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室内乐作品推荐 > 第十五讲 斯美塔纳 德沃夏克从伏尔塔瓦河到新大陆(第2页)

第十五讲 斯美塔纳 德沃夏克从伏尔塔瓦河到新大陆(第2页)

※德沃夏克的出生地,位于布拉格以北25公里的纳拉霍泽维斯

他的室内乐作品以4首钢琴三重奏、15首弦乐四重奏、一首弦乐六重奏、4首弦乐五重奏和1首钢琴五重奏为重。在钢琴三重奏作品中,以《E小调第四钢琴三重奏“杜姆卡”》(Dúmky,op。90)最常被演奏。名称中的“杜姆卡”来自捷克语“Dúmka”,是流传在捷克和乌克兰地区的民间叙事诗,通常以弹拨乐器伴奏。这首三重奏有6个乐章,结构庞大。音乐有如同史诗般的悲剧性气质。第一乐章更像是一首序曲,蕴涵强烈的戏剧性。这一乐章带有二元性格,首先是悲悯感伤的情绪,以小提琴独奏开始,速度徐缓,然后是钢琴上开始的兴奋的音型,小提琴一连串下行,活泼欢快,整个乐章都处于两种气质的交替中。第二乐章也是类似的布局,只是两种气质各自都有相对独立的大的段落,开篇是大提琴上忧郁绵长的旋律,后来则变为钢琴和小提琴上舞蹈性的热烈气氛。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的主题都带有民间曲调的韵味,第三乐章以行板速度开始,并以主题展开变奏。第四乐章在抒情的主题中插入对比性的舞蹈性段落,钢琴和小提琴极富光彩。第五乐章也充满了华丽的展示,钢琴上的线条如同韦伯的《邀舞》中的舞曲主题,后面不乏热情和冲动,小提琴上也有精彩的呈示。第六乐章则如同第一乐章般徘徊在两种不同性格的气质中:抒情沉稳和有力而慷慨。德沃夏克的作品的曲式结构,有时被批评为缺乏合理的安排或冗长啛唆。但这首三重奏作品,却有着对传统固定模式的突破以及紧凑多变的布局。各个主题的安排和搭配尤其充满想象力,效果不凡。

※每年一度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成为捷克音乐生活的亮点。图为圣维图斯教堂的音乐会盛况

德沃夏克浪漫精致的音调在几首为弦乐而作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Op。75的一套4首曲子有两个配器版本,编号75的称为《微型曲》(MiniaturesDrobnosti),采用两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的不同寻常的配置,而据此改编的另一版本(op。75a)采用钢琴与小提琴,称作《浪漫曲集》,因其优美的曲调而大受欢迎。初听之下(尤其是第一曲)你会怀疑这是20世纪的流行曲调或是电影配乐。《小品曲》(Bagatelle)是一种轻松、诙谐,有时带有短小的炫技性段落的器乐体裁,贝多芬曾作有3套这样的作品,德沃夏克的5首《小品曲》(op。47)可能受此启发而作。这套作品是为两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风琴(Harmonium)而作,带有捷克民间音调和节奏的回响。富有特色的风琴,加之大提琴,为整个音乐的低音区带来自始至终的嗡鸣声,5首曲子性格各有不同(只有第一曲和第三曲谐谑曲采用相同的音调)。

※1893年,在美国,德沃夏克从纽约抽身前往爱荷华州的斯比维尔,一个捷克人聚居区。今天在斯比维尔还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描述德沃夏克第一天到达斯比维尔,来到『土耳其河』畔情形的画作

D小调小夜曲(op。44,为木管和弦乐而作)不如德沃夏克另一套弦乐小夜曲(op。22)出名,但仍然包含了他最优美的一些旋律。这部作品更像是100年前维也纳的遗风,但不完全是,随着音乐进行,听者会感受到其混合了捷克民间气息与精致的洛可可式氛围的笔触,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的“三声中部”被置以“富里安特”(Furiant,波希米亚民间舞蹈)的风格。末乐章则在波尔卡的节奏型上施以古灵精怪般的音调。为钢琴和小提琴作的G大调小奏鸣曲“印第安哀歌”(op。100)与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作于同年(1893),是德沃夏克作品中美国风格的又一体现,如标题所示,这里更多的是印第安素材的应用,而非种植园的黑人灵歌。这首四乐章作品中,只有第二乐章带有“哀歌”的气质,其他乐章则在五声音阶的舞蹈性律动中显示出印第安人特有的乐观和阳刚之气。

德沃夏克的15首弦乐四重奏,显示出他的创作趋于成熟的轨迹,特别是前几首作品。而第十二四重奏则标志着他的创作到达一个顶峰。这部作品同作于1893年,完成于《新大陆交响曲》后,虽然在感情上与这部交响曲有着共同的联系,但音调上更为清新质朴,是他最经常被演奏的一首四重奏作品。这年夏天,他从繁忙的国立音乐学院的教学中暂退,从纽约抽身前往爱荷华州的斯比维尔(Spillville),一个捷克人聚居区,这里有着令他熟悉的语言和风俗,甚至可以吃到家乡的食物。这种一刻不停的强烈对比,令他时时保持着新鲜的创意。

F大调第十二弦乐四重奏“美国”(op。96)只用了很短时间便完成了主体写作。第一乐章开始,短暂的引子后,中提琴上奏出一个清新脱俗的旋律,使人如沐春风,小提琴接过后音响变得缜密厚实。这一主题的魅力来自于五声音阶——无论是在捷克的民间曲调,还是印第安人的音乐,或是黑人的灵歌旋律中,都可以找到五声音阶的身影。德沃夏克以这样的音调表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却不局限于某一地域和民族,显示出成熟的大师手笔。第二主题转缓,仍然是类似民歌式的主题,甚至带有民间歌手歌唱时即兴加入的富于特色的短小装饰音。但这些旋律都是德沃夏克自创的,民间音乐带给他灵感,他的天赋能够据此衍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旋律,不能不让人为之折服。

※有点类似『唐人街』对于中国人的感觉,斯比维尔有着令他熟悉的捷克语言和风俗。图为当地的圣温切劳斯教堂。在此暂居期间,德沃夏克经常来此弹奏管风琴

※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其间的劳动力全系黑人奴隶,他们自遥远的非洲大陆带来了不同的音乐元素,并在本土落地生根

第二乐章的主题似乎是黑人灵歌和福音音乐的回响,好像来到了南方种植园炎热的收获季节(通常在每年8月末9月初),劳作了一天的黑奴终于能够躺下疲惫的身躯,点点的繁星和萤火虫的光一道明灭闪烁,浮尘和棉絮在仍然有些灼热的空气中飘**,秋虫嘶鸣中似乎间或有棉桃裂蕾的轻微响声……黑暗的角落不知是谁唱起了一曲歌谣,声音很轻,却传得很远,接着便从不同方向传来唱和的声音,又有人接着旋律唱下去……这一乐章便一直处于这一音调的变形与发展中,模仿福音音乐中的“唱和”。尽管带有“美国”的标题,作为纯器乐曲,你仍然很难限制自己的想象,这样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许是面朝遥远的非洲大陆,也许是飘向捷克茂密的森林旁的小木屋……

第三乐章“谐谑曲”开始奏出的清新活泼的旋律,主体用到了五声音阶中的4个音,随之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更为清越闪亮的音型,似乎是从开始的音调变形而来(变为六声音阶),整个谐谑段的拉奏带有民间小提琴[1]的特色。而主题音型据说是来自于德沃夏克听到当地鸟儿啼啭的调子。第四乐章开始,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以带有切分音的,富于律动的节奏型引出第一小提琴上欢快跳跃的旋律,不得不说一句:它还是五声音阶的,与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采用一样的音阶调式,可以看到德沃夏克统一的布局和富于逻辑的安排。欢快向前的旋律甚至带有傻里傻气的执拗的重复音型。兴高采烈的韵律持续不减,中间偶有小调的哀伤或忧郁的段落,但总是很快就回到充满律动的主题音型上。这部作品也是德沃夏克所有室内乐作品中最常单独上演的曲目,虽然与《新大陆交响曲》气质不同,但同样常被作为民族乐派风格的典范之作。

※黑人在劳作间隙,以音乐娱乐。德沃夏克的《『美国』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似乎是黑人灵歌和福音音乐的回响……

德沃夏克共作有两首A大调钢琴五重奏,一首是早年的作品(op。5,三乐章),生前未发表;另一首是为人熟知的杰作(op。81),作于他46岁时(1887)。这首五重奏有4个乐章,几乎是交响曲一般的容量(演奏时长40分钟)。第一乐章,在钢琴晶莹的伴奏下,大提琴奏出一个宽广抒情的主题,极为优美,紧接着一段热闹喧嚣的音调插入进来,打断了优美的歌唱,曲调变得越来越热烈,随后才逐渐缓和下来,主题旋律又回到了小提琴上,略有变形,以甜美的音色谣唱,随后又是炽热的节奏和音调。第二主题从中提琴上奏出抒情的旋律和舞蹈型的节奏。这个乐章的两个主题都在其后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近乎疯狂的急速的段落不时插入进来。庞大的尾声将3样乐器卷入五彩斑斓的辉煌之中。

※德沃夏克对美国本土的音乐元素都有浓厚的兴趣,在他作品不时有印第安音乐元素和风格的应用

※德沃夏克的D小调小夜曲混合了捷克民间气息与精致的洛可可式氛围的笔触

第二乐章标题为“杜姆卡”,如同在他的第四钢琴三重奏中采用的标题,这一乐章中他以民间叙事诗的形式组织第一段音乐,音调淳朴、伤感,在缓慢的节奏中唱鸣。随后有两个对比性的段落(喧闹的舞蹈和明朗的抒情)交替出现,形成近似回旋曲的形式。第三乐章谐谑曲,以“富里安特”舞蹈节奏律动,活力四射,大提琴和中提琴的拨奏显得更为诙谐和幽默。慢速的三声中部的旋律来自富里安特的主题,带有风俗性的韵味。随后又回到五光十色的舞曲段。第四乐章的两个主题都由小提琴陈述,第一主题置身于强烈的舞蹈节奏中(这回是两拍子),第二主题更为优雅端庄。在抛洒出如此多美妙音调之后,德沃夏克还总能信手拈来几条同样优美和高质量的旋律,怪不得连勃拉姆斯都要妒忌他的旋律天赋了。发展部有一个极富效果的复调性的段落,不停遏的活力充斥整个乐章,满是灿烂夺目的热情宣泄,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像他那样在这一室内乐形式中灌注如此强大而丰满的生命力。在结束前,在精致的弱奏和徐缓的速度中,由第一主题变形而来的宗教圣咏一般优美的曲调,接着是高亢饱满的唱偈,随后主题又变形成为轮舞一般的热烈节奏,在越来越炽热的音响中推向**般的结束。

※斯美塔纳和德沃夏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扩展了德奥体系音乐的音调,并富于创造性地引入捷克民间舞曲形式

斯美塔纳和德沃夏克都是捷克国宝级的作曲大师。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扩展了德奥体系音乐的音调,并富于创造性地引入捷克民间波尔卡、富里安特舞曲等形式。他们很少直接引用民间音乐旋律,却总能营造出浓郁的民族风,特别是将民间音乐的元素与浪漫主义笔触富于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德沃夏克更将眼界拓展到世界领域,他惊人的旋律天赋和后天的勤奋催生出众多的艺术杰作。如果没有他们,欧洲音乐版图的这一块将是多么黯淡。

※德沃夏克音乐厅

[1]Fiddle,有4根或5根弦,有时有辅弦,与欧洲移民一道传入美洲。与小提琴用下巴夹着演奏不同的是,民间小提琴是置于小臂上拉奏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