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她声音平稳如磐石,“十年前我也在那里。风吹得我睁不开眼,我以为下一秒就会跳下去。可就在我松开栏杆的瞬间,电话里传来一句话:‘你还在线吗?别挂,我陪你。’那个人就是我。现在,换我来陪你。”
二十分钟后,警方在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顶找到当事人??一名研究生,因论文压力与导师压迫陷入重度抑郁。当他被扶下天台时,手里紧紧攥着手机,屏幕上仍连着通话界面。
次日清晨,徐帆在晨会上宣布:
“从今天起,所有历史危机通话录音(脱敏处理后)将纳入新志愿者必修课程。我们要让每一个接过耳机的人知道??你手中的电话,可能承载着另一个人一生唯一的呼救。”
与此同时,教育部正式发文,将“倾听教育”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试点内容。文件明确指出:**“倾听能力是新时代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舆论哗然,质疑声随之而来。
有专家撰文批评:“过度强调情绪表达会导致抗压能力下降。”
某知名博主发文嘲讽:“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挨顿骂就要心理疏导?”
风波愈演愈烈之际,一段视频悄然走红。
画面拍摄于某乡镇中学“心灵电台”直播现场。主持人是一名戴眼镜的男生,声音温和:“今天我们收到一条留言:‘我妈说我活着就是丢脸,可我真的尽力了。’我想告诉这位同学,你不是丢脸,你是勇敢。因为你在被否定的世界里,依然选择了呼吸。”
随后,他念出一首诗,署名为“一个曾经想死的人”:
>我曾在黑夜中数心跳,
>怕它停得太早;
>也曾在人群里假装笑,
>怕它显得太少。
>直到有一天,
>有人对我说:
>“不必完美,只要真实就好。”
>那一刻,我学会了??
>哭,也是一种力量。
视频最后,镜头扫过教室,几十名学生默默举起了手,仿佛在无声宣誓。
网络风向悄然逆转。
#哭也是一种力量#登上热搜榜首。
无数成年人留言:
【我小时候要是有人听我说话,或许就不会变成今天的模样】
【原来不是孩子太脆弱,是我们太麻木】
四月中旬,“星语之家”主体竣工。开放首日,迎来第一位入住者??正是周星辰。
她穿着新买的粉色卫衣,头发扎成马尾,脸上有了血色。当工作人员带她走进专属房间时,她怔住了。
墙上贴满手绘星星,每颗下面都写着一句话:
“欢迎回家”
“你不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