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东阳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你觉得轩辕祖宅值这个价吗?”
“肯定不值,这是上官煦炎跟轩辕家族赌气,东门银行的钱虽然多,又不是他上官煦炎的,那是大家的血汗钱,他居然拿这个钱来压整个轩辕族人!这样糟蹋大家的钱,给的利息再高,以后谁还会去他那里存钱?”
长孙东阳的表情露出了一丝诡异,轩辕启恒从来没有见过朋友露出如许表情。“会有人去的,在钱这件事上,人们永远只看重当下,不相信自己是傻子。明明知道对方是骗子,看到高收益也会义无反顾地跳进去,这是人的本性。何况对轩辕族人来说这本就不是骗局,而是眼前就能赚到的钱。这不奇怪,我想的是轩辕族人的房子可整整涨了一倍啊,后面小镇可能发生什么事呢?”
轩辕启恒本是聪明绝顶之人,小镇会发生什么,稍一思索,轩辕启恒突然觉得每一个汗毛都炸开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财富游戏啊?
确实可以守住轩辕祖宅不卖,但一定挡不住别人玩同样的游戏,这个游戏甚至不需要以轩辕祖宅为目标,其他地点同样可以做到。
先买下同一地段的所有房子,突然炒高其中一所住宅,再创造一个“东门银行总部”之类的概念。地段还是那个地段,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却一定不再是那个价格,用足够的钱囤积足够的房子,到时候只需要左右手倒换几套成交价就上来了。
一旦人们看到房价上涨,就一定要求以同样的价格成交。更有甚者,如果涨势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有房子都会毫无理性地涨价!利益最大化是人们的天性,既然涨价已经成为趋势,卖出者就要与购买者分享未来的收益。所以,房子价格就会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至于这么下去的后果是什么……
“蓬莱号”股票即使在巅峰也不可能和房价相比,如此暴涨已经给小镇带来莫名痛苦。如果小镇上的房子被炒起来,将是一种怎样的癫狂?
财富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宅子还是那个宅子,土地还是那个土地,怎么可能仅仅因为高房价就带来真正的财富?
看着若有所思的轩辕启恒,长孙东阳长叹了一声:“三生三世枕上书,可对现世来说还是那句话,最重要的永远是当下,这才是‘理性’本质,才是俗人的本心。”
想到这些,轩辕启恒的语气变得平和许多,条理却异常清晰:“这条路上官不一定能想到,我们既然能想到,西门、东门那些人一定也能想到,面对这么多财富,他们一定不会心慈手软。唯一能阻止他们的手段就是我们先把一部分房子拿到手里,到时候抛出降低市价。”
长孙东阳看着大海,像是在想着什么,轻轻叹了口气:“如果到那天大势一旦形成,便一定不是某个人能左右的,个人能力再强,怎么可能对抗市场?所以,不要再拒绝上官煦炎,先把价格压下来,联合咱们的朋友共同在西门一带布局。”
二人看向大海,却已经觉得已经看不穿小镇的未来。
专题3-3: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
多少人都想不明白,房地产跟金融危机有什么关系?那是一排排住的房子,怎么可能是金融危机的触发键?房子是存在于真实世界的东西,又不是虚无缥缈的金融产品,君不见英文名字就叫RealEstate?
房地产是不是属于实体经济?当然是!
实实在在的房子摆在这里,怎么可能不是实体经济?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的行业,建材、家装、电器等诸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房地产涨价对相关行业的带动能力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房地产涨价对经济具备强大的刺激作用。
尽管普通人很难把地产中介门口的报价广告想象成跳跃的K线,但两者实在是异曲同工:所有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从股市开始,在房市达到巅峰,最终迫使货币崩溃、经济崩盘,从1720年的南海泡沫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莫不如此。
学术界还没有对“金融属性”进行明确定义,我们只能沿着经济学的逻辑给出一种直白的解释。
一般来说,只要一种商品可以短时间内暴涨(学名“做多”),就具备了最基本的金融属性。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考虑暴跌的情况,在金融理论中确实有个名词叫“做空”,也就是赌价格下跌。微观层面确实有人通过“做空”盈利,危机爆发也是因为有人故意“做空”,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已经有人“做多”(赌价格上涨)的基础上。实际上,宏观层面的“做空”是一个伪概念,打压价格不可能吸引全民投身炒作,毕竟绝大多数人都通过价格上涨才能获利。
毫无疑问,房地产具备这种可以暴涨的性质,而且是在短时间内。
与股票、期货相比,房地产在交易速度上确实不可能像股票、期货一样瞬间完成,相比之下更关键的是幅度和占用的资金量,幅度意味着盈利率,资金量则意味着盈利大小。一只股票翻倍再翻倍,一定会引起整个市场的关注,可到底参与人数是有限的。
楼市呢?楼市上涨具备普遍性,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同一个城市一个楼盘暴涨而另一个暴跌,不同楼盘的区别只在于涨幅。想一想,房产在全世界都是普通家庭的大额资产,全世界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住在大房子里,为了这个目标绝大多数人值得奋斗一生,又有哪只股票能做到这一点?
不仅仅是当前的社会资金存量,因为房贷的原因,房地产关系到的还有未来资金增量。如何把别人奋斗一生的财富,甚至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加上未来的奋斗全部尽入彀中?
没有什么比房地产更合适了。
刚需、改善、亲水社区、地铁房、学区房……这些名词听起来有一定道理,其实只跟钱有关系。有钱谁又愿意拼命,谁又不希望住得好一点……人们对房子的追求可有止境?更关键的,短时间内房子供给数量有限,尤其是特定地段的房子,比如小镇上的西门。
没有什么比房地产更适合作为金融工具了。金融危机开头不可能是房地产,却一定是金融危机的结尾。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