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紫禁城的黄昏在线阅读 > 第八章 大清皇帝和洪宪皇帝(第2页)

第八章 大清皇帝和洪宪皇帝(第2页)

不管溥伦做了什么,这种离奇的做法都是不计代价的。实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玉玺的重视程度更高。在民国成立时,玉玺就被允许由皇帝保管,这表明在1912年初那些起草“优待条件”的人就严重怀疑皇帝退位的真实性和持久性。

另一个阿谀奉承袁世凯的人是著名的广东籍政治家、金融家梁士诒。当时,他借助职权积累了大量财富。世人称其为“财神”。梁士诒和他的一些朋友过分奉承这位“未来的君主”,他们甚至上书请求册封袁世凯的一位祖先为民族之神。毫无疑问,袁世凯曾做出过这样的暗示,他意识到有必要赋予自己神圣血统,以增加新王朝的威望。

袁世凯这位备受争议的祖先是著名的汉族英雄袁崇焕。在十七世纪明朝快灭亡的时候,他曾英勇地镇守长城抗击满族军队。

对袁世凯和支持者来说,选择一位曾为中国抗击满族人而战的先人神化,这无疑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袁世凯若有这样一位祖先,自然会使他威望倍增,而当时中国的爱国主义仍在反满的潮流中汹涌流动。此外,这将使新皇帝的拥护者能够为其辩护,反对不忠的指控,因为孝道是中国伦理的基石,包括对祖先和家庭传统的忠心。这证明袁世凯不仅是一个爱国者,而且是儒家美德的真正典范。

浏览了梁士诒纪念的形式,袁世凯装作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他把它交给礼部的礼制馆来处理。礼制馆进行了审议,它会在适当的时候报告称,对袁隆焕的卓越功绩进行了详尽调查,证明他完全配得上被提升为神的地位,并建议为他设“原庙”。在报告还没放到指定皇帝的宝座之前,这一请愿却很快消失了。梁士诒和他的伙伴们对英雄袁崇焕的卓越功绩所表达的热情钦佩突然冷却下来。和那些普通人一样,半神袁崇焕的地位降到了卑微的位置。人们认为似乎没必要再重新讨论他是否为神的问题,他的后代袁世凯未能在人间获得帝王的荣誉,因而袁崇焕未能在天上获得神圣的荣誉。

这个小插曲对中国政治——宗教生活的一面进行了有益的阐释,并折射了许多关于政治或其他思想的认知,而在以往的岁月中,这些认知是中国君主和圣人的精神财富。

这些卑鄙的阴谋本来打算在袁世凯的加冕典礼上结束的。民国政府收到成千上万的请愿和电报,请求袁世凯本人接受人民的要求,恢复君主制,并希望袁世凯作为中国新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定国号为“洪宪”。袁世凯的代理人确保这些请愿和电报来自中国的每一个省。1915年12月,袁世凯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投票的结果几乎是全票赞成君主立宪制。袁世凯下一步是发布命令,宣布尽管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德不配位,但觉得自己有责任屈从于“人民的意志”。

几天后的冬至,袁世凯恢复了中国最壮观的祭祀仪式,在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一种只有皇帝才能举行的仪式,相当于向整个帝国公开宣布他已获得了皇权,即将登上皇帝的宝座。不幸的是,这个仪式失去了它传统的美丽和庄严,因为袁认为有必要乘坐一辆装甲车从宫殿到天坛,以确保自己的安全。显然,他对他公开讲话所表明的“人民的意志”并不太有把握。

袁世凯的称帝大业又前进了一步。不过,从自身安全考虑,袁世凯祭天时省去了很多传统仪式。当时,从新华宫到天坛这段路程,袁世凯乘坐的是一辆武装汽车。显然,这并不是他最初公布的情形,他也并非真正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当袁世凯穿着华丽的衮服,站在宏伟的大理石祭坛中间,他成了中国最接近皇位的人。他在黎明前庄严地召唤神明,然而冬天的早晨不会被闪闪发光的绶带欺骗,它窥视到了穿衣人的灵魂。上天拒绝了他那亵渎神灵的牺牲,也拒绝了他自以为是上天之子的祭奠。

当指定的皇帝为他的伟大事业祈求神的庇护时,世俗的力量可能相信他已经得到了它,要想使其计划破灭,迫使他把目光从梦想转向现实,这是很困难的。袁世凯刚坐着装甲车安全返回宫殿,他就得到了危险信号,而这种危险是上天事先没有警告过他的。袁世凯的手下将军蔡锷偷偷离开了北京,直到他到达帝国西南的云南省,才透露了自己的意图。在云南以及毗邻的贵州省,他和唐继尧号召所有真正的革命支持者,和他们一起推翻践踏主权和违背民意的背叛者。

那是1915年12月的最后一周,“第三次革命”爆发。蔡锷、唐继尧的呼吁迅速得到了有力的回应,来自中部和南部几个省份的将军也起兵讨伐袁世凯。这让袁世凯震惊不已。1916年2月底,袁世凯宣布无限期推迟斥巨资筹备的登基大典(大部分是以“贷款”为名向大清帝国敲诈的资金)。一个月后,袁世凯进一步退却,宣布彻底废除“洪宪”帝制。

颐和园的亭台

因为袁世凯得到了北洋派欺骗性的保证,也严重低估了反对他的力量。过去两三年,他一直在精心准备,认为把信任的人安置在军队和国家要职上就可完成称帝大业。

选举的结果是得到袁世凯巨额补贴的代理人策划的。这当然是常识。而让人民宣布全体一致赞成恢复君主制的选举是假的。然而,如果有一个真正代表人民的国会,如果允许它就“国体”问题进行自由投票,我们可以想象,绝大多数的选票将支持恢复君主制。袁世凯肯定不会允许代表可以自由投票。著名学者宋育仁,是一位研究儒家哲学及相关话题的作者,他曾鼓起勇气建议袁世凯辞职,支持年轻的大清皇帝,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对他进行弹劾和压制,此后没有人再敢效仿他的做法。

王朝的忠实支持者们已经退隐到世俗生活中,拒绝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即使他们从共和党内得到合适的职位,也不会为之动心。他们这样做是在遵守儒家学说,即好人拒绝在坏人的政府任职。毫无疑问,许多外国人完全误解了这里面存在的动机,他们不明白许多忠诚的政治家和官员隐退的真正原因,以为人们不再对清朝忠诚,清廷事业不复存在。袁世凯不是外国人,他没有受到这样的误导,不会认为人们不再效忠清王朝。所以,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广大人民的忠诚对象,这样他就可以无视共和派和满族君主主义者的敌意,安全地登上王位。

袁世凯试图把这次惨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让中国和世界相信,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从来都是一个真诚的共和主义者。他极不情愿地向全国发表了一篇冗长的“辩解”,费力地解释说,他因被欺骗相信了“人民的意志”。现在,他发现自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共和国的事业中,他感到高兴和宽慰。

但袁世凯依然眷恋终身制的总统之位,因为其实际权力已经等同于一个国家的君主。倘若事情依照他的计划发展,他的儿子将继任总统。可惜,他因为推行帝制让自己的权威严重受损,人民也不会支持他了。即便他寿命够长,都无法保住自己的总统称谓。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距明确废止筹备中的登基大典不到3个月。他的死亡让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答案。人们无法得知袁世凯的真正死因。有关他的医疗诊断书表示,袁世凯的死因是持续和强烈的忧虑使身体发生了紊乱。对此,人们找不到反驳的证据。

经自由选举成立的国会中也的确有人支持帝制,不过袁世凯不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言论并不奇怪,很多支持革命的优秀人物也会这样认为。1917年5月1日,即袁世凯推行帝制失败的第二年,北京大学的教授陈独秀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这种情况作了精确的阐述。当时陈独秀还在狱中,他因参加颠覆政府的活动而被判无期徒刑。当时,影响极大的激进派期刊《新青年》刊登了这篇文章。

政治进化的潮流,由君主而民主,乃一定之趋势,吾人可以怀抱乐观……但是鄙人对于我国现在情形,总觉得共和国体,有无再经一次变动,却不能无疑……前年筹安会突然想起讨论国体问题,在寻常道理上看起来,虽然是很奇怪,鄙人当时却不以为奇怪。袁氏病殁,帝制取消,在寻常道理上看起来,大家都觉得中国以后帝制应该不再发生,共和国体算得安稳了。鄙人却又不以为然……只因为此时,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现在袁世凯虽然死了,袁世凯所利用的倾向君主专制的旧思想,依然如故。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我看比登天还难!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篇内容精彩、构思巧妙的文章让西方人认为,若要废除帝制,那么就得扭转中国人民的认知。自1912年到1917年,共和政府已经走过五个春秋,假如把这段时期同人民在清政府统治下所经历的那段糟糕岁月相比,可以算是和平昌盛的黄金时期了。实际上,这一点不难解释,因为民国没有创造丰功伟绩。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担任院长的乔伊特说过:“共和政体和共和主义者必须同时存在。”而民国所缺少的正是共和主义者。

皇族的成员都对袁世凯建立洪宪王朝如坐针毡,当然,这些人不包括溥伦以及为自己的利益对袁世凯曲意逢迎的人。满族中不乏聪慧之人,他们担心登基称帝的袁世凯威胁到皇帝,即便皇帝已经名存实亡。袁世凯则派人安抚支持皇帝的人,毕竟他们当中存在握有一定权力的人。不过,皇室没有被袁世凯的谎言所蒙骗。皇室从1915年的最后几个月到1916年上半年,一直处于忧虑惊慌之中,因此他们非常乐意看到蔡锷起义、袁世凯被推翻的结局。

和很多大人物一样,袁世凯也有着普通人的虚荣心。他像孩童般怀着喜悦的心情憧憬庄严的登基仪式,而他将成为这场盛大仪式的主角。为了迎接这场盛事,袁世凯事无巨细地精心筹划了好几个月。他打算在服饰和仪式方面沿用一些古代传统,而他的那些熟悉古代礼仪的朋友为了取悦他,将提供几幅画,内容为两千年前汉代皇帝在山河献上祭品的场景。

据说,袁世凯命人将“他身穿龙袍、头戴历代皇帝戴了诸多世纪的皇冠”画面刻在一枚金币上。写下这番叙述的作者坦言,金币一事他也无法证实。但他在书里提供了一些关于各种硬币和勋章的有趣插图和说明,有些上面确实刻有袁世凯的肖像,是为纪念新的朝代帝王登基的铸币。有些刻有“洪宪纪元”和“中华帝国”字样。“洪宪”是新任皇帝的年号,就像“宣统”和“光绪”分别是溥仪和已故皇帝载湉的年号。由此可见,袁世凯即将成就自己的霸业,所以毫不犹豫地控制和发行这些钱币,他还将私印银元送给关系最亲近的朋友。

除了钱币和勋章,袁世凯还发行了银元,这些银元印有他的肖像,以此纪念他建立了新王朝。银元在袁世凯死后也在通用,不过上面印的肖像代表是总统,而不是皇帝。

袁世凯还非常相信天命,他下令让位于江西的皇家御用官窑烧制了一批瓷器,这些瓷器烧有“洪宪元年制”的文字。毫无羞耻之心的袁世凯还将几件瓷器送给了小皇帝。过了几年,小皇帝将其中的两件瓷器送给了我,我一直保留着。

看看袁世凯铸造钱币、烧制瓷器的行为就不难想象,当他无缘皇帝之位时,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在寂静的夜晚,无眠的他会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质问。倘若他曾背叛的皇帝以幽灵的形式出现,那么外界无须找寻袁世凯的死因,他一定是被他心中的幽灵所杀。

假如能成为终身总统,儿子未来也能继承自己的总统之位,袁世凯由此停下他的野心,那么他或许能为国家带来一个和平的时代。虽然袁世凯在某些事上犯过错或失败过,但他依旧有可能成为受后人尊敬、流芳千古的伟人。前半生的袁世凯展现了他出色的才能和智慧,也证实了他是个自私、满腹野心、毫无信义且诡计多端的人。

可能有人觉得我这样评价袁世凯有失公正。我不妨引用下丁文江博士对他的评价。丁文江曾在德国和英国深造,曾为民国尽忠尽职地工作过。他不赞同君主制,认为中国只有革命才能迎来新生。他说:

袁世凯因担任中国驻朝鲜通商大臣一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对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他应承担更多责任。1898年,他在戊戌政变中背叛皇帝,因此深受恶名昭彰的慈禧太后信任。之后,他接受命令组建新军,导致绝大部分的将领出自他的门下,而这些人是中国主要的祸患。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背叛了清朝,出任了民国总统一职。之后,他收买人心,迫使国会解散来保证自己的总统职位。他至少杀害过两个政治对手。他使用阴谋企图称帝,将自己逼上绝路。最后,他因失败而悲惨死去。

这是一篇充满控诉的文章,对其中的观点我也完全赞同。可让我迷惑的是,一位英国公使多年来却一直认为袁世凯是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朋友。

袁世凯虽然向国人大力宣扬儒家思想原则,但可悲的是,他在认真推介的同时,自己却没有恪守这些思想准则。真正的儒家学者都是君子。“君子”一词大致相当于英语中的“绅士”,尽管在许多语境中,“绅士”这个词常常被人滥用。虽然这两个词的相似之处还存在一些争议,但通过袁世凯所作所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背叛了他的君主、背叛了皇室、背叛了中华民国,既不是君子,也不是绅士。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