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福尔摩斯探案集百度百科 >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第1页)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第1页)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

一位名叫阿瑟·柯南·道尔的苏格兰人是和伦敦文学史紧密相连的著名人物之一——尽管他仅仅在伦敦生活了很短一段时间——因为他是歇洛克·福尔摩斯故事的原作者。柯南·道尔于1859年5月22日出生在爱丁堡,在家里九个孩子——其中七个活到成年——中排名老二。早年他的家庭生活很困苦。父亲查尔斯·埃特蒙特·道尔是约翰·道尔的小儿子,约翰就是广受欢迎的政治漫画家“H。B。”。查尔斯的兄长都是名人:詹姆斯写下了《英格兰纪年史》;亨利管理着都柏林的国家美术馆;理查德因为他为《笨拙》设计封面以及为童话故事画插画而知名。但是查尔斯走上了公仆的道路,那是没有前途的职位,就是这么一个职位最终还是丢掉了,之后他依靠酒精为生。他遭受了癫痫病带来的巨大痛苦,最后在公众机构的照顾下生活,于1893年去世。因为家庭贫困,柯南·道尔最初在家中接受教育,由他所深爱的母亲玛丽抚养。“妈妈”有爱尔兰血统,祖先可以追溯到诺森伯兰郡著名的珀西家族,再追溯到金雀花王朝一脉。她向长子阿瑟讲述过杰出祖先们的故事。

九岁时,柯南·道尔被送到兰开夏郡霍德的一家耶稣会预备学校。霍德的学校附属于斯东尼赫斯特的一所耶稣会中学,两年以后柯南·道尔进入这所学校学习。他在斯东尼赫斯特的时光并不太快乐。他的不可知论信仰开始萌发,到1875年他在斯东尼赫斯特的生活结束时,柯南·道尔不再认为自己是一名天主教徒。离开斯东尼赫斯特之后,他跟随耶稣教士去了费尔德克彻、澳大利亚,后来回到爱丁堡,于1876年到1881年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

在爱丁堡大学,柯南·道尔遇到了约瑟夫·贝尔博士,贝尔的医学观察力和推理能力让同僚们大吃一惊,也给年轻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柯南·道尔第一次上他课时,贝尔博士三十九岁。到第二学年结束时,贝尔让柯南·道尔担任自己病区的助手。这让柯南·道尔有机会看到贝尔博士如何快速推理病人情况。柯南·道尔在一封1892年写给贝尔的信中写道:

约瑟夫·贝尔

我确实应该把歇洛克·福尔摩斯归功于你,因为我学到了要在故事中把[侦探]处于各种戏剧化的位置,我觉得他的分析能力并不是某种夸张,我看见你在门诊部就引起过这样的效果。我听到你反复灌输推理、演绎和观察,围绕这些,我便尝试塑造一个人,他尽可能的延续这样的事情——甚至延伸得更远……

在柯南·道尔1924年出版的自传《回忆和冒险》中,他写的更详细:

我现在觉得自己有能力让事情更清晰、更明确也更精巧。加博利奥环环相扣的情节让我着迷,坡笔下大侦探杜宾从儿童时代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我能不能加上自己的东西呢?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乔·贝尔,他瘦削的脸庞、古怪的方法、神神秘秘的伎俩。如果他是一位侦探,肯定会将这桩虽然迷人却毫无章法的工作变得近乎纯科学。我想试试看能否获得这样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可能,那我为什么不把它运用到小说中呢?说一个人很聪明并非难事,但是读者需要看到例子——而病房里贝尔每天都在给我们举例子。

贝尔博士也曾为《海滨杂志》撰文,回忆道尔在医学院的那段学生时代,还表明自己也是一位福尔摩斯迷:

当谈到歇洛克·福尔摩斯时,你问及有关教学方法的事情,就是柯南·道尔先生曾好心提到过的方法。柯南·道尔博士借助自己天才的想象力,从很少的东西中衍生出许多,而且他还记得自己的老师,丰富了这幅图画。在教授如何治疗疾病和意外事故时,所有仔细的教师都会首先向学生示范如何准确地识别个案。这种识别取决于快速地从微小细节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细节方面有病和健康是不同的。实际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小心观察。为了让他们对这种工作感兴趣,向学生示范观察能发现一些事实是很有用的,比如病人的病史、国籍和职业。

柯南·道尔在爱丁堡学习医学期间,他干过好些工作贴补家用,还在一条去格陵兰岛的捕鲸船上当过船医。一位朋友告诉柯南·道尔,他的信很生动,可以写出来赚稿费,而这时他正焦虑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于是开始提笔写小说。《塞沙沙山谷之谜》是一篇场景在南非的关于寻找宝藏的故事,很明显受到坡和布雷特·哈特的影响——他们是那时期柯南·道尔喜欢的作家。爱丁堡一家有名的杂志——《钱伯斯期刊》接受了它,这让柯南·道尔很是高兴,1879年这篇故事匿名发表在该杂志上。

柯南·道尔最初对写作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这是一种赚钱的方法,但是他写了十多篇作品却收效甚微。1880年,发表第二篇小说《美国奇谈》时,出版商建议他放弃行医专心写作,但是柯南·道尔对于写作前途未卜不愿接受建议。1881年毕业之后,他在一艘去西非海岸的船上当船医。回来之后,他去伦敦找家族中有名的亲戚,想在那里开一家诊所。但是,道尔家都信奉天主教,柯南·道尔不愿意就他的不可知论妥协。他回到了爱丁堡,继续寻找机会。

1882年,爱丁堡大学的校友乔治·图纳文·布德医生邀请柯南·道尔到他在普利茅斯的诊所工作。合作关系破裂之后,柯南·道尔搬到南海,在那里开了一家诊所。1885年,柯南·道尔把一位名叫杰克·霍金斯的病人接到诊所治疗。治疗失败了,霍金斯去世(并不归罪于柯南·道尔)。柯南·道尔随后照顾病人的母亲和姐姐的生活,他们同样居住在南海,几个月后,他向杰克的姐姐路易莎·霍金斯(“图意”)求爱并结婚。据说,图意是一位性情温和的女子,脸上永远是快乐、开朗的表情,有着迷人的蓝眼睛。柯南·道尔称她“温文尔雅”。这段婚姻持续到1906年路易莎因肺结核去世,他们有两个孩子——玛丽·路易莎和金斯利。

1886年,受到在南海所参加的会议的鼓动,柯南·道尔对通灵研究发生兴趣。在晚年,这类研究——或称“通灵学”——成为他生活的焦点,他常常将其早年的兴趣作为对这领域长久细致研究的证据。据说,柯南·道尔在南海的行医失败了;实际上他正逐渐走向成功。柯南·道尔业余时间持续写作,1879年到1887年间发表了三十篇小说。

路易莎·霍金斯

1890年,柯南·道尔准备出版《葛德斯通公司》,这部长篇小说他从1884年开始创作,此外还接受了费城《利平科特杂志》代理人J。M。司徒达特的委托创作一部中篇作品。在1890年的一封信中,柯南·道尔向司徒达特描述:“我的故事可以叫做‘六签名’或者‘修罗托斯谜案’。你说你想要个有味道的标题……我会让《血字的研究》中的歇洛克·福尔摩斯有些不一样的感觉。”因为出版《血字的研究》受限,《四签名》——后来以最初的名字为题——是美国读者首次接触歇洛克·福尔摩斯,这部作品比较成功。该年晚些时候小说以单行本发行,1891年在《海滨杂志》刊登了第一系列福尔摩斯故事之后,它也成了畅销书。

1890年末,柯南·道尔认为他的事业和家庭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受到罗伯特·科赫关于肺结核新疗法的驱使(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疾病在随后几年里将会折磨他的妻子),他赶去柏林亲眼目睹这项疗法的实证。途中他遇到一位医学专家——皮肤病学家——劝柯南·道尔强化自己的专业。两天后,他关闭了南海的诊所,匆匆赶往维也纳学习眼科。维也纳之旅很失败,因为柯南·道尔发现自己无法听懂德语课程,也就不能掌握信息。两个月之后,他和路易莎休了一次长假,于1891年春回到伦敦。他们租了蒙塔格街的房子,同时柯南·道尔开始寻找满意的诊所。他最终在上威姆波尔街2号找到了一家,但是——让未来的读者高兴的是——没有病人上门。相反,文学之星正移向中天。1891年1月,出版商乔治·纽恩斯想创办《海滨杂志》。纽恩斯曾经成功运作了《点滴》周刊,他希望发行一份像美国刊物《哈珀》或者《斯克莱布诺》这样风格的杂志。他想要一份每页画有插图的杂志,不过很快修正为每隔一页有一幅插图。而且,他觉得每期杂志应该要完结,“像一本书”。也就是说《海滨》不会像其他杂志那样连载故事,而是刊登短篇小说。纽恩斯立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第一期卖了30万册,当时没有哪本杂志,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能达到这样的数量。柯南·道尔的一篇小说《科学的声音》就刊登在第一期上。

《血字的研究》

1891年春末,《海滨》新任指定文学编辑格林霍克·史密斯收到两篇手写文稿。四十年之后,他描述那天的反应:

我立刻意识到,那是自埃德加·爱伦·坡以来最伟大的短篇小说。我记得奔进纽恩斯先生的房间,把小说戳到他眼前……这是一位新的有天赋的作家;情节巧妙,风格明朗,讲故事能力一流。

作家、主题以及画家合在一起之后获得巨大成功。1891年7月,《波西米亚丑闻》在英国登场之后造成了很大轰动,随后每篇刊登在《海滨杂志》的福尔摩斯冒险都使得杂志销量增加。杂志史学家称这样的发行效应“就像反射效应那么直接和具有决定性”。据说一旦刊登福尔摩斯故事的新杂志出版了,读者便会排队购买,据估计,在1893年,一旦杂志封面出现柯南·道尔的名字,发行量就增加10万册。

1893年12月,《最后一案》发表,这是第二系列的最后一篇,公众得知柯南·道尔和华生将歇洛克·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教授最终决斗的秘密保守了两年多,他们很受打击。福尔摩斯去世的消息举国震惊,伦敦的年轻人在丝帽上别上服丧的绸花或者戴上黑臂章。一位痛苦的读者写信给柯南·道尔说:“你这个畜生!”柯南·道尔承认说:“我很惊讶,没想到公众如此反应。”《海滨杂志》出版商称福尔摩斯的去世对他的股东是“可怕的事件”,据闻有一万两千名读者取消了订阅。

柯南·道尔离开了歇洛克·福尔摩斯,没有任何遗憾。“可怜的福尔摩斯死了,真该死。”他在1896年如是说。

我觉得他就像用过量的药,我面对着他就像面对肥鹅肝酱饼,有一次我吃得太多了,以至于今天提到这个名字让我都感觉要呕吐……我让那样一位绅士死去真是该死,但是我觉得那不是谋杀,只是一种自卫的正当杀人,因为,如果我不杀掉他,他就会杀掉我。

1893年,正当柯南·道尔的名声如日中天时,悲剧发生了。路易莎被诊断患上了肺结核。这病让两人的生活完全混乱,全家从一个疗养地迁到另一个疗养地,希望能病情痊愈或者至少有所缓解。1895年春,他们来到开罗,希望热而干燥的天气能帮助路易莎康复起来。柯南·道尔以此为背景创作了三幕剧《科罗斯科悲剧》,于1898年发表。当英控埃及部队和苏丹伊斯兰教僧人组织(反英派别)在苏丹开战,柯南·道尔成为《威斯敏斯特报》的战地记者。1896年回到英格兰之后,他继续创作文学作品,包括关于摄政时期的体育小说《罗德尼·斯通》、关于年轻夫妇的有趣故事《临时合唱团二重奏》以及他的第一部拿破仑时代长篇小说《贝纳克大叔》。

热门小说推荐

仙道邪君
昨夜南风仙道邪君
...
纵目
黄石翁纵目
...
听说你爱我
相识就是缘听说你爱我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