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哥这狗认为在训你啊全本 > 第414章 躲当我观气术假的(第2页)

第414章 躲当我观气术假的(第2页)

李念没有安慰,只是把这段音频转为加密文件,存入“冰封之声”临时备份库,并附注:**待家属授权后决定是否公开或封存。**

回到Ω-回声亭已是傍晚。雨水又起,铜铃叮咚,仿佛在应和远方某处未落的话音。她刚坐下,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齐齐哈尔的推送通知:“夜间访客”老人已在纪念馆外守候四小时,拒绝进屋避寒,坚持要亲手朗读一封信给孙女。

李念立刻连线现场值班员,开启远程直播通道。雪地中,老人拄杖立于松林边缘,苍老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系统:

>“丫头,外婆今天带来了你最爱吃的豆沙包,热乎的,放你信旁边了。你说数学考砸了怕我生气,其实外婆那天根本没怪你,我还记得你临睡前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写着‘奶奶别累着’……我一直留着呢。

>

>后来你走了,我把家里所有带数字的东西都收起来了。日历撕到那天就停了,钟表也不准再显示八点半??那是你最后出门的时间。

>

>可今天我明白了,你不该被困在过去。所以外婆把那些钟都修好了,明天开始,我要重新做饭、晒被子、去菜市场讨价还价。你要是在天上冷了,就托个梦告诉我,我给你多烧件毛衣。

>

>别怕黑,也别回头。往前走吧,外婆的声音会一直跟着你。”

话毕,天空骤然绽开一道极光般的淡绿色光晕??这是“冰封之声”感应到高强度情感波动自动触发的纪念程序。数十块树脂碑同时亮起微光,如同星辰落地。其中一块缓缓播放出预录童声:

>“奶奶,我会乖乖的。等花开的时候,我变成风回来找你。”

这一刻,全国十三个接入站点同步接收到了这场跨越生死的对话。贵阳的小雅坐在教室窗边,手里握着蓝色玻璃珠;甘肃男孩站在雪山垭口,对着风大声背诵汉语儿歌;昆明那位新晋母亲抱着婴儿,在摇篮曲中泪流满面。

而远在深圳一间狭小出租屋里,一名年轻程序员正通宵调试算法模型。他是“耳朵驿站”AI语音识别系统的主开发人员,三年前因重度抑郁休学,正是听着热线里一个个真实故事慢慢爬出深渊。此刻,他正在训练模型识别“沉默中的情绪密度”??通过呼吸频率、停顿间隔、吞咽动作等非语言信号,判断一段无声录像中人物的心理状态。

屏幕上跳出最新测试结果:一段监控视频中,一名初中女生独自坐在空教室写作业,看似平静。但AI分析显示,其平均每分钟低头七次,每次持续3。2秒,配合轻微咬唇动作与肩部紧缩幅度,判定为“高度压抑性悲伤”,置信度91。6%。

他将数据打包上传至云端共享平台,并留言:“请把这个功能优先部署到乡村学校监控系统。有些孩子不会说话,但他们的眼神一直在呼救。”

与此同时,阿木带领团队启动“胎儿实验”第三阶段追踪计划。首批二十名参与母亲所生婴儿均已满月,项目组开始记录其早期语言模仿能力。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孩子对特定语调表现出惊人记忆??当播放母亲孕期录制的同一句话时,超过七成婴儿会出现定向转头、凝视、咯咯发声等主动回应行为。

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名先天听力障碍的女婴,虽无法听见声音,但在母亲贴近腹部重复朗读时,竟能通过振动感知节奏变化,并以规律踢腿方式“回应”。康复科医生惊叹:“这不是条件反射,这是对话的雏形。”

阿木蹲在观察室玻璃前,看着那位母亲含泪抚摸孕肚的照片,喃喃道:“原来爱真的可以穿越黑暗,找到出口。”

春分过后,天气渐暖。李念接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来电,对方语气郑重:“您主导的‘请听懂我的安静’课程试点效果显著,拟在全国推广。但有个问题??很多老师反映,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听’。”

李念沉吟片刻,回道:“不如先让他们学会不说。”

三天后,一份名为《倾听者守则》的教学指南下发各地:

>一、禁止使用“你应该”“你要坚强”“这没什么大不了”等否定性引导语;

>二、每次谈话至少预留五分钟纯粹沉默时间,允许倾诉者自行填补空白;

>三、教师需定期提交“自我倾听日记”,记录自身情绪盲区;

>四、设立“静默课堂日”,每周一次,全程禁语,仅通过书写、绘画、肢体表达交流。

起初争议四起,有家长怒斥“浪费课时”,有专家批评“矫枉过正”。但一个月后,某重点中学公布一项调查:实施“静默日”的班级,学生焦虑指数下降38%,师生冲突减少52%,更有三人主动披露长期遭受校园霸凌的经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