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代官场有哪些 > 6 让谎言飞(第2页)

6 让谎言飞(第2页)

版本三:洪承畴被俘,到沈阳绝食9日,经强行抢救苏醒过来,但拒不归降。皇太极君臣办法用尽,又不忍心将其杀害,便放其回国。就在他返回途中,遇到一个从家中逃出的仆人。这位仆人告诉洪承畴,国内上下都以为他已经以身殉国。一旦他活着出现在朝堂之上,肯定会因“所统三军全部覆没、所镇之地全部丧失”获罪,将被诛杀九族。

洪承畴生死两难、进退失据,人鬼难做。最后他犹豫再三,决定返回沈阳,归顺清政府。

范文程将杜撰的洪承畴降清的3个版本送至皇太极审批后,皇太极派谍报人员,择时潜入明境,利用各种渠道传播。

松山沦陷,督师洪承畴被俘,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被杀,清军屠城的消息传自北京。朝野轰动,君臣震惊。

明朝官员将愤怒和耻辱,转嫁给一直主张速战的张若麒和陈新甲身上。他们认为,松、锦惨败,完全是外行对内行瞎指挥、乱决策的结果,要求崇祯皇帝必须严惩张若麒和陈新甲,以告慰为错误决策付出生命代价的亡灵。

南京山西道御史米寿图上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奏疏,强烈要求崇祯皇帝立即处死张若麒,以谢天下。

米寿图在奏疏里直接说道:

督师洪承畴率孤军远征辽东,目的就是阻止横行多年、残忍成性的建虏西进。松锦一战,关系到关外8城存亡、北京都城安危,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满朝忠臣义士,为此绞尽脑汁,耗尽心血,想尽办法为洪督师出主意、寻良策,以保住宁远8城、10万精锐为根本,确保出兵万无一失,抓住有利战机重创建虏,为圣上解除辽东之虑。

然而,作为监军,对军事指挥一窍不通的张若麒,到了前线都做了什么?他撸胳膊挽袖子,依仗代表皇帝监军的权力,强行剥夺督师的军权,不顾实际情况,不顾将士死活,瞎指挥,乱下令,致使三军只知道张监军,不知洪督师。具有丰富作战指挥经验、深谙用兵之道的洪督师丧失指挥权,眼睁睁看着将士被置于死亡之地而爱莫能助!

朝廷将10万兵马交给洪承畴指挥,就是因为他有统帅三军的能力。在与清军僵持中,连3岁孩子都知道,速战必败。可是张若麒作为监军,置敌我实力差距于不顾,一味催战,视关系国家存亡的战事如儿戏。然而一旦交战,他却畏敌如鼠,率先弃城。

从张若麒的种种行为来看,他在松锦大战中,就是抱着胜则功归自己,败则移罪他人的龌龊想法,孤注一掷,最后将6万将士的性命白白葬送,他却安然无佯。

张若麒玩忽职守,拿封疆大吏、江山社稷开玩笑,祸国殃民,罪责当诛,应当立即将其处以极刑,以谢天下!

米寿图的意见,也是朝中很多大臣的意见,颇具代表性。但是,崇祯皇帝却将米寿图的奏疏压下不提。

洪承畴坚持秋后再战,兵部尚书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明军进入松山,与清军决战,也是崇祯皇帝批准并委托张若麒严厉督促的。张若麒是陈新甲和崇祯皇帝派到前线的代表,任何行为都是执行俩人的命令。要追究责任,崇祯皇帝和陈新甲两个决策者,难辞其咎。

最要命的是,速战是陈新甲和崇祯私下决定的。如果按米寿图的要求严惩张若麒。死到临头的张若麒,必定要把他松、锦之行的目的公之于众。崇祯皇帝可不想破坏他一贯正确的政治形象。

如果追究陈新甲的责任,陈新甲在背地里负责和谈。办了陈新甲,和谈就会泡汤。崇祯皇帝还没有魄力做出这么大的牺牲。

既然拿活人没办法,就用死人做文章,转移朝臣的注意力。

从松山逃到宁远的明兵向吴三桂报告说: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押送到豪格的营盘后英勇就义,并煞有介事地描述,洪承畴就义前,大义凌然,别无所求,只愿速死。

吴三桂按着士兵的描述,把洪承畴牺牲的经过写成塘报,送至兵部。兵部不予验证,便把吴三桂的塘报呈送崇祯皇帝。

1642年5月16日,崇祯皇帝就吴三桂的塘报做出如下批示:

松山城失守,东奴泄愤屠城,惨无人道,令人发指。松山城内的巡抚、总兵及其他将士,宁死不屈,以身殉国。洪承畴舍身取义,节烈弥笃。立即派有关部门的督抚大臣,对此事进行详察,从快从重予以表彰、嘉奖,以此告慰忠魂!

松、锦两城已被清军占领,负责调查的人谁敢冒死到前线调查?只能在北京看塘报、听汇报,打听小道消息。

洪承畴的家人从锦州回到北京,崇祯皇帝亲自接见。洪家人向皇帝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描述了洪承畴英勇就义的过程:去年9月我军战败,我家主人与诸将被困松山。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靠吃草根、树皮维持了半年多。夏承德叛变献城,我家主人被俘。东奴劝降,许与重金高官。我家主人非但不为所动,还对敌破口大骂。被杀之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向西磕头,并称“我皇圣明,臣已尽力,来世再报皇恩!”清将羞恼成怒,残忍将其杀害。我家主人就义前的凛然、慷慨、无畏,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崇祯皇帝听了洪家人的描述,为之动容,恸哭不止,下令在朝天宫前设置祭坛,他要亲自祭奠,以激励其他朝臣!

过了几天,崇祯皇帝再次下旨:追赠前蓟辽督师、兵部尚书洪承畴少保官衔,令其子担任中书舍人。用九坛规格祭奠洪承畴;用六坛规格祭奠前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朝臣均要到场吊念,按其成就追赠谥号。在北京择地为他们建设庙宇,供后人瞻仰、凭吊!

事实与对活人不珍惜不重视、对死人大肆表彰嘉奖的崇祯皇帝开了一个巨大玩笑。被他追封为忠臣义士的洪承畴,日后便率领八旗军追杀朱氏后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