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六祖坛经笺注 丁福保 电子书 > 第36章 六祖能禅师碑铭1(第1页)

第36章 六祖能禅师碑铭1(第1页)

第36章六祖能禅师碑铭(1)

唐·王维

(见《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七)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唐开元间擢进士第一,迁尚书左丞。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有别墅在辋川,孤居二十年。卒后,代宗求其乐章,其弟缙集数十百篇上之。)

无有可舍[1],是达有源。无空可住[2],是知空本。离寂非动[3],乘化用常[4]。在百法而无得[5],周万物而不殆[6]。

[1]《智度论》四十九:“云何菩萨舍一切所有?不惜内外诸法故,是名舍一切所有。”案:今翻进一层,故云“无有可舍”。

[2]《智度论》八十二:“色等法无住处,如地住于水,水住于风,风住于空,空无所住。以本无住处故,一切都无住。”

[3]离真如之理体、有为之诸相,谓之寂。今翻进一层,故云“离寂”。《坛经》:“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4]《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陶潜《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老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5]百法,犹言万法,以表示法门之众多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法实无所得。”

[6]《易·系》:“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老子》:“知止不殆。”又云:“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鼓枻海师,不知菩提之行[1]。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2]。则知法本不生[3],因心起见[4]。见无可取[5],法则常如[6]。

[1]鼓枻海师者,指经中每言入海采宝之谓。不知菩提之行者,指禅宗即众生烦惑示诸佛智体之谓也。意谓入海采宝者,不识本有家珍,至尊至贵,而能出生无量众宝。向外驰求,何异怀宝迷邦,骑牛觅牛?须知贪瞋痴之实性,即是佛性。若能彻悟此三佛性,则觅贪瞋痴了不可得,当体即是真戒、真定、真慧,亦无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

[2]《维摩诘经》:“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女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女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女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女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女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女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3]《心经》:“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4]《俱舍论》二:“决择名见。”

[5]《三藏法数》十八:“邪见分别,名之为见,所谓身见、边见等。因见取著,故曰见取。”

[6]《传心法要》下:“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以云弥勒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见,如即无闻。”《金刚经》:“如如不动。”

世之至人[1],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2],度有为非无为者[3],其惟我曹溪禅师乎[4]?禅师,俗姓卢氏,某郡某县人也。名是虚假[5],不生族姓之家[6]。法无中边[7],不居华夏之地。善习表于儿戏[8],利根发于童心[9]。不私其身,臭味于畊桑之侣[10]。苟适其道,膻行于蛮貊之乡[11]。

[1]《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已。”

[2]道心如完器,妙理犹净水。一切烦恼,破坏道心,迷失妙理,犹如破器不能停净水。讥其过失,名之曰漏,即欲漏、有漏、无明漏也。四果永尽,名曰无漏。

[3]《华严经》:“何等为有为法?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界。何等为无为法?所谓虚空、涅槃、数缘灭、非数缘灭、缘起法性住。”

[4]《广东志》:“曹溪在韶州府城东南五十里,源出狗耳岭西,流三十五里,合浈水,又南流,入英德县界。梁天监元年,有天竺僧智药三藏,泛舶至广,经溪口,闻水香,掬而尝之。曰:此水上流,必有胜地。寻之,遂开山立石宝林。谓此地宛然西天宝林也。预记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演法。唐仪凤间,僧惠能居此,应识为南宗六祖,衣钵与真身俱存。元和十年,赐谥曰大鉴禅师,塔曰灵照。开宝间,赐名南华禅寺。”

[5]虚假者,不实之义,无实体也。《辅行》五之三:“假者,只是不实为义。”

[6]《左传》:“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诸侯以氏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

[7]中者,中道;边者,边际。

[8]《论语》注:“习于善则善。”

[9]《涅槃经》:“一切众生,凡有三种,所谓利根、中根、钝根。”《左传》:“昭公犹有童心。”

[10]《左传》:“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杜预注:言同类也。案:此句指六祖卖柴等事。《坛经》云:“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11]《庄子》:“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论语》:“言忠信,行笃谨,虽蛮貊之邦行矣。”案:此句指六祖未出家前作南海百姓也。

年若干,事黄梅忍大师[1],愿竭其力[2],即安于井臼[3]。素刳其心[4],获悟于稊稗[5]。

热门小说推荐

御灵真仙
不问苍生问鬼神御灵真仙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