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美术鉴赏作品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经典人物画鉴赏与分析(第1页)

第三节 中国古代经典人物画鉴赏与分析(第1页)

第三节中国古代经典人物画鉴赏与分析

一、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此为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阎立本,雍州万年人,今陕西临潼人。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后官至右丞相。他擅长书画,写实功底深厚,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宗教人物、肖像、车马、山水皆擅长。《步辇图》描绘的是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到长安城面见唐太宗并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步辇图》以画面中轴线为界把人物分成两组,右一组唐太宗端坐步辇,由宫女们抬辇向前(图1-7);左一组三个男子依次排开,穿红袍的为典礼官,中间一人锦衣胡服,为禄东赞,最后穿白衣的是翻译官,三个人在规矩中略显拘谨。从色彩上讲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按我国的习俗,喜庆场面通常用红色装点,所以典礼官穿大红袍,宫女身穿红裙,所打的红盖,都衬托出一团祥和、喜气洋洋的气氛。全画技巧成熟,线条勾勒细劲流畅,服饰、器物描绘精到,主要人物神情性格刻画鲜活,得传神之妙,色彩纯净明亮,几个红色块交替形成鲜明的韵律。

图1-7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实际抬步辇的宫女究竟有几个人?一般看来有六个,一前一后,左右各两个。但是其实左右两侧的四个宫女只是起到保持步辇平衡的作用,步辇上绝大部分的重量都是由前后两个宫女承受的。两个单薄清瘦的宫女如何抬得起壮硕的唐太宗?这里首先要了解我国古代绘画创作遵循的原则,就是封建等级秩序。人物身份的尊卑等级在画面上必须要用大小加以区分,等级越高身形就要画得越大,等级低身形就要画得小。《步辇图》中被处理得最大的是唐太宗,其次是三个臣子,宫女地位最低被刻画得最弱小而且趋于类型化。两个小宫女抬起唐太宗这不合理的事实画家又是怎样处理的呢?第一,他把众多宫女布置在步辇周围,复杂的人物穿插关系造成众星捧月之势,似乎所有宫女都在簇拥步辇;第二,在色彩上,唐太宗身穿的是赭黄袍,赭黄色属于植物颜色,透明,视觉分量轻,而宫女们的衣裙是朱砂红与白色相间,这两种颜色是矿物色,厚重不透明,视觉分量重。因此在色彩上,唐太宗的视觉分量要轻于宫女群的分量。以上两点并非化解了不合理的现实,而是创造视觉的合理,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开,这是画家给观众做的一个视觉魔术。

同时画家这样的处理一举多得,使左右两组人物的安排形成疏密、散聚、轻重、从主、零整等对比。尽管画面背景是空白,但画家以少胜多,使画面充满视觉节奏的变化,富有韵律,方寸之间生成了形与色的视觉交响(图1-8)。

图1-8《步辇图》中的对比

二、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代是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工笔人物画也达到了古代人物画的高峰。

周昉,字仲朗(一作景玄),唐代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人。周昉的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和佛像画的造型被尊为“周家样”,与“曹家样”(北齐曹仲达创)、“张家样”(南朝梁张僧繇创)、“吴家样”(唐代吴道子创)合称“四家样”,是中国最早具有画派性质的艺术样式。周昉从事绘画的时间,大致在贞德年间。这一时期,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享乐,审美上注重感官刺激,崇尚奢华的情调。这是贵族、官宦在社会大动**之后消极无奈情绪的反映,而仕女画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盛繁荣起来的。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图1-9)便是一幅雍容华贵的画卷。这时的仕女画在造型上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在描法、设色和构图等表现语言上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图1-9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

从画面内容上看,此图描写春夏之交一群服饰艳丽的贵族妇女在庭园里嬉戏、赏花的闲逸生活片断。画面景物不多,花、狗、鹤和蝴蝶与衣着入时的人物左右呼应,点明了深宅中妇女奢靡却苦闷无聊的生活。画面充满了悠闲的气息和颓废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形象和衣着上看,当时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披肩、帛巾,锦绣罗裙图案华丽绚烂,这一切都展示着大唐风范。仕女形象丰腴肥美,这是唐代的审美风尚;仕女薄纱透体,袒陈的胸口平添了几分**,也反映了贵族重肉体欣赏的时尚。

从造型的处理上看,虽然仕女顾盼生情,刻画生动,但都用了程式化概括。另外,画家夸大了头部与全身的比例,成就了造型的丰厚、大气,增强了韵律感。试想如果将仕女按现实比例去画,则不会有如此概括、和谐的造型,不会有如此动人的艺术效果。

从色彩处理上看,此画以墨、朱砂、白粉、绛红和背景的灰色形成几大块色彩对比,同时衣带的草绿色,头饰上的石青、石绿色又穿插其间创造小色块对比,增加了色彩的节奏。绛红、朱砂与头发的墨色相映衬,高雅华贵,庄重滋润;面部施的白粉色虽历经千年仍给人以粉妆玉琢的细腻之感。

《簪花仕女图》其气息温文平和,其绘画技巧丰富高超但含而不露,其艺术处理颇见画家才情,让人玩味无穷,是学习工笔人物画不可多得的范本。而单纯从欣赏的角度说,它也引领着观众走进画中人物的寂寞青春,去体会年华如水,时光飞逝。

三、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人物画继承了唐代优良的传统,介于唐宋之间,承前启后,画风较唐代疏朗秀逸,也许这正是在十国混战的动**背景之下,文人偏安心态的写照。《韩熙载夜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手卷形式,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作品(图1-10)。

图1-10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此幅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在时空处理上,作品采用类似连环画式的构图,韩熙载在图中出现四次,可见画面表现的是四个不同的时空场景。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床榻等器物分割时空,又使之具有相互连接性。屏风两侧人物还在交谈,但在不知不觉中时空已被切换,这很像京剧舞台上拉幕布转换时空的方法。全画组织连贯流畅,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有序。虽没有画出暗光的效果,但通过人物的活动,却能让观众感到画的是在夜晚的室内的欢宴。

在色彩上,人物多用朱红、淡蓝、白粉、淡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屏风与床榻更是浓重的墨色,映衬出鲜艳的颜色,同时使画面基调沉着雅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