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颂
(楚)屈原
后皇嘉树[1],橘徕服兮[2]。受命不迁[3],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4],纷其可喜兮[5]。
曾枝剡棘[6],圆果抟兮[7]。青黄杂糅,文章烂兮[8]。
精色内白[9],类任道兮[10]。纷缊宜修[11],姱而不丑兮[12]。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13]。苏世独立[14],横而不流兮[15]。
闭心自慎[16],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17],与长友兮。淑离不**[18],梗其有理兮[19]。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20],置以为像兮[21]。
(据中华书局版《楚辞补注》)
作者档案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他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辞令,深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倡导举贤授能,改革政治,变法图强。由于遭到保守势力的中伤和打击,屈原被怀王疏远。顷襄王继位后,他被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后,屈原痛感国将不国,理想无法实现,自投汨罗江而死,相传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伟大诗人,留存下来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5篇。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恶,表达了自己进步的政治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顽强的斗争精神。屈原在学习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这一新的诗歌样式。他的作品气势奔放,运用大量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文辞华丽,极富地方色彩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含英咀华
本篇原列《九章》第八首,而按其写作时间看,当列为第一首,是屈原青年时期所作。
《橘颂》主要表现橘的美丽外表和“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品质,借以表达自己的优异才华、高尚品格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全诗共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作者满怀深情地描绘橘树光彩照人的形象。本节以描绘为主,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嘉树”的赞美之情。第二节由对橘树外在美的描绘转向对其内在精神的歌颂。橘树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表现出威武不屈、傲然挺拔的坚贞品格。这和屈原遭谗被逐,仍不改操守是一致的,因而诗人愿与橘树长久为友。文末以伯夷为自己的榜样,把古今志士身处逆境仍坚守情操的伟大精神与橘树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诗人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长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和象征,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这实际上是作者以橘树自比和自勉,如赞美橘的“廓其无求”、“横而不流”、“秉德无私”等品性,无不熔铸着诗人自己的情操在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短短的36句诗中,两处用了“深固难徙”、“不迁”的词句,这是有意的重复。说的是橘树的天性,暗示的却是诗人自己眷恋祖国,决心为真理而斗争的高尚人格。诗人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涵纳古今,确实不愧是古代咏物诗的光辉典范。
思考练习
1。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屈原的作品常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和崇高理想。试阅读《离骚》中的一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这段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