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让谎言飞
皇太极亲自出马,也没有彻底摆平洪承畴。尽管他表面上嘻嘻哈哈,心中还是有些不痛快。
皇太极与张存仁、范文程等人回到大殿,就洪承畴的问题,再次开一个小会。
张存仁问道:“皇帝与洪承畴谈了这么久,想必已将其感化,他答应什么时候剃发易服?”
皇太极说:“经过我一番苦劝,他倒是想通了很多问题,答应不再寻死,却也没明确表示归顺我国。由于崇祯小儿对叛军之将处置严厉,洪承畴担心他一旦降清,九族将会被诛。在这种情况下,这事放在谁身上,也不会轻易做决定。”
范文程说:“这事确实很棘手。如果他身在沈阳心系明,不为我政府谋事,我们岂不是养了一个白吃饱?”
皇太极微微一笑,说:“解救他的家人,我们无法做到,最起码暂时做不到。既然他不愿意剃发易服,不实心为我大清效力,我们也没有义务为他提供锦衣玉食,那样对其他朝臣也不公平。他为了保全家人性命自愿做囚徒,我就继续囚禁他,一间牢房我还是出得起的!”
张存仁说:“我觉得这样不妥。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即使他现在没有明确降清,毕竟答应留在沈阳。他为我效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认为不能长时间拘禁他,那样只能增加他对我们的仇恨,与我们初始目标相悖!我们不如改拘禁为软禁,为其提供督师级别的待遇。”
皇太极之所以愿意在洪承畴身上下如此工夫,就是想借助洪承畴这样明国高级官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树立他胸容天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形象,进而促使更多明国高级官员为他所用。
皇太极同意张存仁的建议,即使洪承畴不剔发易服,也要对他礼遇有加,在物质上满足他,在精神上感化他。
范文程说:“皇上,臣有一计,可促使洪承畴在短时间内真心归降。只不过此计有点小人之嫌,您可能不屑一顾!”
皇太极说:“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这方面,我们不是用反间计让崇祯小儿把袁崇焕凌迟了吗?难道比这个还恶毒?有什么好计策,尽管说出来,能不能用,我拍板,负全责!”
范文程说:“洪承畴之所以不归顺我们,是担心崇祯小儿杀了他的全家。假设崇祯小儿杀了他的全家呢?他是不是就会死心踏地地为我效力,与大明为敌?”
皇太极点点头,示意范文程说下去。
范文程说:“我们马上派几个人潜入明境,进行宣传,声称洪承畴已经主动归降大清。明政府的官员非常喜欢收集这类的小道消息,必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崇祯小儿的耳朵里。崇祯小儿辨别能力差,肯定会对洪家人兴师问罪!到那时,洪承畴除了归顺我们,别无选择!”
皇太极觉得此计不错,但作为一代帝王,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传出去影响不太好。他沉思一会儿说:“此计可行倒是可行,但确实有些不人道。能不能把此计完善一些?”
范文程说:“我们对洪承畴降清过程,可以编造几个不同内容的版本,同时传入明界。明政府官员有个毛病,都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别人听到的是假,让他们彼此怀疑,也许就会产生两全其美的效果!”
皇太极点点头说:“就按此计安排。不过,此计贵在保密,仅限于今天在场人范围内。谁泄露出去,按泄露军国机密处置!”
范文程杜撰了3个洪承畴降清版本。
版本一:洪承畴被俘,皇太极惜其才,欲收其为己所用,命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不肯且大骂不止。范文程不羞不恼,讲今比古地耐心规劝,并观察洪承畴的心理波动。此时,房梁上的一块尘土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他轻轻地将尘土拭去。
范文程回去向皇太极汇报,并确定洪承畴绝对惜命。皇太极听后,亲自探望洪承畴,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并脱下他身上的貂皮大衣给洪承畴穿上,关切地问:“洪先生不冷吧?”
洪承畴彻底被一国之君皇太极的行为感动,感叹道:“这才是真命世主啊!”然后倒头下跪,请求归顺皇太极。
版本二:洪承畴被押送到沈阳后,誓死效忠明国,下定决心舍身取义,想绝食而死。群臣苦劝无效,皇太极束手无策。
这时,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庄妃主动请缨,扮作送水的宫女,把掺有参粉的水送到洪承畴处。
庄妃用女性温柔的妩媚,让洪承畴放下戒心,向她述说内心的苦闷和烦恼。庄妃表明身份后,洪承畴被皇太极和庄妃的良苦用心感动,最终向皇太极称臣,甘愿剃发易服,为清政府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