学伪经考》被毁版。康有为赴桂林讲学。

梁启超在北京治算学、历史、地理等,与夏曾佑居所相距较近,时常聚会论学。

廖平《古学考》刊行。

朱一新卒,有《无邪堂答问》存世。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 12岁

勤奋于学,已读毕“四书”、“五经”。

本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马关条约》订立,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康有为在京联合各省会试举人1300余人,发起“公车上书”,请求皇帝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康有为在北京创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又在京、沪组设强学会,在上海刊《强学报》。

严复译出赫胥黎《天演论》,并有非正式刊本。又著《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先后发表于天津《直报》。

热门小说推荐

真武狂龙
暮雨尘埃真武狂龙
...
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小黑黑会挥花从纯阳功开始加点
...
恶魔公寓
黑色火种恶魔公寓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