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介意是假的。"信苦笑,"贵族子弟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有家族人脉支持,升迁比我们这些平民快多了。"
"王骑将军也是平民出身。"貂淡淡道,"记住,战场上刀剑无眼,不认贵族平民,只认实力。"
信重重点头。是啊,与其抱怨不公,不如用实力证明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信更加拼命地训练部队。他借鉴王骑留下的兵法,创造出适合飞信队的独特战术——"疾风阵"。这种阵法强调机动性与爆发力,士兵三人一组,呈楔形推进,宛如无数把尖刀插入敌阵。
出征前夜,秦王秘密召见信。短短几日不见,年轻的君王似乎又成熟了几分,眉宇间的威严更甚。
"信,此次出征,寡人有两个目的。"秦王开门见山,"明面上是攻魏,暗地里要查清吕不韦与魏国的勾结证据。"
信单膝跪地:"末将必竭尽全力!"
"记住,安全第一。"秦王罕见地流露出关切,"寡人需要的是活着的将军,不是死去的英雄。"
信心头一热,郑重应诺。离开王宫时,一名小太监悄悄塞给他一封密信。信回到营地才拆开,里面只有寥寥数字:
"魏国安邑城,紫兰轩。——紫夏"
紫夏?信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他将密信烧掉,决定到了魏国再作打算。
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开赴魏国边境。蒙恬的玉凤队作为先锋,清一色的骑兵,行动迅捷如风;信率领飞信队紧随其后,虽然以步兵为主,但行军速度丝毫不慢。
"报——!"斥候飞马来报,"魏军在前方十里处的峡谷设伏,约三万人!"
蒙恬立刻召集众将议事。信作为千人将,也有资格参加。简易的军帐内,蒙恬指着地图分析敌情:
"峡谷地形狭窄,不利于我军展开。我建议骑兵分两路,迂回包抄。。。"
"不可。"信突然打断,"两侧山势陡峭,骑兵难以攀爬。魏军既敢在此设伏,必己堵死了所有小路。"
帐内众将面露诧异。一个千人将竟敢质疑校尉的决策?蒙恬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那依你之见?"
"将计就计。"信指向峡谷入口,"魏军想诱我们入谷围歼,我们就假装中计,派精锐抢占两侧制高点。。。"
蒙恬听完信的详细计划,脸色渐渐缓和:"冒险,但可行。不过谁去抢占制高点?那可是九死一生的任务。"
信挺起胸膛:"飞信队愿往!"
当夜,信亲自挑选三百精锐,借着夜色掩护,从一条猎人小径悄悄攀上峡谷西侧。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飞信队士兵个个身手矫健,如猿猴般敏捷攀爬。
黎明时分,他们成功占领了西侧高地。从这里俯瞰,整个峡谷尽收眼底。果然如信所料,魏军在两侧埋伏了大批弓箭手,只等秦军主力进入伏击圈就万箭齐发。
"发信号。"信低声命令。
三支响箭冲天而起,在晨曦中划出三道银线。这是约定好的信号。谷外的秦军主力立刻发动佯攻,大张旗鼓地杀入峡谷,却在深入一段后突然停下,结阵防御。
魏军见状,以为秦军中计,立刻下令伏兵尽出。就在弓箭手们站起身准备放箭的瞬间,信一声令下,飞信队从侧翼发动突袭!
"杀!"三百勇士如猛虎下山,杀得魏军措手不及。高地上的弓箭手还没来得及调转方向,就被砍瓜切菜般解决。与此同时,谷外的秦军主力趁机强攻,内外夹击之下,魏军大乱,三万人马竟被区区十万秦军杀得丢盔弃甲!
战后清点,此役歼敌万余,俘虏数千,而秦军伤亡不足千人。更难得的是,飞信队以少胜多,率先突破敌军防线,居功至伟。
庆功宴上,蒙恬亲自为信斟酒:"千人将用兵如神,蒙恬佩服!之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信连忙回礼:"校尉言重了。若非玉凤队正面牵制,飞信队也难以成功。"
两人相视一笑,惺惺相惜。酒过三巡,蒙恬压低声音道:"其实我一首好奇,王骑将军为何特别看重你?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因为所谓的"漳水遗民"血脉?还是因为玉匣的选择?这些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
"报——!"一名传令兵突然闯入,"紧急军情!魏国大将晋鄙率五万精兵驰援安邑,距此只有三日路程!"
帐内众将顿时紧张起来。晋鄙是魏国名将,用兵老辣,绝非刚才那些伏兵可比。
蒙恬拍案而起:"传令全军,即刻拔营,务必在晋鄙赶到前攻下安邑!"
信心中一动。安邑。。。那不正是密信中提到的"紫兰轩"所在吗?看来这场硬仗,非打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