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概率最终也只会是充当陪跑的角色,获奖的希望,还是很渺茫的。
毕竟,以目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判標准来看,並非是赚钱能力强,就能获奖的。
其参考的,更多的是倾向於哲学范畴,侧重於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剖析与描述,
回顾过往十年来,以及未来几十年获奖的作品,其获奖理由,诸如“为减轻全球贫困所採取的实验性方法”,又或是“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
而自己的这本《红海与蓝海战略》,本质上只是一种商业盈利手段,在理论深度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江伟杰暗自思付,评委们应该不至於会如此的缺乏专业眼光,之所以提名自己的这本书。
极有可能是因为《红海与蓝海战略》,是近年来的经济类书刊中影响力比较大的。
对方或许是想藉助这本书的名气,来提升诺贝尔经济学奖自身的知名度。
毕竟,当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还不够分量,急需通过提名高人气作品,来增加自身的关注度。
倘若时间再往后推移二十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含金量自然会大幅提升,可即便现阶段其含金量有限。
它毕竟还是顶著“诺贝尔”的名號,这在普通民眾眼中,那依旧还是很高大上的。
再者,若能在香江诞生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对於港督麦理浩的执政生涯而言,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政绩。
电光火石间,江伟杰已然洞悉其中的关键,顿时就明白了沈弼为何会这般大费周章,而又隆重地邀请自己参加此次酒会的缘由了。
起初,江伟杰还以为沈弼是因为看好自己,这才邀请自己参加滙丰的酒会,或许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缘由,但却绝非是主要因素。
如今,他算是彻底想明白了,想必主要还是港督因为这本书,从而对自己產生了兴趣,而沈弼为了投其所好,这才举办了这场盛会。
江伟杰表面上保持著谦逊的微笑,內心却早已涌起了一阵波澜,他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在香江商界的地位,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而另一边,人群之中,此时李孝勤静静地凝视著被眾人簇拥、熠熠生辉的江伟杰,久久沉默不语。
原本,在他眼中,江伟杰只不过是个运气好,才刚在商界里,崭露头角的新人罢了。
对於与他合作对抗凯恩家族,之后再爭夺青州英泥,李孝勤自觉凭藉自己多年积累的商业经验和人脉资源,肯定是能轻鬆拿捏的。
但此刻,眼见江伟杰已经得到港督麦理浩,还有滙丰大班沈弼的赏识。
他深知,江伟杰未来的人脉资源,必將会飞速扩张,这无疑是增加了,其未来竞爭的不確定性,让他的內心,隱隱感到有些不安。
这时,麦理浩总督从秘书手中,接过一本江伟杰所著的《红海和蓝海战略》,脸上掛著和蔼的笑容,朝著江伟杰走去,然后语气温和地说道:“江生,能否为我签个名?”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譁然,眾人眼中,此时江伟杰的形象,瞬间就变得更加耀眼夺目。
而江伟杰也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態,嘴角上扬,露出自信且谦逊的微笑,然后很是从容回应道:“承蒙港督大人厚爱,那在下就斗胆献丑了!”
言罢,便从內衬口袋中掏出一支钢笔,笔尖在书页上流畅地舞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隨即麦理浩接过书,满意地点了点头,又与江伟杰亲切地寒暄了儿句后,便携著天人,稳步向大厅中央走去。
而在酒会的另一角,许世勛正满脸怒容地看著身旁的儿子许敬恆。
只见许敬恆此时的目光,正死死地盯著附近一位穿著华丽、身姿娜的漂亮名媛。
此时他眼神中,那满是痴迷,一副紈綺子弟的模样,尽显无遗。
许世勛强压著心中的怒火,压低声音斥道:“臭小子,你在看什么?看看人家江伟杰,白手起家,如今又获港督赏识。
这用不了几年,人家必定就能身香江名流之列了,而你呢?
你若是有他十分之一的本事,那我这辈子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