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之所以有人类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选择反抗大自然的方法更直接一点儿,就是以死亡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米哈伊尔,你是否还记得?虽然满是落叶,却要去打山鹬时的情景?那时你还在说,这些陈旧的落叶,就是在为明年树木的生长做肥料,人类也是乐于做这样的奉献的。你看,像我这样的一个作家,要怎么样去和伟大的普希金相提并论,当我的肉体,也站在了为人类田地做贡献的层次上时,我的高度是不是也变得不一样了呢?
是的,如果想要让自己站在那样的高度上的话,我们必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相信倘若普希金先生还没有逝去,读完我的故事,他一定会拥抱着我,因为在我的文字中,他看见了那个被称为不朽的东西。
形象和规律
人类的感受大部分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们选择跟随自己的意识去了解他们。如果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坚持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各自选择自己的想法。
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角度去了解自然,自然在我们的面前是那么的冷酷残忍,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不相似。我们是这样,自然和我们又完全不一样,我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
面对着这两种对待自然的看法,一种是客观的,一种是主观的,这些在我们的眼里是富有诗意的,体现着艺术和科学的价值。
气泡
一条熟悉的水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开始低语,在经过第一个弯道时,用的是一种语言,经过第二个弯道时,发出的是另外一种声音,到了第三个,它们开始窃窃私语,声音在森林中回**。
很快我就知道了它们低语的地方,我在它的附近找到了一个树墩,坐下来休息。突然我发现,水流中竟然混杂着很多的小气泡。我又开始自我疑问:假如说大自然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根据的,那么为什么在传播种子和形成一些自然事实的同时,还要在这些生活中增添那么多的气泡?
气泡拥挤着,相互碰撞着,随着水流进入到了一个水湾中。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它们慢慢地变大,翻出稠密的白色泡沫,远远看去和棉花糖没什么区别。
我开始思索,带着一脑袋的疑问:“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这个时候我的思想不遵循任何的规律,直接走入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气泡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也曾向自己提出同样的问题:“在这个人流涌动的社会,还需要这些气泡吗?”
在大自然中聆听,那嫩芽绽放时发出的动听交响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常常会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我们人类和这些嫩绿的枝芽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人类每一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此时的我们不正在体会着这份新芽的感受!
人类感受着自己的躯体和自然世界分开的感觉。我们用尽所有的力气,去维护这份感觉,为的是不让属于我们的花朵绽放。可是无论人类使用怎样的招数,怎样痛苦地折磨自己,到了春季,鲜花还是会绽放,被禁锢的绿色生命,还是会追逐着阳光生长。这被禁锢在人类肉体中的大自然,总是会让人兴奋异常,我们这种兴奋的情感叫作爱。
某物
大自然给我的感觉是,什么事物都可以被代替。树木之间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动物之间也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不过也有意外的情况,有的数目是不能被替换的,也会出现很多不可替代的动物。比如杜瓦洛就是一只不可被取代的猪。
最初这样的不可替代性是只有人类才具备的,那是人类的本性。如今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动植物中,也就表示,人类在慢慢地影响着这些低等的动植物,时间久了它们也具备了人类的特性。
童年的欢乐
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我走进一片松树林。就在这时,一股清香迎面扑来。恍然间,让我想起儿时玩的玩具马的味道。很快我就找到了香味的根源,那香味来自于不远处的五金厂,这种香味是乙醚油发出来的。
无论发生了什么情况,在这个时候,儿时的玩具气味儿已经战胜了所有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儿时玩具的味道,已经在我心底绵延,只是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才闻到松林的味道。
也许现在被我们称之为自然的东西,早已不是最开始的大自然,现在的自然应该是已经被人类的祖先改造过的,适合人类居住的自然。最终人类的感情和自然融合在了一起,就像今天我闻到的是油料的味道,却让我联想到了儿时的欢乐。
何为先
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想想,首先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事物是什么。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有这样的记忆,首先出现的是望远镜,通过它,人类描绘出了宇宙的画面,后来才衍生出了从原子的角度看这个世界。
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人类就是这样慢慢走过来的:当你的人生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已经告别了青涩。最终掌握了宇宙的奥妙,用自己方式去了解万物,判断万物。
童话中的梦境
在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对应着出场的:人与野兽,白天与夜晚,爱与恨,植物与动物,森林与平原,手与足。万物中没有什么是不遵从这个规律的,可是太阳却找不到相应的对应词。这时我们就会思考,星辰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不过换个角度想想,正是因为有了太阳、月亮、星辰,才能呈现出我们童话般的梦境。
在自然界中,花朵对太阳的模仿是最惟妙惟肖的,原野上到处生长的,都是金色的花朵,花蕊上还绽放着金色的小光环,向周边散发着光芒。倘若每种植物都是向着阳光生长,那么从生物学角度考虑,人类也是渴望追求阳光照射的。不同的是,人类把这种向上的运动称之为进步。
与植物向上生长运动共同存在的,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向事物两端生长的运动。植物虽然只是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可是幸运的是,它们拥有长着翅膀的种子,最后将自己的种子传遍到其他的地方……
假如我们能够看到每朵小花,犹如太阳一样向上生长的动力,并且把它们最终的功劳归功于太阳,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我们发展的原因?谁能告诉我们,那些向着高处生长的事物最初的原型是什么,又在哪?
太阳发出光芒,将影子投射到地面上,光与影的生命就这样形成了,光与影这两个元素从产生那天就开始战斗。
美丽,是事物的表象,也可能是谎言。
每天太阳都重复着一个动作——东升西落,有时离我们很远,有时又仿佛离我们很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模式——我们的时间和大地的空间。在大地上,一切事物,都在体会着一种秩序的美丽。可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人类秩序和太阳秩序的界限。
大自然中存在的森林、山川、河流以及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都在追逐着光明,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阴影,也就意味着不存在生命。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都将毁灭。虽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阴影,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阴影,他们反而喜欢用阴影形容那些阴暗的不美好的事物,而那些美好的事情,却选择使用光明这样的词汇。
在无限的边界我们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地点,我们能感受到地平线的存在,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的边界。脱离身体,就像越过地平线一样,我们甚至能感受到大洋、大气……宇宙的毫无边际。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在追逐着阳光,可是如果把光全都聚集在一起,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是不会有任何生命的。云用自己的身体的影子掩盖了太阳的光辉,人类也是一样,用自己的影子遮挡着光,这些影子都是我们本身就拥有的,孩子也在我们的影子下健康地成长。
太阳并不会在乎我们是寒冷还是温暖,太阳其实很自私,它不会考虑我们的生命,只会凶猛地照射着。大地向着太阳运动,一会儿在这面,一会儿又跑到了另一面,大地正忙着用自己的影子,为我们遮挡太阳……影子一直在用生命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可是世界上的万物仍然在追逐着太阳,被阳光召唤着。