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神秘岛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第五章 我们有火了(第3页)

第五章 我们有火了(第3页)

大家站在山顶一动不动,目之所及,看不到一块陆地,也看不到一艘小船,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这座岛仿佛成了大海的中心。[19]

“所以我们真的是在一座荒岛上。”斯皮莱失望地说,“不过,这个岛大概有多大?”

在茫茫的大海中,一座岛屿确实显得太过渺小。不过,史密斯还是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小岛四周,然后说道:“朋友们,我想这岛的周长应该有一百六十多千米。我想我是不会弄错的。”

“面积呢?会有多大?”

“这很难估算,岛的形状很不规则。”

为了对岛屿有个大体的印象,斯皮莱一边观察着海岸线,一边把岛屿的轮廓画了出来。在斯皮莱的笔记本上,这个小岛如同一只躺在太平洋上的怪兽。[20]

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个意外发现——在火山和东海岸之间,有一个小小的湖泊卧在那里,湖边长满了绿树。

“岛上的湖泊,应该是个淡水湖吧?”彭克罗夫问。

“当然是淡水湖,”史密斯肯定地回答,“因为湖水是从山里流进去的。”

阅读赏析

史密斯的回归给伙伴们带来了极大安慰,而史密斯也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为大家解决了眼下最为棘手的问题——自制火种。在本章中,对于史密斯自制火种的过程,作者仅用三言两语进行了概括性描写,而不惜笔墨详细描述的是彭克罗夫的言谈举止,比如他事先对生火的不乐观态度,各种并未奏效的尝试以及见到火之后无以言表的震惊和激动,这样的详略安排可谓巧思满满,解决了彭克罗夫的疑虑,实际上也就是解决了读者的疑虑,史密斯博学睿智这一“人设”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同时,落难者们在史密斯的带领下,对“是小岛还是大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在这次关乎命运的“远征”之前,史密斯冷静地分析与预判,有条不紊地安排行动,让大家倍感安心,折服于他的领袖风范;“远征”途中更是展露了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在“远征”的尾声,也就是爬上小岛最高的山峰之后,他们得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答案——这是一座彻头彻尾的孤岛。即便如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史密斯会带领大家一路披荆斩棘,创造美好生活。

阅读延伸

1。史密斯的博学多识和领导力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史密斯为什么如此重视“小岛还是大陆”的问题?

[1]象征象征,是借用某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某个事理,以表达情感或揭示深意。画线句借“未燃尽的木柴泡在水中”来象征他们心中的希望破灭,之前所有的努力化为灰烬,表达了落难者们的失望与痛心。

[2]叙述、铺垫简单的叙述交代了伙伴们对史密斯的信任和钦佩,也是为史密斯展现自身能力,领导伙伴们在荒岛自力更生做铺垫。

[3]动作描写从前文中我们就已经领略到彭克罗夫对“火”的重视程度,这并非他不信任史密斯,而是他半生经验所致。这段动作描写反映出彭克罗夫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4]夸张、幽默对日常感受的夸张描写非常生动有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沉重的氛围。

[5]语言描写、悬念“小岛还是大陆”?这是劫后余生的史密斯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关乎落难者们的命运。也许读者也已经预感到了:随着史密斯的归来,这一悬念将很快得到揭示。

[6]对话对于难倒一众伙伴的“火种”问题,史密斯表现得轻松又自信,看来他要大展身手了。彭克罗夫的疑虑又何尝不是读者的疑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7]环境描写、衬托在找到史密斯之前,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多是为了烘托或紧张或沉重或令人迷惘的氛围;现在,史密斯的回归一扫伙伴们多日以来的阴霾心情,此处的环境描写读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衬托出了久违的轻松氛围。

[8]对话如果说从前文的描写中,我们还不能具体地感受到史密斯对伙伴们来说究竟为何如此重要,那么这段对话则首次正式地反映出了史密斯出众的学识和杰出的领导能力。他认真诚恳地询问境况,利用知识冷静地分析情势,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他充沛的学识、冷静的头脑和自信的态度,无疑让伙伴们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9]悬念、想象凡尔纳擅设悬念,文中信手拈来的悬念设置比比皆是,再小的环节、再不突出的片段,在凡尔纳充满想象的笔下,都展现得栩栩如生。

[10]场面描写场面描写重在渲染氛围,作者在描写捕猎水豚的场面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手法,如远近景切换、外貌特写、动作和语言描写、转折等,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展现出一场人、狗与野兽激烈角逐的场面,画面感十足。

[11]叙述我们都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荒岛求生,大家“各显神通”,小狗托普也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捕猎、带路,称得上是个得力帮手。

[12]神态描写、动静结合虽然大家都很信赖史密斯的能力,但当货真价实的“火”摆在眼前时,他们仍然震惊不已。火“噼噼啪啪直响”和人被惊呆的神态,一动一静,直击读者的心。这不单纯是火,更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13]白描、呼应斯皮莱出于职业习惯保留下来的手表派上了大用场,博学的史密斯利用手表镜片做了只放大镜,太阳光线透过放大镜,会聚成一个点状的小光斑,小光斑温度急剧升高,当它使物体达到燃点时,物体就会燃烧。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交代了史密斯自制火种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4]叙述自3月20日大家乘氢气球逃离以来,一路饱经磨难,波折横生,惊险连连,如今有了火,有了食物,有了史密斯,他们终于睡上了第一个安稳觉,面对陌生未知的一切,也不再萎靡沉重、忧虑重重,而是“精神饱满”地去“远征”,说明他们此时对于现状是抱有乐观态度的。

[15]呼应从发现没有火柴,到找到唯一一根火柴,再到暴风雨扑灭火种,彭克罗夫的心情随之起伏最大,对待火种,胆大敢闯的水手彭克罗夫始终小心翼翼,如今史密斯利用放大镜原理自制了火源,火种从此不成问题,但彭克罗夫仍然没有丝毫掉以轻心,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严谨与可爱。

[16]移步换景、想象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带领读者领略了小岛的地貌风貌:因流动的火山熔岩而形成的山体裂缝,各种各样叫得上来名字和叫不上来名字的动物,火山喷发时流出岩浆的火山口……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充满神秘色彩和科学幻想的想象空间,头顶闪烁的群星更是为这个想象空间渲染了浪漫的气息。

[17]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在“小岛还是大陆”这一重要问题揭晓的时刻,作者首先用一段环境描写渲染了神秘的气氛,接着在乌云移开的瞬间,“月牙的倒影”这一细节被史密斯发现,他一向冷静睿智,但此时“猛地抓住”的动作和“语气沉重”的语言,传神地反映出史密斯此刻的复杂心情。

[18]对比前一天“安稳的酣睡”和如今“难眠的夜晚”“心情沉重”,早上醒来“精神饱满”和第二天感到“头脑昏沉”,巨大的落差令人唏嘘,真实地反映了“远征”前后大家的心态对比。

[19]场面描写如果说大家一直以来对于可能降落在陆地还怀有一丝侥幸心理,那么如今,这是一个孤独的小岛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使幻想彻底破灭,看来,落难者们不得不为接下来严峻的生存考验做“长期打算”了。

[20]呼应、想象在海难中,斯皮莱仅保留下了手表和笔记本,手表已在获取火种时派上了大用场,笔记本在这里也有了用武之地,斯皮莱用它画出了小岛轮廓。在作者的想象里,小岛像一只怪兽横卧太平洋,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形状怪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物心理:对落难者们来说,这个小岛就像个怪兽一样,是未知的,充满挑战的,不是轻易就能驯服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