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河鼠的话,鼹鼠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悄悄伸出一只爪子,擦了擦眼泪。[31]
没过多久,他们就乘船回到了河鼠的家。河鼠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给鼹鼠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还给他讲了许多河上的趣闻。吃完晚饭,鼹鼠打起了瞌睡。河鼠把他带到一间布置讲究的卧室里,鼹鼠把脑袋贴在枕头上,满足地睡着了。
这就是鼹鼠开始新生活的第一天。夏天渐渐来临,日子一天比一天长,鼹鼠慢慢地熟悉了河上的生活。他学会了游泳、划船,体会到了河流的乐趣。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一天比一天有意思。
阅读赏析
本章最后一段话的收尾很妙。这一章讲的就是鼹鼠开始新生活的第一天,这一天,很美好。鼹鼠和善良的河鼠成了朋友,他们在岸边遇到了活泼直率的水獭、不爱社交的獾和喜新厌旧的蟾蜍,这些人物性格迥异,各有各的优缺点;每个人的出场都极具特色,人物之间的对白简洁风趣,信息量也很足;再加上对河流和美好春天的描述,这就是作者构建的童话世界。
你有没有发现文中小动物的身材都不高大?据说作者曾将长颈鹿也编入故事,后因它高大的身材不适合进入柳林河岸的动物世界就舍弃了。如果打开思路,以幻想的技巧构建童话世界似乎不是很难,说不定读完整本书你也可以做到。构建童话世界的难点在于将角色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并选取一个主题将这些角色以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文中的这些小动物们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期待下面的故事吧。
阅读延伸
1。本章文字量不多,但整本书的主要人物均已亮相,请你仔细阅读并学习作者是如何写人物出场的。
2。友谊是童话故事的经典主题之一,想一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主题呢?
[1]总起句一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引出鼹鼠的大扫除活动。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思想,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2]叙述、外貌描写开篇的人物出场以大扫除开始,语言简洁,可以看出鼹鼠非常勤劳。乌黑油亮的皮毛属于外貌描写。作者将鼹鼠的外貌融入鼹鼠的大扫除行为来写,自然而然,十分巧妙。
[3]动作描写、拟人手法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简练,将鼹鼠迫不及待拥抱春天的心情生动地展现出来。
[4]心理描写、叙述“鼹鼠”的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它们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以捕食昆虫为生。童话故事虽常用拟人和幻想手法塑造动物形象,但创作时一定要基于动物本身的习性。
[5]语言描写作者将兔子设置成了一个恶霸的角色。兔子是童话故事里的常客。
[6]叙述、动作描写作者为人物出场铺垫了很多笔墨。河对岸还没有露出真容的小动物看起来小心翼翼的,但很明显他对鼹鼠充满好奇心,他在不断试探着,想观察一下对面的伙伴是否友好。
[7]外貌描写这个外貌描写很详细,你猜出这个小动物的身份了吗?写好外貌描写的要诀就是仔细观察,下笔时还需根据情境和人物身份进行有机调整,否则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8]语言描写河鼠明白鼹鼠的担忧后,没说话,直接划着小船就过来接鼹鼠了,真是个果断的行动派。“扶着我,跨进来,别怕!”河鼠十分体贴。
[9]对话这段对话一是交代信息:鼹鼠没坐过船,二是展现人物性格。河鼠虽然惊讶于鼹鼠没有坐过船,却非常善解人意,没有评价,而是迅速转移了话题,目的是不让鼹鼠感到尴尬。
[10]动作描写河鼠有时候看起来严肃,但是其实有点儿小迷糊。塑造人物,切忌十全十美,哪怕是童话故事里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物。
[11]语言描写、人物塑造摔了个四脚朝天的河鼠没有不高兴,还兴致勃勃地邀请鼹鼠一起游船,真是个乐天派。
[12]语言描写鼹鼠虽然嘴上说够了,可他咧着大嘴的动作说明他为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而感到高兴。虽然有点儿口是心非,可是很可爱对不对?
[13]语言描写、夸张鼹鼠足足陶醉了半个小时!应该是在洞里待太久了,鼹鼠对这条河还有游船,都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之情。
[14]对话河鼠热爱这条河,也喜欢热闹,但是朋友们都搬走了,所以孤单的河鼠在鼹鼠出现在河岸的那一刻就充满了好奇。两个伙伴在一起就会不孤单了。
[15]对话、伏笔这段对话透露了两个信息:野林里藏了什么秘密,鼹鼠的胆子并不大。这为鼹鼠的冒险埋下了伏笔。
[16]语言描写、悬念河鼠为何吞吞吐吐的?因为河鼠非常善良,他不愿意背后说森林里其他动物的坏话,也不愿忽视黄鼠狼等动物会做一些坏事的事实。河鼠似乎很不愿意提起这些动物,是有什么隐情吗?这是作者铺设的悬念。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又不能马上知道真相或底细的情景设置。
[17]对话、伏笔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以上几段对话我们了解到河鼠非常害怕野林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那么鼹鼠和河鼠真的不会去外面的世界冒险吗?伏笔就此埋下。
[18]动作描写河鼠性格沉稳,鼹鼠勤快主动,他们互相帮助,气氛融洽。
[19]语言、动作描写水獭的“钻”和“抖”的动作很形象,他不开口说话你也能猜出他的性格很直率。果然,水獭一开口就是吐槽河鼠。
[20]前后呼应说河鼠抠门儿的想必就是水獭吧?这句话与前文中的“抠门儿”前后呼应。
[21]语言描写再次证实了水獭的直率。
[22]动作、语言描写前文提到的獾终于登场了,他显然不爱热闹,这也解释了他为何住在野林中央的原因——喜欢清静。
[23]对话河鼠的前半句说明他喜欢獾这个朋友,后半句顺势引出蟾蜍这个角色。水獭性格直爽,喜欢吐槽,他直言不讳地批评蟾蜍喜欢追求新事物的浮夸作风。
[24]铺垫、对话“铺垫”的功能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作者为蟾蜍这个角色的出场铺垫了很多。蟾蜍喜新厌旧,还是个惹祸精,不过他不是个坏孩子。作者三言两语就将蟾蜍这个人物刻画得极为生动、真实,还很有趣。
[25]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蟾蜍终于出现了!他身材矮胖,赛艇的桨被他打得东摇西晃,看来他做事很不认真,也没有耐心。
[26]心理描写这句心理描写其实是作者价值观的体现。读到这里不难看出友谊是本书的主题,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各不相同,在作者看来,不随意议论和批评朋友是基本的社交礼仪。
[27]语言描写河鼠是喜欢热闹的,也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大家都走了,他有些难过。
[28]动作描写从前文鼹鼠一把推开兔子就能看出一点儿苗头,鼹鼠的性格中有霸道强势、争强好胜的一面。
[29]叙述河鼠真是个可靠的朋友,在朋友危难之际毫不含糊,立刻伸出援手。
[30]对话这段对话充满了温暖。鼹鼠犯错后立刻就向朋友道歉了,知错就改。河鼠更是不计前嫌,邀请鼹鼠一起回家住,并愿意教鼹鼠划船和游泳。
[31]动作描写有句话叫“行动比言语更漂亮”,是的,默默垂泪的鼹鼠更能让我们体会他的感激之情,这比感谢的语言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