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隋唐以前之二大系统(二)
佛教得以三字概之,曰戒、定、慧。罗什空宗,与《十诵律》并传中土,罗什在西域,已学《十诵》;非因来中华从事翻译,始与《十诵》发生关系也。事属偶然;觉贤则译有《僧祗律》;二派所传,在戒律上自生派别。虽《僧祇律》之传播,不如《十诵律》之广;然迄至南北朝中叶,传播中土者,以此二律为主;而《十诵律》则流行南北,压倒诸律。先是罗什学《十诵》于卑摩罗叉,卑摩罗叉之来华也,在罗什后;卑摩罗叉既到长安,更游历南方荆州各地,专事弘宣《十诵》;《十诵》传播若斯之盛者,卑摩罗叉一人之力也。或谓翻译《十诵》,与慧远有关;故以庐山势力,传《十诵》于南方;其说亦有理由。慧猷或作昙猷在江陵辛寺,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僧业从罗什学《十诵》;姚秦之末,关中扰乱;僧业乃返吴,传布《十诵》;慧观,亦其流亚也;余如慧询、罗什弟子。僧璩、僧业弟子。僧隐等辈,《十诵》律匠,继续出世。当是时,《十诵》《僧祇》二律外,《四分律》、《五分律》虽已译出;终不敌《十诵》之盛;如道俨所著之《决正四部毗尼论》,意欲融会四部,迄未广行:即其例也。齐梁之际,撰著《出三藏记》、《弘明集》、《释迦谱》之僧祐律师,实乃《十诵》名匠。慧皎所撰《高僧传论》,则曰:“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以昔卑摩罗叉律师,本西土元匠;来入关中,及往荆陕,皆宣通《十诵》,盛见崇录;昙猷亲承音旨,僧业继踵,弘化其间,璩、俨、隐、营等,并祖述猷业,列奇宋代。”所指璩、俨、隐、营,不仅就《十诵》而言;乃就传律者而广言之盖道俨立四部融会说,营(即道营)乃《僧祇律》学者;二人固不以《十诵律》擅名也。道宣所撰《续高僧传论》,则曰:“自律藏久分,初通东夏,则萨婆多《十诵》一本,最广弘持;实由青目律师,敷扬晋世,庐山慧远,赞击成宗。”此盖述《十诵》盛行之所由来也。青目律师,即卑摩罗叉。
《僧祇律》之传播,虽不如《十诵律》之广;但南北朝中叶,《四分律》渐行于北方;《僧祇律》专行于关中。自洪遵律师入关中,大唱《四分律》;《僧祇律》势力渐微;降及唐世,《四分律》遂压倒其他诸律矣。盖《四分律》,乃佛陀耶舍在长安所译;其时其地,俱与《十诵律》同;佛陀耶舍后返罽宾,继承宣布者无人,致《四分律》久不行于世。然古来相传讲敷学习,乃至受戒羯磨,皆以《四分律》作法为之;后之学者,谓《四分律》缘深于中国者,其此之谓欤?或云《四分律》之昌大,端赖慧光僧统之力;慧光属觉贤华严教系;所谓觉贤系统,与罗什系统之戒律;犹如《四分律》与《十诵律》,立于相对地位;此则近于附会也。
慧光,北魏末叶人也;弟子众多,以道云、道晖为最著:道云著《四分疏》九卷,专务弘律;道晖约之为七卷。名僧如昙隐、洪理、慧远皆出其门。其从道云、道晖学律者,洪遵也;当关中专行《僧祇律》之际,洪遵独说《四分律》;《续高僧传》评为“开导《四分》,一人而已;迄至于今,《僧祇》绝唱”,其推崇可谓至矣。道云之下有道洪,道洪之下有智首。智首著《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为《四分律》筑一大基础。《续高僧传》有曰:“自律部东阐,六百许年;传度归戒,多迷体相;五部混而未分,二见纷其交杂,海内受戒,并诵法正之文;至于行护,随相多委师资相袭;缓急任其去取,轻重互而裁断;首乃衔慨披括,往往发蒙;商略古今,具陈人世;著《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所谓高墉崇映,天网遐张;再敞殊文,统疏异术;群律见翻四百余卷;因循讲解,由来一乱;今并括其同异,定其废立。”文中法正,指昙无德所译之《四分律》而言。观此,足知本书之价值矣。《四分律》既若斯,慧光以后,遂与华严系统并兴,而渐盛于北方矣。
次述禅定之概要:禅定语义甚广,自数息观以至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念佛观之类悉谓之禅定。古称安世高长于禅,道安继之,最推崇世高;此禅即指此类之禅,称日禅数之学。今据《经录》所载已译之禅数经典,列之于下:(经名下加·者,藏中现存之记号;加△者,恐有重译之记号。经名旁括弧内数字,为所译次数)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
安般系音译,梵语阿那波那,即数息观。此经吴康僧会注释之;今藏中现存之本有此注;惟本文与注,混杂难辨,未易得其真意。康僧会注《安般》序文云:“会见南阳韩林、颖川文业、会稽陈慧,此三贤者:余从之请问,规同矩合,义无乖异;陈慧注义,余助斟酌;非师所传,不敢自由也。”
《禅行法想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大十二门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小十二门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禅法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
《五门禅要用法经》一卷(一)后汉安世高译
《思惟要略经》一卷(一名《思惟经》)(一)后汉安世高译
《禅经》二卷(一)后汉安世高译
《禅经》一卷(二)后汉支娄迦谶译
《禅要呵欲经》一卷后汉失译
《阿兰若习禅法经》一卷(一)后汉失译
《修行方便经》二卷(一名《修行方便禅经》)吴支谦译
《禅秘要经》四卷(一)吴支谦译
《坐禅经》一卷(三)吴康僧会译
《安般行道经》一卷吴失译
《内禅波罗密经》一卷吴失译
《禅数经》一卷吴失译
《禅行敛意经》一卷吴失译
《法观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修行道地经》七卷(一名《榆遮伽复弥经》)西晋竺法护译
《治禅法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一名《修行方便禅经》,亦称《不净观经》,或《修行道地经》)东晋佛陀跋陀罗译
《内身观章句经》一卷东晋失译
《禅秘要法经》三卷(又名《禅秘要经》)(二)姚秦罗什译
《坐禅三昧经》二卷(一名《阿兰若习禅法经》,后改名《坐禅三昧经》,又名《菩萨坐禅法经》、《禅经》、《禅法要》)(二)姚秦罗什译
《禅法要解》二卷(一名《禅要经》)(一)姚秦罗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