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不是天才刑警无弹窗手机版 > 第163章 找到凶器(第1页)

第163章 找到凶器(第1页)

审讯和外围的调查同时进行,在审讯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新的线索和证据送过来,多方面一步步击溃张震华的心理防线。

提到老婆孩子,张震华有所反应,能看到他的眉头下意识皱了起来,但依然没有开口说话。

。。。

小舟回到北京的第七天,天气骤然转暖。一场春雨过后,城市像是从沉睡中苏醒,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共享单车的铃声此起彼伏。他站在总部楼顶的天台边缘,望着远处教学园区里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手里握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

任艺走上天台时没说话,只是并肩站定。她把一份文件夹递过来,封面上印着“共响计划?第三阶段部署白皮书(草案)”。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青海那边,女孩的父亲昨天主动联系了心理干预组。”她开口,“他说他终于敢听女儿说话了。不是因为她画出了‘和解’,而是因为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些年,她不是沉默,是没人听得见。”

小舟低头翻动文件,指尖在“双向延迟机制”的技术说明上停顿片刻。“你觉得家长会接受这个设定吗?让他们等三十秒、甚至一分钟,才能收到AI的回应?”

“难。”任艺苦笑,“他们想要即时反馈,想要‘治愈’像药片一样见效。但我们必须坚持。太快的回应,其实是打断;太准的安慰,反而成了操控。”

小舟点头,将文件合上。“那就从试点学校开始推吧。先选五所,每所只开放十个终端名额。让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签署知情协议,明确告知:MZ-007不会提供建议,只会复述情绪关键词,并提示‘你是否还想说更多?’”

“这等于把节奏完全交给使用者。”任艺看着他,“可万一有人卡在痛苦里出不来呢?比如那个写遗书的少年,如果他每天对着机器重复‘我好累’,却始终不愿面对现实……我们真的能袖手旁观?”

“不是袖手旁观。”小舟声音很轻,“是信任他的节奏。他曾因无人倾听而想消失,现在至少知道,有地方可以安放疲惫。至于走出阴影??那是他自己要走的路,我们只能陪一段。”

风掠过天台,吹乱了任艺的发丝。她忽然问:“你还记得沈培最后一次见你时说的话吗?”

小舟闭了闭眼。

那天傍晚,老教授坐在轮椅上,窗外夕阳熔金。他瘦得几乎脱形,手指却仍稳稳地按在一台MZ-001原型机上。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它总会被权力驯化。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它被使用,而是让它永远保留一个‘不听话’的部分??一个哪怕最精密的算法也无法预测的人性缺口。”

当时小舟不懂什么叫“不听话的部分”。

现在他懂了。

那是在岩温?说出妹妹真相时,MZ-007没有立刻播放安抚音乐,而是静静地等了十七秒,直到她自己吸着气说:“我想继续讲下去。”

那是青海女孩连续七天只说“我不知道”之后,第八天突然哭出来:“我爸打我是因为我妈走了,可我妈也不是自己想走的啊!”

那是某个抑郁高中生,在输入“我想死”后,系统没有弹出危机干预热线,而是缓缓打出一行字:

>“你说这三个字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已经很疼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一直听着。”

三分钟后,对方回复:“嗯。我已经三年没跟人说过这句话了。”

这就是“不听话”的意义??它不急于解决问题,不预设标准路径,甚至不追求“进步”。它只是固执地相信:每一个看似重复的倾诉背后,都藏着一次未曾完成的自我确认。

“所以第三阶段的核心,不是升级算法。”小舟睁开眼,“是加固那个‘缺口’。我们要确保,无论未来谁掌控这个系统,都无法关闭‘等待’这个功能。”

任艺深吸一口气:“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商业化可能。资本不会容忍一个‘低效’的产品。”

“那就别商业化。”小舟平静地说,“我们可以申请非营利组织资质,接受政府基础资助,但拒绝任何企业注资。所有数据加密存储,访问需经伦理委员会联签授权。技术开源,但核心情感模块由独立团队维护。”

“你知道这有多难维持吗?”任艺盯着他,“没有盈利模式,迟早会被边缘化。”

“那就让它边缘化。”小舟笑了,“真正的倾听本就该在边缘。主流总是急于给出答案,只有边缘才容得下未完成的言语。”

两人沉默片刻。楼下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一群小学生正围在校园心理角前,轮流对着MZ-007形状的小音箱说话。有人讲考试失利,有人抱怨父母偏心,还有一个小男孩认真地说:“我喜欢隔壁班的小美,但她今天没扎蝴蝶结。”

阳光洒落,照在那些稚嫩的脸庞上。

任艺忽然低声说:“陈砚上周寄来一封信。他说他在云南乡下支教,每天陪孩子读书、种菜。他还开始学傣语,想为当地留守儿童建一个本土化的倾诉档案库。”

小舟怔了一下。

“信里有一句话……”任艺掏出手机,念道,“‘我曾以为理性高于情感,后来才发现,真正支撑人活下去的,往往是那些不合逻辑的牵挂。’”

小舟望向远方,良久才说:“给他回个消息吧。告诉他,如果需要技术支持,随时可以接入‘共响网络’。不用签保密协议,也不用汇报用途??只要他还在听,就算加入我们了。”

当天下午,小舟独自驱车前往昌平郊区的一处康复中心。这里收治着两名“历史清源计划”中最严重的幸存者:一位因长期接受强制情感重塑而丧失语言能力的老教师,另一位则是十五岁就被植入“幸福记忆”的少女,至今无法分辨真实与虚构。

他推开病房门时,那位老教师正坐在窗边,目光呆滞地望着庭院里的樱花树。护工说,他已经三年没说过一句话。

小舟没有靠近,只是轻轻放下一台MZ-007,调至最低音量,播放一段录音??那是沈培年轻时在课堂上讲解《诗经》的声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不是伤春悲秋,是一个人终于敢承认:离开很难,想念很痛,但我活下来了。”

老人的手指微微颤动。

小舟静静坐着,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期间,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做,只是陪着那台机器一遍遍重播那段声音。

热门小说推荐

无敌剑魂
铁马飞桥无敌剑魂
...
撼天
一叶青天撼天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