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媒介批判理论 >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内涵和视角(第1页)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内涵和视角(第1页)

第一节媒介批评的内涵和视角

媒介批评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与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但作为独立的人文社会学科,学界对其内涵和定义的界定还有争议,尚需要对其做深入讨论,从而使其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成熟和完善。

一、从报业批评、新闻评论到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大众传播理论研究中,人们经常使用“报业批评”、“影视批评”、“新闻评论”、“新闻批评”、“媒介评论”、“传播批判”等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也频繁使用这些内涵模糊的概念,这些概念很容易与“媒介批评”的概念产生混淆。但是,媒介批评与报业批评、新闻评论等概念,既有所不同,又有所联系。

报业批评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在发展早期,针对报纸媒介展开的批评实践活动。早在西方报纸媒介产生之初,许多大报刊都开设了“媒体批评”或“媒介批评”的专栏,许多国家还设立了“新闻评议会”之类的媒介批评组织或实行“媒体监察人”制度,它们就像“哨兵”和“船长”一样,监督着大众传播媒介及产品的优劣,规划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宏观走向。可见,媒介批评的早期实践与报业批评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媒介批评的理论也逐渐建立起来。

作为新闻实践研究的重点领域,新闻评论的重点在于通过新闻文本,对社会事实、新闻事件、热点或焦点社会议题进行评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其本质是“意见”的表达和传播。新闻评论是一种专门的新闻实践活动,也是新闻文本的主要体裁,它和新闻报道(消息、通讯)共同构成新闻媒介的主要内容。虽然新闻评论也可以就新闻传播本身的价值、媒介内容和媒介现象等发表意见和看法,但这不是新闻评论的主要目的。因此,与媒介批评不同,新闻评论更多的是一种微观层面的新闻实践活动。

媒介批评则是大众传播学宏观理论的组成部分,作为成熟的大众传播学,应该包括传播实务、传播发展史、传播理论与传播批评,“媒介批评”即是对传播批评的具体指称。它是指立足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理论及大众传播理论,对人类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反思和批判。媒介批评的理论研究立足于大众文化批判的视角,深受“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主要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技术等更加深广的层面,揭示媒介与人、媒介与社会、媒介与文化、媒介与技术等的深层关系。这些立足于批判性视角的研究,从宏观的理论视野出发,将大众传播媒介系统放置于整体社会文化系统之中,并立足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分析和反思人们的传播活动。就媒介批评理论的发展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黄新生开始探究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到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大陆文化批评研究和大众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媒介批评得到中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立足于不同学术视角、考察不同媒介层面的研究不断展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人类传播活动的本质的反思,探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基本价值坐标和方向,从而推动大众传播的良性发展。

此外,媒介批评还与“新闻批评”、“媒介评论”、“传播批判”、“报刊评论”等概念和理论内涵有内在的关系。

二、批判、批评与评论

“批评”是媒介批评的核心概念,是界定“媒介批评”内涵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厘清媒介批评的“批评”内涵,就有必要对学术语境中习惯使用的“批判”、“批评”与“评论”等概念的内涵加以剖析。批判、批评与评论等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明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界定媒介批评的概念内涵。

(一)批判

关于“批判”概念的内涵,一般指的是“批判哲学”或“批判理论”,它们都涉及哲学和社会思想研究层面的基本理论视角和方法。

}h6}1。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

图1-1伊曼努尔·康德

与批判有关的首先是康德“批判哲学”思想。康德是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图1-1),他立足于“批判”方法,以其《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部巨著建立了批判哲学体系,分别涉及哲学、伦理、艺术三个领域,构成了他关于真、善、美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人们把他的哲学称为“批判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又称为“先验唯心论”,“批判”在这里是考察分析的意思。康德哲学是对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发展,康德认为,唯理论主张真理出自理性,知识是从先天的公理中推演出来的,这样不足以说明知识的丰富多彩;而经验论只承认感觉,否认理性的推演作用,无法说明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唯理论和经验论者所犯的错误都在于在得出自己的结论之前,没有“批判”地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康德给自己的哲学确定的任务,是在进行实际活动之前,先要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批判”的考察分析,以确立其范围和界限。这就是康德使用“批判”一词的原因和建立批判哲学的基本动机。

对于康德批判理论的内涵,张汝伦认为,“‘批判’本身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它没有绝对否定的意思……正像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批判的目的并非是要否定,而是恰恰相反,是要确立作为一门科学坚实基础的原理……近代人文知识分子的批判,其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积极的建设性的肯定;或是要确立新的原则,或是要通过反思批判将原理建立在更为牢靠的新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人文知识分子批判活动的深层意义所在。”[1]这里所指的康德的批判理论,不仅仅是古典时期的康德所使用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它包含着对人类认识的细致和严谨的剖析,借助于批判的理论和方法,人类也许能够更深入地接近事物的本质,更全面地把握人类的世界以及文化。究其本质,康德的批判理论为人文社会科学的规范性从理性思辨的角度确立了基本的标杆。康德的批判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媒介批评理论在建立批判性思维时,仍需要用康德的批判理论和方法。无疑,康德批评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论范式以及对人的认识能力、伦理及审美能力的深邃的思考,依然是批判性研究的基本理论支柱。应该说,康德所确立的批判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h6}2。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图1-2马克斯·霍克海默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理论和方法的又一重要基础。“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批判理论,主要指的是一种解释性的、规范性的、实践性的和自我反思性的社会理论。法兰克福“批判学派”的“批判”一词,最先由德国社会学家霍克海默重点加以阐释(图1-2),用于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团体,主要指的是与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员有关的一种社会批判的理论形式。该学派主要是对当代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中的社会文化的批判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学派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卢卡奇、本雅明、葛兰西、马尔库塞、阿多诺、萨特、戈德曼、阿尔都塞等。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和新左派思想的基础,不但与西方实证主义思潮对抗,也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进行争论,同时既批判西方资本主义,也批判社会主义社会的形式。霍克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就致力于建立社会批判理论,他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批判理论,因此,他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开创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理论,为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标准的模式和基础。

德国学者格尔诺特·伯默认为,批判理论利用的是规范的概念,批判理论的原型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得以恰当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功能,同时着眼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变化,认为它是值得批判的。为此,马克思使用了双重概念,如价格价值、剩余价值利润、生产再生产等。借此,他不仅能够描述资本主义的必然过程,而且能够描述资本主义的灭亡趋势。批判理论作为一个学派表明[2],媒介批评理论当然不完全等同于哲学、社会学的批判理论,但是,在媒介批评理论研究中,作为媒介批评研究的理论背景,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应用价值。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就直接涉及对大众文化媒介发展的批判、分析和反思,为媒介批评理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关于“批判”各种理论也属于媒介批判研究的主要范畴。

麦奎尔描述了“四种”大众传播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规范理论、操作理论、日常理论等。除此之外,有研究者提出了第五种大众传播理论,主张媒介理论研究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特定的价值立场和视角,观察分析媒介现象并做出评价。媒介批判立足于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目标,通过相关的分析框架,由此建立思想和理论体系,主要关注社会公众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迫和不平等关系,批判不仅是观察现象,更重要的是批判现象。

(二)批评

“批评”一词有着非常丰富的语义史。汉语“批评”的含义包括:第一,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第二,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媒介批评中的“批评”对应的是英文词Criticism,其含义有:第一,对任何事物质量的优劣进行评判并加以表述的行为,尤指艺术作品;批评、评论性的文章。第二,评论。第三,非难、责难、攻击。第四,不利的批评和非难。可见,英文中的批评也包含两种指向:其一为兼顾优劣两方面,加以评判;其二是直指错误。英文中的批评也包含着分辨优劣、臧否功过、评价是非的含义。

“批评”的概念早期常被用于文学及艺术批评。在文学艺术批评中,批评是一个使用十分宽泛的概念,含有分析、判断、思考、反思等意义,如文学批评理论家莫瑞·克里格认为,批评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对诗或文学文本的直接审美反映(也可以指对媒介各种文本——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或者对其所做的陈述即话语;其二,指对这种反应、陈述或话语在理论上所做的阐述。前者是对诗或文本的赏析,是心灵深处各种感情的投射,也是一种应用或实践的批评。后者则是基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之上所进行的一种理智的或理性的审视,是对批评陈述的理论陈述。[3]当然,本书重点所指的是后一种批评概念。

对于该概念的演变,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威廉斯在他的著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有专门的词条加以详细考述,从古希腊开始,到16世纪出现类似词汇,直至17世纪形成,其中就包含着“挑剔”、“评判”和“判断”的含义。[4]美国文艺理论学者雷内·韦克勒在其《批评的概念》中,对“批评”一词也做了词源学的考述。他从古希腊的原意讲起,直到1677年以“批评就是指正确判断的标准”而在英、法、意等国最后确定并开始通用。[5]毋庸置疑,媒介批评中的“批评”之意也等同于文艺批评、影视批评等的“批评”含义。韦勒克同时也认为,学术研究者无法为这一概念“立法”,在学术语境中,它依循一定的学术传统。另一位学者菲利普·斯摩尔伍德在探讨批评概念时,也认为无法对它清楚界定。[6]韦勒克指出:“这个词在19世纪和当代完全是被当做康德的批评哲学的术语来使用的。”[7]从康德“批判哲学”的传统角度看,媒介批评也是一种人文反思和形而上的哲学追问,具有强烈的人文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由此可见,“批评”这一概念不仅是方法上的,而且具有形而上的本体存在的意义,即包含着对事物的本真状态的探究,对终极价值关怀的追求,对基本存在意识的反思。正如黄新生所讲,批评就是要以“否定性思考”实现“意识的启蒙”,促进“现状的改变”。[8]

就媒介批评理论本身的发展而言,“批评”是一个包容极广的概念,与它并存的还有其他多个概念,如journalismcriticism、presscriticism、massunicriticism与mediacriticism等。从这些概念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前两个概念主要是指对新闻媒体的批评,显然,媒介批评则指的是对大众传播媒介总体性的批评,既包括新闻传播媒介,也包括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所有大众媒介形态,如流行音乐、摄影、影视、时尚期刊等,“媒介批评”事实上是对其相关的研究的一个总体性称谓,因为它包含的领域最为开放,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概念。[9]由此可见,媒介批评中的“批评”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立足于价值立场的对大众传播活动的批判性考察。

图1-3摄影作品《虔诚者》(李振盛,1968)

例如,1968年的摄影照片《虔诚者》,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看出该作品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这不仅仅是一张肖像照,它既是写实的,又是虚拟的;它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下的;它通过对肉体摧残的展示,象征灵魂被控制的恐惧。与其说照片中的主人公是虔诚的,不如说他是恐怖的。在他的表情中看不到丝毫的人世温情,显现的是被权力吞噬从而扭曲了的灵魂。更深一步去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对肉体摧残和压制,人的灵魂和尊严极易被控制。这张照片表达的不仅仅是1968年中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实它还揭示了人的本性,在任何一个时代,这就是人自身。所以,作为一幅摄影照片,它确实是写实的,但是它又是虚拟的和开放的,其中蕴藏着无限解释的可能性。媒介批评就是要挖掘其中无限可能的意义。

(三)评论

有人把“媒介批评”等同于“新闻评论”或“新闻批评”,没有严格区分二者的边界,以至于在概念上模糊不清,导致产生了以新闻评论代替媒介批评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媒介批评是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显然,这一概念界定把媒介批评仅仅等同于新闻评论,仅用“媒介批评”的概念指称批评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意指通过大众媒介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在这里,媒介或者更准确地说新闻从业者是批评的主体而非对象。显然,“媒介批评”的对象是大众传播媒介及其相关的所有大众传播活动,如不对此加以区别,就会引起对媒介批评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模糊和误解。

媒介批评不同于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一种经常性的职业新闻实践活动,是作者对最近发生、出现、变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观点、事物等提出看法和意见的评述性文章。作为一种新闻文体的基本体裁,它和新闻报道一起成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虽然新闻评论也可以就新闻价值的媒介内容和媒介现象等发表意见和看法,但这不是新闻评论的主要任务,它在新闻评论中只占很小的部分。

总之,媒介批评中的“批评”概念,上承批判思想中的“批判”的思想内涵,下接新闻评论实践中的“评论”的含义,是位于宏大理论和微观应用实践及理论之间的中层概念,下面将结合这一特征论述媒介批评的本质。

三、媒介批评的定义和本质

要给媒介批评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不同的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对它的内涵的界定各不相同。但在所有学术研究中,对学科基本概念的定义,本身都包含着对该学科研究重点的思考和界定。

(一)不同的界定

关于媒介批评的具体定义,国内的研究者在介绍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不同的学术立场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h6}1。媒介批评是对媒介产品的研究和批评

该观点强调,媒介批评重点是对媒介产品的分析与研究,“顾名思义,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10]

}h6}2。媒介批评是立足于价值立场的批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