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冯守仁电子版 >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原则与规律(第1页)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原则与规律(第1页)

第三节群众文化活动的原则与规律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群众文化活动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群众文化活动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的需求开展活动,把群众需求变为活动项目。二是建立群众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选择机制,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不可能完全满足群众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就需要建立选择机制,由群众选择参与自己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三是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评价机制,一项活动的效果如何,应由群众去评价,根据群众的评价意见去改进和提高。

群众文化活动要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节约”的原则。群众文化活动的参加者主要是人民群众,他们的文化活动应该在业余时间进行。违背了“业余”原则,必然妨碍生产,损害群众的利益,遭到群众的抵制和反对。群众文化活动应当有更多的群众参加,使更多的群众受益,但这是建立在群众参与活动的自主性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要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吸引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自愿参与到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小型”是与“业余”相适应的,又是受“业余”制约的,群众文化活动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而业余时间是有限的,在业余时间开展小型活动,比较切实可行。“小型”又是与“多样”相联系的,“小型”容易“多样”,符合群众对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的需要和爱好。提倡“小型”不排除在有条件的地方,于农闲期间和节假日适当组织一些中型或大型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还应该注意“节约”,要讲求投入产出,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活动的最大效益。

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应放在基层和农村。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资源相对缺乏,基层文化站活动能力较低,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薄弱环节,又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应把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建立基层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机制,使基层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规律

群众文化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应当了解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遵循群众文化活动规律。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原则,都是群众文化活动规律的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点。

(一)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活动相互制约的规律

群众文化需求决定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刺激了群众文化需求质和量的增长,不断激发出新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需求和群众文化活动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水平的上升。

首先,群众文化活动主体在需要和动机作用下产生群众文化活动,而需要随其活动的实现获得一定期望程度的满足之后,接着又会产生新的群众文化需要。新的群众文化需要不仅是表现为对质的再次需求,而且是对质的需求的提高。从宏观上说,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果;而从微观上说,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不断激发出来的新的需要,是推动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群众文化活动的一次次进行,可以使群众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提高了的活动能力又会作用于群众,产生新的文化需要以及动机、兴趣,刺激着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上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群众文化活动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这是指群众文化活动与宏观社会环境的关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构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同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又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决定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着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

群众文化活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精神范畴的情感表达和自我宣扬,它已融入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内凝聚了力量,鼓舞了斗志,激发了群体的热情和智慧,形成了无形的生产力;对外树立了形象,展现了风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亮点,为文化生产力的拓展和延伸创造了条件。起到了政治释放器、经济助推器、社会调和器的作用,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群众文化活动与活动客观条件相互制约的规律

这是从微观上讲的群众文化活动与活动的客观条件的关系。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大型活动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场地、交通工具等,这些客观条件制约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考虑客观条件,选择与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形式、规模、范围,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追求活动的规模、效果;另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可以改善活动的客观条件,创造客观条件。有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开始时受客观条件制约,只是文化馆开展的小范围、小规模的活动,后来影响扩大,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客观条件改善,发展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社区一家亲”活动,最初只是由文化馆举办一些简单的文艺演出。由于活动深受社区群众欢迎,影响逐步扩大,受到政府关注,活动发展成为由朝阳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区社工委、区农委和区文化委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区性的活动,每年有700余场的演出、展览、培训、比赛、作品征集、生活体验等活动,参与人数达200万人次。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具有鲜明的主题,弘扬主旋律,讴歌新风尚,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大背景下,从山区到海岛,从城市到乡村,从首都北京到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群众文化活动,表达了人们对党的生日的衷心祝福。其中,以唱红歌代表的红色文化成为一种潮流,红歌以其时代性、励志性、向上性深受青年人喜爱。

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常年不断,有的已经形成制度。如长沙市的群众文艺百团汇演,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演出12000余场,辐射全市180多个街道(乡镇)、400多个社区,惠及600多万人民群众,已经形成常态化机制,被群众誉为“永不落幕的舞台”。

群众文化活动特色与品牌逐步形成。群众文化活动与传统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斑斓多姿、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有的已经成为品牌活动。以天津市为例,仅全国性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就有“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文化杯”群众文学评奖活动、“北仓杯”环渤海地区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四项。这些活动都已经举办了十余届,享誉全国。

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化。群众文化活动走出群众文化事业内的小循环,走向社会、市场的大循环,扩大活动范围,提高活动质量,增强活动效益。如天津市现有40多家民营剧团,一年演出场次3200场,刘荣升京剧团,哈哈笑、众友、名流等相声艺术团深受观众的喜爱。2010年,由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群艺馆、今晚传媒集团和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公司组成联合体,建立天津民营剧团产业孵化基地。市群艺馆所属的群星剧院,作为全市民营剧团演出的固定场所,更名为“今晚大舞台”。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公司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民营剧团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演出,形成了由企业、民营剧团、群众文化服务机构联合开展群众艺术鉴赏服务的格局。

群众文化活动的网络化。群众文化活动资源正转向数字化,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观赏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网上艺术比赛、网上展览等,开展网络群众文化活动。很多省、市文化馆在各自的网站上开辟了很多代表自己特色的栏目,有的介绍民族民间文化、品牌活动,开展网络比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有的开展网上展览、网上艺术培训等活动;有的已经形成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的群众文化网站首页开辟了数字远程辅导点播平台,群众在家里就能参加文化艺术培训。

案例:上海市嘉定区“百姓文化系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