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内娱整顿系统来了!在线阅读免费 > 第528章 杨蜜刘施施互撕大花小花同框(第2页)

第528章 杨蜜刘施施互撕大花小花同框(第2页)

她停顿片刻,目光直视镜头:

“如果你曾在深夜哭到喘不过气,却不敢发出声音;如果你明明活着,却觉得灵魂早已被判死刑;如果你厌倦了假装坚强,也不想被人教导‘要积极’……那么,请记住这个名字:归墟亭。它不会给你建议,也不会治愈你。但它永远愿意听你说完,哪怕你说的是疯话。”

视频末尾,她播放了一段混剪录音:有母亲哽咽着承认自己不爱孩子,有士兵颤抖着说出战场上的恐惧,有个老人笑着说“其实我挺想死的,就是怕孩子们难过”……没有配乐,没有修饰,只有真实到刺耳的人声洪流。

发布仅两小时,全网转发破亿。社交媒体罕见出现统一现象:评论区不再是争吵与嘲讽,而是成千上万条留言写下“我也这样想过”。心理学论坛有人统计,当日心理咨询热线接通率上升417%,多地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情绪崩溃患者数量激增,但自杀干预成功率创下历史新高。

而更隐秘的变化正在发生。

冬至前夜,全国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凌晨两点至四点之间,部分居民声称听见“不存在的钟声”;甘肃敦煌监测站记录到沙丘表面出现规律性波纹震动;青海湖冰层裂开一道弧形缝隙,形状酷似耳朵轮廓;北京胡同里一位老太太凌晨醒来,无端抱着孙子痛哭:“奶奶对不起你爸当年没能陪你高考……”而这件事,她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零点三十七分,“蜂鸣器”正式激活。

七座亭子同时响起低鸣,起初如蚊蚋振翅,随后化作沉闷雷音,穿透岩土、水流、根系与梦境。那一刻,全球共有八百二十三万人在同一秒惊醒,睁开眼望着天花板,心中涌起同一种冲动:想打电话给某个人,说一句迟到多年的话。

三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数字时代情感生态白皮书》,首次提出“结构性倾听缺失症”概念,并引用“归墟亭”模式作为典型案例推荐全球参考。日本、德国、巴西等国相继启动本土化项目,统称“静音空间运动”。

然而真正的胜利不在庙堂之上。

在四川凉山深处,一名辍学少女用手机录下自己写给亡母的信,徒步二十公里送到新建的“归墟06号点”。守护员照例不听内容,只在登记簿写下日期与天气:“晴,风大,适合说话。”女孩离开时回头问:“姐姐,你说她能听见吗?”守护员微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终于敢说了。”

在上海某写字楼卫生间隔间,一名投行男高管锁上门,对着手机悄悄录音:“爸,我不是升职了嘛……大家都以为我很风光。可我已经三个月没睡过整觉了,每天靠安眠药撑着。我不想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了。”他把音频上传至匿名平台,署名“一个不想赢的人”。第二天,该帖下聚集了四万条回复,全是类似故事。

而在纽约地铁站那个“五分钟真心话”角落,一对陌生男女轮流倾诉后相视而笑,男人说:“谢谢你听我说完这些荒唐事。”女人摇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你说出了我一直不敢承认的感受。”

这一切,都被田昕薇默默看在眼里。

春分那天,她独自回到幽谷亭。山樱初绽,落英纷飞。她打开周野的最后一卷磁带,却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纸条,字迹稚嫩,像是少年时期所写: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请替我去看看大海。我不是喜欢海,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着它喊出心底话。是不是因为海从来不回答,所以人才敢什么都讲?”

泪水无声滑落。

她背起行囊,踏上新的旅程。下一站,海南三亚南端海岸线。第五座“归墟亭”将建在那里,面朝太平洋,屋顶设计成半开放贝壳状,潮汐涨落时,海水会涌入底部管道,自然奏响空灵回响。

临行前,林晚送来一份新名单:又有四十九位志愿者申请成为守护员,年龄最小的十五岁,最大的七十八岁。他们来自教师、护士、出租车司机、流浪歌手、监狱管教……没有专业背景要求,唯一条件是“愿意安静地听完一段话而不打断”。

田昕薇将其郑重收入防水袋,贴身放置,一如当初那枚录音卡带。

摩托引擎再次轰鸣,车轮碾过春泥,溅起斑驳水花。高原风依旧凛冽,但她已不再觉得疼痛。她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但也不需要终结??只要还有人在说话,有人愿意听,归墟就不会真正降临。

夕阳西下,天边云霞如燃。远处传来孩童嬉闹声,几个孩子围坐在刚立起的亭基旁,齐声唱起新编的歌谣:

>“你说的话,飞过山,穿过云,落在星星耳朵里。

>若有一日天地噤声,还有归墟替你铭记。”

歌声飘散,融入晚风。

田昕薇摘下头盔,任发丝飞扬。她望向前方蜿蜒山路,嘴角微扬。

路还很长。

但她不再独行。

热门小说推荐

武道至尊
暗夜幽殇武道至尊
...
无限邮差
过水看娇无限邮差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